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2.
朱希祖于20世纪初期排满革命和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紧急关头,致力于南明史研究,旨在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以激扬民族大义,挽救民族危亡。他广泛搜集大批南明史籍、整理校勘为善本;在考订方面上,注意考辨诸版本之间的关系,尤重视鉴定伪书、审定作者派系属性,进而鉴定其史料价值与不足;主张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撰成有系统的《南明史》等。这些学术工作不仅整理、保存了大量南明史籍,解决了南明史籍上的众多疑窦,而且为此后的南明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持续影响。虽然他编纂的《南明史》没有成功,但同样留下具有一定价值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王世贞的史学著作对清官修《明史》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在史料方面,王氏的著作为清人撰修《明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史料;在传记的撰写方面,《明史》或直接因袭、或稍作删改了王氏的许多成稿;在事实的判断方面,《明史》很多依从王氏的论断考辨;在体例方面,《明史》亦受到王氏史著的影响,有关体例参考了王书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历朝的统治者都会编纂前朝的历史。就所修史书来说,清朝康雍乾时期无论种类之多或数量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此时期官方编纂的《明史》,体例严密,考订详慎,史料正确,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比较符合公论,被公认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好的史书之一。可见,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史学成就,超过了清朝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康雍乾盛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秉公持平"论兴亡;(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明亡清兴;(3)十分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和鉴别运用;(4)重视选拔和任用有学问的人担任史官。"康雍乾盛世"时期的史学思想给我们当今盛世修史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明代张卤所编撰的《嘉隆疏钞》顺应了晚明经世致用的史学风尚,成为晚明当代史著作之一。然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中以《嘉隆疏钞》"盖续张瀚《疏议辑略》而作,故类例虽稍有出入,而大致略相仿佛云"只予以存目,而未收录全书。随着明史以及史学史的研究热潮,《嘉隆疏钞》在校勘、史学研究、版本等方面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明世宗被缢杀于"嘉靖二十年"的错误记载、《明史》卷二十八《五行一·疾疫》的大量错漏,说明万斯同的《明史稿》中的正确记载部分,常被后来的王鸿緖《明史稿》、张廷玉《明史》错误漏写或删改。因此,有时应当更加重视万斯同《明史稿》的史料价值,万斯同《明史稿》与张廷玉《明史》二书应当是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康熙十八年,汪琬与试博学鸿儒,入明史馆。与总裁官叶方蔼修史意见不合,在史馆仅六十日即移出。康熙十九年撰成列传一百七十五篇,后刻成《拟明史列传》二十四卷。作为《明史》纂修史上第一部刊刻问世的文字,《拟明史列传》集中反映了汪琬秉笔直书、合经史为一以求致用、裁剪得体兼求史笔有韵的史学思想,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航 《安徽史学》2016,(1):49-55
清朝科举考试策问官方《明史》修纂,始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天乡试;但到乾隆朝殿本《明史》刊布之后,科举策问仍试及官修《明史》。官修《明史》的时政内容大规模地进入科举策问,旨在使广大士子深入了解官方政治,积极阐发有关《明史》修纂的史学见解,提出有益于《明史》修纂的建议和意见,说明当时国家对此重大"文治"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当然,清朝官方主导下的科举策问与《明史》修纂,以及对士子策答《明史》修纂之建议和意见的吸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私双方在《明史》修纂上的弥合程度,对稳定和巩固清朝统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兵 《近代史研究》2007,3(5):26-41
傅斯年提出"近代史学只是史料学",始于《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完整的表述,却是《史学方法导论》。该讲义可能并未完稿,但其中重要的几讲已有傅斯年本人所写的系统文本作为依据,有助于理解其近乎口号的观念,避免断章取义或隔义附会。以比较求得近真与头绪,是将史学与史料学有机联系的关键;而把握扩张史料与新旧史料,整理材料与"聪明考证","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与"虏学"、"全汉",以及考订与"大事"的关系,可以寻其本意,扩张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成禺是辛亥革命时期乃至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一生著述甚丰,留下了《洪宪纪事诗》、《世载堂杂忆》等史料性著作以及《太平天国战史》等史学著作。但学界对他的研究似嫌不够,对其著述的了解也存在讹误。笔者将对其主要著述的出版年代、版本等问题进行考订,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郑天挺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生前以清史研究而著名,明史方面发表的论著甚少。但在他四十余年的明史教学与研究中,留下了百万余字的明史教学卡片,涉及明史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即将出版的《郑天挺明史讲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史料搜求广泛,考订严密;对于明史分期、明代重要事件与人物、明朝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以及当时海内外的相关学术动态,都有清楚地呈现,体现了郑天挺先生对明史精深的造诣。这部讲义历经多年编成,其思想风格、论史标准前后皆有不同,乃是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代,宦官的势力遍及帝国中枢和地方要塞,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军事上来说,自明中期以来,宦官不仅提督京营、监军统兵、镇守地方,而且还在皇城大内演兵习武,同时也为皇帝举行军事体育娱乐活动,史称"内操"。本文主要根据《明实录》、《明史》以及明清历史笔记等相关史料梳理出明代宦官内操的兴衰历程,并分析其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力求对明宦官史、宫廷史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3.
