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30年以来,专经专传和断代经学史的探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着力研治的对象。在此趋势下,清代的《春秋》学问题,也愈益受到学人的关注。近期,西华师范大学的文廷海教授继《清代春秋毂梁学研究》一书之后,  相似文献   

2.
洪玲芳 《民俗研究》2013,(5):158-160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价值独特的古书,其作者不详,创作年代众说纷纭,内容又较多涉及山川物产、神怪祭祀,让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从西汉开始,两千多年来,对《山海经》的研究不绝如缕。近代以来,《山海经》又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对《山海经》的研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俨然成为一门独立学问。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应该看到多个学术领域(如文学、神话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都将《山海经》纳入研究范畴,研究的指导理论多元化,这无疑会推动《山海经》研究进程;然而,  相似文献   

3.
古代《尉缭子》是我国著名兵书之一。初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时至南宋,陈振孙作《直斋书录解题》,对《尉缭子》作为一部史籍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此后伪书之说纷起,成为一起历史疑案。因为伪书之说的影响,历史上对此书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尉缭子》残简以前,很少有学者专门致力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代《易》学、《尚书》学、《诗经》学和《春秋》学倾注了不少心血,也有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面世,而于宋代的《三礼》学则少有关注。究其原因,一是当代学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三礼》本经的研究上,而忽略了《三礼》学史的研究。二是当代学者倾向于研究宋代经学中所谓的“显学”。  相似文献   

5.
本书由北京大学陈苏镇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0 0 1年 3月出版 ,33万字。作者指出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王朝 ,它完成了秦朝没有完成的历史使命 ,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 ,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 ,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 ,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 ,历时二百余年。其间 ,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之外 ,儒家的《春秋》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 ,对这一过程了进行了探讨。全书分引言、五章。第一章 :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以礼为治”…  相似文献   

6.
<正>叙事,以往一直是文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自从海登·怀特的"历史诗性"论打通文学与史学的界限后,叙事不再只是文学研究的内容,也成为史学研究的内容。对古籍文本的叙事结构、模式、原则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探讨古籍本身的文学意义,更成为史学研究新方法。李惠仪教授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文韬、徐明德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从历史叙事的角度研究《左传》,研究的终点并没有停留在文学层面,而是用文学的方法研究史学。正如李惠仪教授在书中所说,"文学式的结构与形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冷落沉寂之后 ,礼学研究出现了趋向繁荣的局面。近年间出版的礼学研究成果可谓形式繁复 ,既有通史体总论 ,也有专题探究 ,更有断代专著。然而 ,如果我们理智地对待“礼学复苏”的既有格局 ,就不得不承认其中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对古代礼学基本典籍的文献梳理和阐释之作少得可怜 !这本来是礼学研究的根本和前提 ,这一治学的根基倘不奠定 ,奢谈礼学的复苏就难免有镜花水月之虞。令人欣喜的是丁鼎新著《〈仪礼·丧服〉考论》 (以下简称《考论》)一书 ,弥补了学术格局的这种失衡。它称得上是深得礼学研究根要、考据与义理兼…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政法大学赵晶博士的《〈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4年8月刊印,全书共四章、九小节,分别就唐宋令典篇目、唐宋令文变化、唐令用语考证、唐令复原等主题进行研究,并对学界现有研究路径与部分宏观结论提出个人看法。该书有如下特点:一、唐宋时期令典大多亡佚,传世史籍对于令典篇目的记载甚少,令典全貌如何、唐宋令典篇目有何变化等问题,皆是学界始终关注之处。作者回顾《唐  相似文献   

