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精粹     
正王记录:《论"史钞"》(《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作为一种史书编纂形式,史钞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两汉至隋唐的发展,到宋明时期达于鼎盛。随着史钞类史籍的逐步增多,宋初编纂《龙图阁书目》,正式把史钞从杂史中分离出来,列为史部独立的类目,取得了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史钞的编纂形式比较灵活,或在旧史体裁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或打乱旧史体例重新分类钞纂,或不受史书体例限制,随笔杂抄,均以适合多数人阅读为归宿。史  相似文献   

2.
《史》、《汉》之际史学的发展表现有二:一是思想上正统化观念不断加强,前人已多有论述;二是史学自身的发展更多体现在史家对史书编撰形式的探索上。纪传体体例逐渐"整齐",起居注著录渐成常例,地方史的撰述得到提倡,学术史、人物专史、杂史、制度史等都以专书的形式出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史书编撰出现多途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历朝的统治者都会编纂前朝的历史。就所修史书来说,清朝康雍乾时期无论种类之多或数量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此时期官方编纂的《明史》,体例严密,考订详慎,史料正确,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比较符合公论,被公认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好的史书之一。可见,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史学成就,超过了清朝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康雍乾盛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秉公持平"论兴亡;(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明亡清兴;(3)十分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和鉴别运用;(4)重视选拔和任用有学问的人担任史官。"康雍乾盛世"时期的史学思想给我们当今盛世修史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著名史家刘知几在总结和批判历代史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史才三长"为主要内容的自己的史学思想。他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历史学家的代表,在他的史学思想体系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编纂史书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现在地方志编纂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是近代卓有影响的革命家、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对他的史学思想,多年来评价各异。笔者认为,他是由封建旧史学转变为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古文经学、古典文学的影响至深,章太炎在史学形式与方法上都有明显的旧痕,但在内容上则贯穿了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其史学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特色,关于历史真实性与历史进化的观点,关于历史学体例与研究方法的主张,对后人治史都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敬播以他的博学多识,参与了唐初许多重要史学活动,为唐前期史学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身在史馆,能秉笔直书,所纂高祖、太宗《实录》,被誉为"信而详"、"颇多详直",从而赢得"陈寿之流"的美誉。他对史书的编纂体例有独到见解,纂修《晋书》有发凡起例之功。他参与纂修隋史,为唐初"鉴戒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他编纂的《西域图志》,在边疆史地及中外交通史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刘知几对其史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具有"良史"之才。  相似文献   

7.
宋代史家在继承史学传统的基础上,不仅通过史学活动检验着前人的这些认识成果,也扩展了历史编纂学的范畴,实现了史学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本文通过对宋代史家在史书体裁、体例上的创新,对史料采择和历史叙事认识的梳理,揭橥他们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史钞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钞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史书编撰形式。史钞没有一定的格式,它是根据一种或数种史书,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钞撮而成。史钞之书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即已显其端倪。《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以上二书又名《春秋钞撮》。刘向《别录》云:“铎椒作《钞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钞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铎氏微》与《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也有记载。史钞起源虽早,但一直到纪传体产生后,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问世后,体例复杂、叙事详赡的纪传体便深受史家的欢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之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书体裁是史书编纂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编纂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各类史书中,包含着多种编纂形式,产生出丰富的史书体裁。探讨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的形成及其演变,揭示其发展规律,批判地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遗产,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当今的历史编纂学理论与实践也有惜鉴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编年、纪传、典制、纪事本末几种主要体裁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中国古代史书体裁辩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明代史家魏显国《历代史书大全》一书 ,国内存本残缺严重。而日本内阁文库则存一全本 ,卷首有《凡例》、《目录》和《史书总论》、《史书述略》各一卷 ,以及两篇序文 ,为极其宝贵的史料。从中表现出魏显国勤奋、坚韧的治史精神 ,撰写通史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正统论和重纲常、讲劝惩的史学思想 ,以及较为严谨的著史态度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发展时期,大量史著涌现,袁宏的《后汉纪》在诸家后汉史中占有突出地位。魏晋玄学的兴盛对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史学思想方面,也对史书的体例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后汉纪》这部史学著作中,玄学思想在其撰述旨趣、内容、体例以及对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玄学化倾向十分明显,进而可知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会深刻影响着该时期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1927年梁启超提出“史学史的做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白寿彝、吴泽、杨翼骧、尹达等对史学史的编纂方法作了新探索。史学史述或循梁启超“做法”,或依社会形态则限,或按古、近代分段,各有优劣。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对史学作会通考察,适当处理史学史与通史之关系,分史学为传统与新史学两时期,注重史学理论的阐述,甚具特点,实践了白寿彝的史学史编纂思想,为史学史研究昭示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宋志英 《文献》2002,(3):4-15
东晋史家王隐所撰纪传体《晋书》,是在东晋建国之初奉命撰修的国史,历时二十几年方才告成.然由于该书早佚,其史学价值及史学特色未为后世学者所充分认识.本文试从史书体例、史料来源、史料价值、编纂方法等几方面对王隐《晋书》予以探析,以明确该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在史学史上应占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赵翼在考论历代史籍中烛照中国史学变迁之大势,形成"唐宋史学变革"思想:唐宋时期发生了史书文体由崇尚骈体到推重散体、史书编纂法由崇尚照录到推重别裁、修史组织形式由"一家著述"到史馆分纂等一系列变迁。这为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变革"说提供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思想资源。内藤湖南阐发此说时的核心论断、具体观点、所选论据、论证逻辑、叙述思路、谋篇命意、文字表述均显著地表现出承袭赵翼思想的痕迹,并在其基础上扩大了视野,深化了认识,完善了思维进路,强化了理论自觉。赵翼之所以对内藤湖南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缘于二人在史学理念、治史风格、学术见解、思维品质和性格特质上的深度契合。  相似文献   

15.
何之元的生前行迹,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史学观念及其《梁典》的史书结构与书法。据《梁典》佚文,既可推知该书始作于何氏任职北齐期间,定稿于归降陈朝之后,又可考见其大致的史料来源、编纂体例及何氏的著述旨趣。总体而论,《梁典》无论史料抑或史学,均乏善可称,从而例证了编年体史书在南朝时期日益衰微之事实。  相似文献   

16.
崔壮 《清史研究》2020,117(1):143-151
正在中国史学史上,章学诚是最具变革精神的史家之一。他先于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学者一百余年就中国历史的编撰形式提出革新的主张,有些见解至今依然可谓不易之论。关于章氏的史学变革主张与思想,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讨论。一方面指出他在史书体裁体例、内容铨配以及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具体见解,重点阐扬其不拘常例、寻求变通的学术准则;另一方面探讨其某些思想和观念(例如"六经皆史")在其探究史学变革过程中的意义。~(1)然而,这些研究所遗颇多,章氏许多治史理念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学者揭起了史界革命的大旗,要求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主张用新的史书体裁来反映时代的新变化和新内容。同时,从戊戌变法开始,新式学堂在中国出现,要求编纂新式历史教科书以适应新式学堂的需求。章节体史书便应运而兴。  相似文献   

18.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纂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将为清代史学史研究提供基本史料和重要线索,将对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民国以来.从事方志的研究者大多着眼于方志学的研究,或有讨论方志与史学之关系;或有讨论方志为史书或地理书之论;或有讨论方志之体例者等。此类论述多集中于中国方志基本理论、方志编纂理论、方志论辨评价、方志的序跋凡例、方志源流及发展史、方志考证与校勘、方志的整理利用、方志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