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国史,系指在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诸书基础上修撰而成的本朝纪传体正史。它为宋人私家修史所广泛取材,也是元代据以修纂《宋史》的底本。弄清宋修国史的始末经过,对于研治两宋历史、特别是正确认识《宋史》诸书的史料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葛兆光同志尝撰《宋官修国史考》一文(载《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葛文”,于此做了极有价值的探索工作。然葛文于史料发掘或有未尽,所论亦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就以下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识者。  相似文献   

2.
宋太宗与北宋初几部官修史书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年,围绕宋太宗即位称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与宋太祖初年修史制度不健全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几次组织修纂《太祖实录》等官方史料书有直接关系。为了显示即位的合法性,掩盖杀兄篡位,逼死侄、弟的罪恶,宋太宗不止一次地下手篡改史实,而史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主动要求在官修史料书的过程中建立“纪草”、“进御”制度,进一步为宋太宗篡改历史创造条件。经宋太宗修改过的实录又被后人修入《两朝国史》、《三朝国史》等官修史料书,这些相互矛盾的史料被其后修撰的官修史书和私家撰述大量引用,以讹传讹,终成历史谜案。  相似文献   

3.
《宋史》诸志的序言基本说清史料主要来源于宋国史诸志,清代学者也明确提出《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上个世纪40年代出现《宋史》的《职官志》、《刑法志》等抄袭《文献通考》说,至今许多学者沿用或夸大其说。本文主要就最早、最系统提出此说的《宋史·职官志》史料来源加以考辨。宋国史早已失传,通过查核《宋史》本书史料来源的说明及体裁、引文等,再搜集传世的宋元时期官私所修重要典籍引录的宋国史职官志片断史料,与相关的《宋史·职官志》相互比照,可以断定《宋史·职官志》抄袭《文献通考》说是缺乏依据的。  相似文献   

4.
李芾是南宋忠义群体的一员,《宋史》本传虽有记载,但多疏漏不详。本文利用宋元方志等资料,系统梳理了李芾的历任官职,并考述了他的为学、交往。对岸潭州之战中李芾的作战指挥作了详细考述,最后对史料记载中关于"潭州死节"的异同原因作了分析,重新审视了他们的忠义事迹。  相似文献   

5.
《宋史.高丽传》所依据的史料来源主要有宋代历朝《国史.高丽传》和新、旧《五代史.高丽传》以及《五代会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宋人文献,并沿袭了这些史料中的不少讹误。  相似文献   

6.
宋国史及《宋史·包拯传》辨正孔繁敏宋官修的国史在亡国之际为元朝所得,成为元修《宋史》的基本依据。但《宋史》修成不久,随着元朝的灭亡,宋国史也就荡然无存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仅是他书转录的宋国史的片断资料。传世的《包拯集》(1963年中华书局标点,旧...  相似文献   

7.
陈晓伟 《历史研究》2022,(6):117-140+219-220
作为《元史·太祖纪》的主要史料来源,《元太祖实录》有关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后征服金、宋的史事记载存在多个文献源头,包括《金实录》所载有关金蒙交往的信息、木华黎等征金名将传记,以及南宋国史中的“鞑靼”史料。此部分与之前的草原创业史相衔接,展现成吉思汗建业的完整历程。《双溪醉隐集》中编纂太祖等朝实录的工作记录,可以证明太祖、太宗、定宗、睿宗、宪宗五朝实录出自耶律铸之手。在编纂国史过程中,耶律铸继承其父耶律楚材的政治思想,突出蒙古统一战争具有“天命”意义,反映了其背后华夏政治文化叙事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抉幽阐微填补空白──《宋代修史制度研究》评介张其凡自唐代设馆修史,宰相监修,修史制度大备,官修正史,达八部之多,修撰《实录》,成为定制。迨至宋代,修史制度更加严密完整,机构更加齐备,官修史书种类甚多,配套齐全,"史料之丰富冠绝古今"。然而,对宋代修史...  相似文献   

9.
《大南实录》是越南阮朝国史馆编修、载有历代皇帝实录和历代人物列传的阮朝正史,是研究越南近代史的基本史料。本文从其编修过程,主要内容,版本及流传情况,史料价值,与史实不符的若干记载等方面对这部庞大的官修史书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元代实录材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初官修《元史》的主要材料来源是元十三朝实录,此为治史者所熟知。至于元十三朝实录的材料来源问题,则史界尚少专门研究,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元末明初人徐一夔《始丰稿》卷6《与王待制书》云:“仆自有知,颇识元朝制度文为务从简便,且闻史事尤甚疎略。不置日历,不置起居注,独中书置时政科,以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史馆。及一帝崩,则国史院据所付修实录而已。”  相似文献   

