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将司空图的两封书信、清代出土的一篇墓志与《唐摭言》的记载相互印证,推测陈岳约生于833年,卒905年,其两次为钟传从事在中和、光化年间。他在晚年任检校尚书屯田员外郎、江南西道观察判官时撰成《唐统纪》120卷,记事止于会昌末(846),宋代一百卷本已残缺,止于长庆末(824)。其书名模仿《大统纪》,而体裁更为严谨完善,是晚唐最优秀的编年史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曲家源著《卢沟桥事变起因考论——兼与日本有关历史学者商榷》是研究卢沟桥事变起因的专著。该书为“毋忘国耻历史丛书”之一,1992年6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作者围绕卢沟桥事变最初发生时的所谓“第一枪”问题、“一士兵失踪”问题、“进城搜查”问题等几个争论焦点,详尽介绍日本自战后以来在  相似文献   

4.
5.
戴侗<六书故>一书,在文字学史上是很特殊的一部字典,本文就其对<说文解字>的评价、此书的结构以及此书训义考据之精赅周详、对文字声音的重视、广搜<说文解字>异本等诸方面的特点加以考证和评析,同时也对其缺点如书体,结构、训诂思想各方面都加以评点,以期有助于对<六书故>一书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诗经》乐器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明代刘濂称为“乐经”的《诗经》,涉及的乐器实为二十八种。杨荫浏先生“有二十九种”之说,不完全符合《诗经》的实际。仔细审视二十八种乐器在《诗经》中的分布,可以发现:(一)琴瑟已由宫廷庙堂走向华夏各地,融入社会各阶层,制造也讲究选用桐、梓等木料,迎来了弹弦乐器发展的新阶段。(二)打击乐器主要还是用于殿堂宴乐、宗庙祭祀、朝聘礼仪等。这些承袭的乐器,较之其前:第一,大小、形制等发生了多种变异,种类明显增多;第二,制作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三)当时器乐合奏相当发展,如琴和瑟的组合、“钟鼓之乐”等。(四)《雅》之所以涉及的乐器最多,一是周王畿的诗,二是来源复杂,三是反映社会现实既深且广。  相似文献   

7.
先秦典籍中存有大量称引《诗经》语句的材料,可用以考察时世之变迁与士风民俗之流传,对于研讨先秦学术的渊源发展状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民国时期,胡朴安《诗经学》一书,即专列一章名为“春秋时之赋诗及群籍之引诗”,对这些材料重视有加。群籍之中,《左传》引《诗》数量居一时之冠,计有一百八十条,或以论人,或以论事,或引《诗》申义,或引《诗》证言,使用颇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朱松是南宋朱熹之父,其诗文集《韦斋集》对于研究其生平学术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对于《韦斋集》的版本源流一直缺少细致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今人对《韦斋集》和《玉澜集》的合刻时间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韦斋集》的一些宋、元本的鉴定,前人存在一些失误;部分公立图书馆所藏旧题宋元本皆是明代刊本。对于以上问题,本文一一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9.
南宋程卓于嘉定四年(1211)九月使金贺正旦,嘉定五年(1212)二月返回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出使期间撰成《使金录》一书。有人认为其书"简略太甚,不能有资考证","所记惟道途琐事","不能当作史料应用",等等。其实,《使金录》一书,不是宋人出使辽金"语录"中最为简略的,而是众多"语录"中比较祥赡的一种。书中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宋金交聘制度和礼仪,使者出使行程之地理、文物古迹、遗闻趣事、金代城市建筑、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等,皆为作者亲见亲闻,是研究金末政治、军事、地理、经济、文化以及宋金交聘制度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淮城记事》是一部有关今江苏淮安地区的史书,此书逐日记事,详实记载了明清易代之际江苏淮安的历史,它对淮安的地方史研究乃至南明史研究均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但目前为止,学界对此书的专题研究,尚付之阙如。职此之故,本文拟对该书的作者及成书时间、版本、史料价值等进行系统的考察。一、作者及成书时间《淮城记事》全书仅一卷,最早见于冯梦龙所辑《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宋人姚宽在其笔记体著作<西溪丛语>中引用了唐人樊绰<云南志>的相关内容,为今本<云南志>所无,当为一条佚文;而该书以"云南志"命名,亦自<西溪丛语>始.  相似文献   