王世贞(1526—1590)是明代的一流学者,著名的文史学家。南开大学副教授孙卫国新著《王世贞史学研究》一书,对王世贞生活的时代背景与其史学成就的关系、他的史学理论、史学批评与考证、明史著述与明史研究,及其明史学成就对后世与朝鲜的影响等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出土的《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怀柔伯施聚墓志》是一方非常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石刻文物。墓志主人施聚声名显赫,镇守辽东数十年。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朝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辽东地区边政提供有益的历史信息。另外通过对志文内容重新释读考证,对其他学者观点进行尝试性补充和更正。  相似文献   

15.
《明史》是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该书《河渠志·黄河》对于研究黄河在明代的相关情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中存有较多讹误,以往学者对这些讹误已有所校正,但仍存留有一些讹误。本文将"明实录"、地理类志书、政书、笔记、诏令奏议、地方志等官修、私修史书与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明史·河渠志·黄河》加以对比,在前人已纠正的错误的基础上,对仍存在的讹误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16.
《明书》是清初史家傅维鳞(1608—1667)任翰林院编修时所纂纪传体明史,因《四库全书》仅列其入存目,并加以否定,学界对《明书》多有误解与轻视。本文由反驳《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书》的批评入手,从《明书》对官修《明史》的影响、对明史研究的价值以及作为第一部明代全史的史学地位等方面,对《明书》做了相对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谈迁(1594——1657),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明亡后尝自署名“江左遗民”。浙江海宁县麻泾港人。他以毕生心血和惊人的毅力写成了近五百万字的编年体明史《国榷》,以及笔记史料《枣林杂俎》、《北游录》,方志《海昌外志》等九种著作。尤其是他的《国榷》一书,在私人编撰的明史中,篇帙最浩繁,内容最宏富,或为研究明史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庐陵史学发达宏富,史备众体,尤其是在宋明时期,史学大家叠出,史学著作丰硕,史书类型繁多。诞生了龙衮、欧阳修、徐梦莘、罗泌、龙文彬等众多的史学家,编撰了《江南野史》、《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三朝北盟会编》、《路史》、《西域行程记》、《广舆图》、《豫章书》和《明会要》等重要史学著作。庐陵史学重文献网罗、考证和历史经验总结,从整体上看具有父子同撰、通今博古、文史兼通、诗文咏史、金石证史等特征,有史料、校勘和辑佚价值。庐陵史学享誉海内外,口碑较好,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纂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将为清代史学史研究提供基本史料和重要线索,将对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史》人物传记取材甚广,其中以《明实录》为重要的史料来源.《明史》许多传记据《明实录》中人物本传润色或删改而成,传记中时间、事件、奏疏等史料多取材于《明实录》,承袭了实录中的许多错误记载.据考察, 《明史》传记采纳自《明实录》与其他史籍的比例约是1比2.与具体某一种史籍相比, 《明史》传记对《明实录》的采纳占有绝对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