11.
在宋元传记资料中的夏竦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英宗忌惮仁宗旧臣,为援引亲信张本,在《夏竦神道碑》中塑造了东宫旧僚的夏竦形象,并对《仁宗实录·夏竦附传》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夏竦在对夏问题上与神宗开边之策不合,导致了神宗时期《两朝国史·夏竦正传》中夏竦形象的“奸邪化”,而此时曾巩在《隆平集·夏竦传》中塑造了别于国史的夏竦形象,却秘而不宣。王称在《东都事略·夏竦传》中将夏竦与庆历诸君子的矛盾描写得更为丰满。元朝史臣对《两朝国史·夏竦正传》作了细节修改,最终形成《宋史·夏竦传》。了解夏竦的形象塑造及其政治文化背景,既可重新认识夏竦及仁宗政局,也可观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山东私修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种类、数量、体例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具有很高的价值。私修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是官修方志重要的参考资料,补充了官修方志之不足,并且纠正官修方志中的错误,它还提供了大量的其他史书所未载的地方史料。但私修方志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时空分布不平衡;体例混乱,内容繁简不一;考证不够精详,多有溢美之词等。  相似文献   

13.
种放乃宋初四大隐士之一,是今人研究北宋前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人物,《宋史·种放传》是现存种放诸传最为翔实者,故为历代学人参引的基本史料。然该传存在刻意维护其隐士形象、对传主基本情况记载简略、部分细节失实、仕履经历记载多不系月日及系年错误等问题。今征引各类史料,对《宋史·种放传》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4.
余天锡是今人研究南宋中后期历史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因而《宋史·余天锡传》历来是学人参引的基本史料。然《宋史》本传对余天锡登进士第后的仕履记载多不系年月,且有不少疏误遗漏之处,如将"礼部侍郎"误为"户部侍郎",失载"签书枢密院事""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等重要职事。本文征引各类史料,对《宋史·余天锡传》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5.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16.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记述了北宋中期到南宋前期四十余位理学代表人物的事迹言行,《四库提要》归之为史部传记类著作。由于编纂者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书的主要内容又是阐述理学的道统源流,向来引起关注较多的是其中与理学相关的内容,将之视为一部史著,对之有补正史记载之阙的史料价值,相关的评判尚不多见。对于研究宋史而言,《伊洛渊源录》因多有补正《宋史》记载遗缺之功,而颇有史料价值。于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首先,作为《宋史.道学传》的史源,可以补其不足。《道学传》的史料来源,包括立论所发,主要依据为《伊洛渊源录》,…  相似文献   

17.
《明史》人物传记取材甚广,其中以《明实录》为重要的史料来源.《明史》许多传记据《明实录》中人物本传润色或删改而成,传记中时间、事件、奏疏等史料多取材于《明实录》,承袭了实录中的许多错误记载.据考察, 《明史》传记采纳自《明实录》与其他史籍的比例约是1比2.与具体某一种史籍相比, 《明史》传记对《明实录》的采纳占有绝对优...  相似文献   

18.
《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宋钦宗实录》修纂过程和修纂人员的考实,指明该录修于孝宗乾道二年十二月至四年四月,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其主要修纂者是著名学者洪迈。由于史料缺乏,除由日历所编修《日历》发往国史院外,还通过征集和搜访的形式获取史料,但因去取不精和褒贬不当,所修实录遭致激烈批评。然而,与笔记小说相比,《钦宗实录》的史料仍然相当可靠;而且,由于靖康史料稀缺,《钦宗实录》显得十分珍贵,成为《钦宗正史》、《靖康要录》等后修史籍的重要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宋史·本纪》基本上是在宋修《国史·本纪》的基础删削而成 ,同时对《国史·本纪》又参照其它记载 ,有所考证、去取 ,对《宋史·本纪》的史料价值不应该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20.
南明历史书法,是清朝官修《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南明抗节人臣的表彰与南明帝王史事的处理。从康熙中期正式官修《明史》到王鸿绪刊刻《明史稿》,再到殿本《明史》刊布,官修《明史》关于南明历史书法的讨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对于南明抗节人臣,起初一本"周之顽民,即殷之义士"的忠义原则,主张大肆表彰忠节,到后期则取法《宋史》、《元史》表彰易代之际人物的做法,表示"不没其实",但在历史叙述上更多地叙述明亡以前史事,而略写南明时期抗清事迹。关于南明帝王史事,由最初讨论为依据《宋史.瀛国公纪》体例,附于《崇祯帝本纪》论赞之末,到独成《三王传》,附于《诸王列传》之后,而最终改置于其始封诸王之末。这样的做法,明显地体现了清朝官方弱化南明历史的政治企图和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