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届志书续修即将启动。续志的时限一般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20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改革开放由启动到深入,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时期。续志尤其是经济部类应全面、准确地反映这段历史。续志应增大经济部类的比重首届志书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结合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实际,注意突出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果,体现了全  相似文献   

2.
目前志书经济部类编纂的聚焦点主要有六个:1.经济部类虽是第二轮志书的重点,但已不是重量级的部类;2.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电力、水利由经济部类的基础设施,到全社会的基础设施,再到第三产业,反映了事物运行的逻辑关系;3.经济体制改革是时代的特点,也是第二轮志书反映的难点,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记述;4.产业不是志书经济部类的特有,但成为志书分类争论的焦点。在经济部类产业划分上,地方志书可以借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记述。就整部志书来说,其分类标准应以社会分工、部门设置以及学科研究相结合;5.工业和企业在经济部类中有地位,但没有分量;6.商贸与服务行业如何记述,其内容编写、模式还在探索中,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门类多.内容广。在志书经济部类之首设《经济综述》,这是新方志体例的创新。其作用:1.可以从总体上统摄经济分志.克服各分志自立门户、彼此割裂的缺陷。加强经济门类之间的联系性;2.可以从宏观角度,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体制、机制、模式、结构、总量等实况,体现一个地方经济的整体性;3.可以纵横结合.追踪一地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部类沿革 经济是地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当时志书使用功能的局限,旧志对经济的记述范围较小。早期的地记、图经之类.内容大部分是州郡分野、区域、户口、山川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宋以后的志书.记述经济方面内容渐增。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是续修经济部类志开阔视野、拓深层次的理论基础。文章以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中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为例 ,提出续志要克服认识上的保守性、表面性、片面性 ,全面、准确、深入地反映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上届经济部类志编纂的回顾与反思 上届志书编纂恰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给志书编纂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始以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方式进行谋篇布局的尝试,出现了经济部类志占全志1/3至1/2的局面。一般市县志的经济部类志均设有农业、工业、商业、对外经济、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7.
“资料收集难度大”是市县二轮修志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其中尤以经济部类突出。《萧山市志》经济部类编写过程中收集资料的难点,主要是无部门管理的企业资料难收集、连续性的经济指标难寻找和机构撤并迁址导致资料遗失。经济部类编写人员围绕《萧山市志》编辑部提出的收集资料要全面、系统的.要求,采用“一问一答”方式,广泛、深入地收集资料,除收集《萧山年鉴》和统计部门编印的《萧山统计年鉴》等资料外,还收集档案、报刊杂志、地方志书、亲身经历人和专题调查五个方面的资料,基本满足了经济部类编写的需要。为确保资料的准确性,通过书证、物证和人证等考证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逐一考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志书编修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经济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决定了经济部类志书记述主体的多元化。《深圳市志》在编纂中注重研究社会变革,反映经济部类记述主体多元化的局面。社会的重大变革决定了志书记述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要求传统的志书编纂体例必须有所创新。首先在篇目方面,要依据事业发展变化,科学合理地确定志书分类标准,适当升格,提高竖写层次,突出业务重点和特色;其次,在保留章节体框架的前提下,借鉴条目体,优化志书结构形式;再次,诸体并用,充分发挥志书体裁的各自优势,拓展志书记述的空间和范围。此外,借鉴历史学研究方法科学反映社会变革,提高志书著述性。  相似文献   

9.
对经济部类的继承与创新是本届修志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极大突破。本届修志的一大特色,即不论哪种结构,经济部类的份量都在全志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扫旧志重人、轻经济的观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首届修志是在没有理论指导下,边干边学,使经济部类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对人的活动记述肤浅,看不到人在经济部类中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市志》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作为一部中等城市的志书,其显著的优点是:在全面记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重载经济部类。 一、重心明确,体现了经济部类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1979年起,中国已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必须把经济部类作为志书的重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加以记述。 《佳木斯市志》一改旧志书“重人文轻经济”的传统,确实把经济部类摆上了重要位  相似文献   

11.
突出地方特色,是编好地方综合车鉴的关键。地方特色.内涵很广,它包含了一个地区在自然、经济、社舍、文化等诸方面的特点。《新疆年鉴》中反映地州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概况》部类(1989年刊改为《地州市县建设》)是最能集中体现地方特色的部类之一,编好这一部类,使之成为《新疆年鉴&中最受欢迎的内容,对年鉴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新疆地处边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特别是县级经济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人民政府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以拳头产品带动县级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经济门类多,内容广。在志书经济部类之首设《经济综述》,这是新方志体例的创新。其作用:1、可以从总体上统摄经济分志,克服各分志自立门户、彼此割裂的缺陷,加强经济门类之间的联系性;2、可以从宏观角度,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体制、机制、模式、结构、总量等实况,体现一个地方经济的整体性;3、可以纵横结合,追踪一地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4、可以为各级领导了解一地宏观经济概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志书存史资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首轮省志经济、社会部类各分志的编纂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一是突出时代特色。二是总体结构上不断完善小编体,努力寻找科学性与行业性的契合点,做到既符合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又便于落实修志牵头单位。三是注意结合省情,突出地方特色。第二轮省志经济、社会部类,要在回顾和总结首轮《江苏省志》、认真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挖掘江苏经济社会的亮点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置。第二轮省志经济、社会部类各分志重点把握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资料系统性与完整性;二是记述深度与实体。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续志篇目时,大家普遍感到经济部类的内容较前志变化很大,特别是商业的记述更是无从下手。如按前志的模式去撰写,根本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领域的全貌和特点。面对诸多的困惑,其出路在于: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15.
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首轮《江苏省志》一改旧志"重人文,轻经济"的偏向,做到经济与人文并重,共92卷的《江苏省志》,其中经济部类就有50卷(含《综合经济志》),占全志的54%,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针的充分体现,也是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客观体现。本文就《江苏省志》50卷经济部类志书作一粗浅的剖析,以期对续修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志书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应着力写好经济部类,从总体看,首届志书经济类质量难如人意。首届志书对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劳动、劳动资料的记述不到位。写好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在生产方式中起最终作用的生产力是抓住经济部类的关键。志书应重点记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调整和变革,写好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黄庆勋 《广西地方志》2001,(4):110-111,5
编纂续志的经济部类,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对上届志书的篇目框架作适当补充;可适当突破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管理的职能范围;要如实反映改革开放的成果,真实地记述市场。  相似文献   

18.
志书编纂要注重全面、客观、深刻地反映经济问题。《井陉县志(1985—2004)》经济总览篇综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貌,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和本质联系;注重揭示规律性发展趋势和阶段性发展特点,彰明因果;图表设计、指标选用、数据分析比较精当,较准确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内容记述较完整、有深度,突出存史、资政重要作用,其优长和可完善之处值得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19.
志书编纂要注重全面、客观、深刻地反映经济问题。《井陉县志(1985-2004)》经济总览篇综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貌,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和本质联系;注重揭示规律性发展趋势和阶段性发展特点,彰明因果;图表设计、指标选用、数据分析比较精当,较准确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内容记述较完整、有深度,突出存史、资政重要作用,其优长和可完善之处值得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20.
《建瓯县志》编者在经济部类中匠心独运,单设《茶业》篇,以突出建瓯县的地方特色。《茶业》篇字数虽然不多,约二万五千字,但能抓住重点,体现建茶的发展脉络。笔者阅后觉有不少可借鉴之处.以下谈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