9.
卢华语教授主编的《〈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一书于2006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全书60余万字,包括专题研究、重要经济诗篇释析和经济诗句辑录,三者有机结合,既秉承前贤倡导的“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利用唐诗深入研讨唐史的相关专题,又提供经过作者悉心爬梳、认真整理、分类辑录、择要释析的唐诗经济资料,是一部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兼备的著作,也堪称是全面而系统整理《全唐诗》经济资料的首创工作。文史结合,以诗证史,可以为治史别辟蹊径,开创新局。留存至今的全唐诗超过5万首,其中有大量的反映唐代经济活动和生活状况的篇什与…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学术随世运而变迁。清初程朱、陆王之辨,乾嘉汉、宋学之争,道咸今文经学之变奏,不惟体现出各自的学术特征,亦反映出学术与政治的内在张力。自章太炎、梁启超、钱穆诸先生开启先路,经过近一个世纪前哲时贤的辛勤耕耘,清代学术史的研治已硕果累累。然门径虽辟,其间仍有一些议题尚待深入阐释。例如,有关清代陆王学的研究,就是一个亟需充实的薄弱环节。杨朝亮博士所著《李绂与〈陆子学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一书,以清初学术为主要视角,通过对活跃在康、雍、乾三朝政治与学术舞台上的陆王心学家李绂及其所著《陆子学…  相似文献   

11.
<正>商务印书馆2014年8月出版。英国在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编译的《希腊志略》和《罗马志略》,为汉语文献中最早的希腊罗马史专著。为帮助现代读者更方便地阅读、利用此二书,陈德正、韩薛兵以流布较广的上海盈记书庄发兑的光绪戊戌(1898年)版本为底本,对全书采用现代标点符号进行点校整理,对原书中的专名(人名、地名、国名、专有名词等),均注明现代通用译名并加注英文及希腊文  相似文献   

12.
在澳门史研究中,澳门开埠的导因、开埠初期的社会状态、澳门早期的行政运作以及早期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交涉等问题,一直以来均是中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其中不乏一些涉及大是大非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学界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然而,由于史料的明显不足,或者可  相似文献   

13.
14.
由刘乃和、宋衍申主编的《〈资治通鉴〉丛论》一书,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该书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二十七万字,收集了十六位作者十七篇论文,此外还有简短的《前言》和所附《建国以后〈资治通鉴〉研究论文目录(止1982)》。作者都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会员,其中既有多年研读《通鉴》的老专家,也有刚刚涉足《通鉴》研究的年青同志,而大多数则是中年学者。该书出版后,参加了1985年末的香港书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0,(10):8-8,10
是人性战胜了梦幻!是深度的思考战胜了科技的热闹!  相似文献   

16.
许兆昌 《史学集刊》2004,(1):110-112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 ,与这一时期巨大的社会变迁一道 ,共同经过了一个深刻而波澜壮阔的更新与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 ,一个最清晰的轨迹便是由传统而新派 ,而后又由新派向传统回归的过程。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这种“回归”并非要重返旧史学的窠臼 ,而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新史学的冲刷与洗礼之后 ,再以新的史学姿态与视角 ,来重新感受与吸收传统史学深厚的学术积淀。正是在这种“回归”当中 ,当代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开始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传统。如果说上个世纪初至二十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路远,常年研究碑林碑刻,著述颇丰,在这本<景教与(景教碑>>之前,已发表有关西安碑林历史和藏石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并撰写了<西安碑林史>、<碑林史话>、<石版文章--历代碑刻琐谈>等专著,显示其在碑石学领域的扎实功力.  相似文献   

18.
雷平 《清史研究》2012,(2):140-145
一代通儒张舜徽先生对清代学术情有独钟,曾在学术讲演中说:"我平生喜欢看清代著述,单就文集一类,便涉猎了一千家。"①又曾经自叙为学历程说"少时读书,酷嗜乾嘉诸儒之学,寝馈其中者有年"②。在先生已经刊刻的著述中,专论清代学术的有《顾亭林  相似文献   

19.
陈连庆教授的《〈晋书·食货志〉校注〈魏书·食货志〉校注》就要出版了 ,编者嘱我写序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我常常想 ,为别人书作注 ,比自己写书难。自己写书 ,材料搜集好 ,按照自己的思路 ,信笔书写就是。为别人的书作注 ,须要跟着别人的文路、思路走。书写到哪里 ,注就要跟着走到哪里 ,注者就要追古逐今 ,上下五千年。如果没有博学基础 ,大海捞针 ,你到哪里去找 ,哪里去寻 ?注家没有广博的学问为基础 ,作者的每句话、每段话都会处处是拦路虎 ,使注家寸步难行。自来学者都推崇裴松之《三国志》注好。陈寿《三国志》比较简单 ,裴注的贡献在…  相似文献   

20.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