12.
《群书丽藻》是五代编成的大型通代诗文总集,其编纂人、卷次、编纂体例及其选录内容特点等,诸典籍载录甚有差异。与唐人编纂的大型通代总集相比,朱遵度以一己之力编纂大型通代总集,采用以文为次与以人为次两大体例,兼选诗文,使该集具有"选"和"集"两大特点,体现了编纂者发愤著述及总结诗文创作成就的心态。《群书丽藻》不仅在唐代,在我国选学史上,其亦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矩墓志出土于陕西省华阴市,具体出土时间已不可考证。墓志盖已经佚失,墓志铭也几经辗转,现藏于洛阳市偃师市的张海书法艺术馆内。其墓志内容阐述了墓志主人的家世背景、品行与德操、死后的殡葬情况及家族后人所作悼词。另外,杨矩墓志对魏晋至隋唐时期弘农华阴杨氏历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论述资料。其铭文书法也足可以算得上是隋时书法的又一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8,(6)
《朝鲜馆译语》为《华夷译语》的一种,成书于十六世纪中叶,系明代鸿胪寺所辑,曾用于明末鸿胪寺朝鲜通事之培养。清代虽也设"朝鲜译学"、"韩语学堂"培养朝鲜通事,但并未使用《朝鲜馆译语》。"朝鲜译学"所用教材为高级朝鲜通事自行编撰的汉、满、朝三种语言互译教程,"韩语学堂"所用教材为朝文版《通文馆志》。  相似文献   

15.
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注家注本可分为三类:以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为代表的《通鉴》专题注释,以《陆状元通鉴》等为代表的《通鉴》节本注释,和以史熠《资治通鉴释文》为代表的《通鉴》全书注释。这些早期注家的研究成果构成了“胡注”的直接渊源。  相似文献   

16.
《古文集解》是清初程润德编选的一部传布广泛的古代散文选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康熙四十三年初刻八卷本,乾隆、嘉庆年间有重刊本。该集选文体裁多样,点评精辟,作为私塾教材对初学者学习写作文章极有启发,故被后人誉为"初学读古文者第一梯航"。从其选评特点可进一步探讨程润德文道并重、明理切用的选文标准,并为研究清代古文选本的内在思想提供新参照。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朔记》是尤袤《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的四种司马光"本朝杂史"中的一种,原为司马光收集整理的北宋以来所传闻、所见闻的历史记录。通过稽考相关文献,辑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壁注《王荆文公诗》补注与庚寅增注中的司马光《朔记》,可知司马光《朔记》为已编年的北宋杂史著作,内容起太祖朝,佚文中最晚的记载有司马光亲历的熙宁四年史事,《朔记》部分内容,是司马光从自己记录的《涑水记闻》中誊录整理并加系年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唐初颜师古注《汉书》征引诸多《说文解字》的解说,或明引或暗引。本文重点研读了《汉书》颜师古注中明引许慎《说文解字》的28条文例,管窥颜师古在古书注解时对《说文解字》的使用。一方面印证《说文解字》在唐初古书注解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显示了颜师古尊崇《说文解字》但不迷信于此的严谨治学态度。另一方面,研究古籍注疏中所引《说文解字》有助于完善《说文解字》版本、恢复《说文解字》原貌。  相似文献   

19.
20.
《文献》2021,(3)
关于《燕丹子》的成书年代问题,有"战国说""秦汉说""东汉说""唐以前说"等观点。《燕丹子》之"《汉志》无载"及与《史记》孰先孰后这两大问题,是探讨成书年代的关键。本文在对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作辨析和分析后,认为成书于汉初。探讨《燕丹子》的成书年代,还应包括记载荆轲刺秦事的五国史文,它们构成了秦亡之后文人论议和民间口传的历史基础,也作为刘向编校《战国策》和太史公编纂《史记》的战国材料。燕太子宾客在战国末期和秦初撰作《燕丹子》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