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辽史·太祖纪》天显元年(926)二月甲午,谓太祖平渤海后"幸忽汗城,阅府库物,赐从臣有差。以奚部长勃鲁恩、王郁自回鹘、新罗、吐蕃、党项、室韦、沙陀、乌古等从征有功,优加赏赉"。此段诸本皆同,然末句语义不明。此事亦见《属国表》,是月下云"回鹘、新罗、吐蕃、党项、沙陀从征有功,赏之"。冯家昇《辽史初校》据《太祖纪》指出:"非回鹘等部从征有功而赏之也。"意谓回鹘等部是勃鲁恩、王郁所征讨的对象,而非受赏者。中华书局点校本《辽史·属国表》亦采纳了这一校勘意见。其实,《属国表》此处并没有任何错误,倒是校勘者所引据的《太祖纪》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2.
冯家昇先生在语言学、民族史、历史地理、科技史等多个学术领域多有建树,而边疆史地在其学术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冯家昇的边疆史研究做了简要梳理,认为对诸如冯家昇等先贤的相关研究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对于边疆学的构建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清华沅编修的《续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卷,综括宋、辽、夏、金、元诸朝史事,以编年体形式对二百余年古代历史作了记述和总结,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史,但其书在流传过程中不免冬生字上的讹、脱、衍、倒现象,中华书局点校本补充缺漏、详为校对,实属校勘较为精审的一份成果,但疏漏失校处却随处可见,尤以干支纪日讹误为多。本考校其中21条以作纠谬,试图还原史书原貌,以教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辽文汇》重加修改,增订后以《全辽文》的书名由中华书局再版,这确实为辽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份比较全面的原始资料,然而此书由于校勘工作做得较差,因而错误较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由于我手边拓片有限,不可能对书中的全部碑刻进行校勘。现仅就我手边所有或在北京能够借到的拓片和《辽文续拾》等书与《全辽文》中所录辽文进行校勘。顺便说明,辽碑中常常使用简体字,例如: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5,(2)
“独卢金”为辽代地名,在《辽史》中凡六见。其在辽代的作用及确址,历来治辽史者难得其详,今作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在校勘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王氏校勘方法可归纳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和综合校勘法五种,其校勘虽不无可议之处,但大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7.
<正>〔元〕脱脱等奉敕修撰《金史》近百万字,是全面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史书,所据资料较为宏富,既有国史、实录、当代人著作,亦有此前王鹗《金史》为底本,在宋、辽、金"三史"中,一直评价甚高。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校证》中言:"《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中华书局1984年,第597页)《金史》目前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5年的点校本,点校精审,  相似文献   

8.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5):32-36,104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补《元史》的力作,但现有的标点本存在底本择取不当、未出校勘记等诸多问题。以史源文献为基础进行他校,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方法进行理校,是校勘《氏族表》行之有效的方法;经校勘共得校勘记70余条,有形近而误、声近而误、涉上下文而误、人名断句之误、表格串行、整行脱漏与竖线缺失等讹误类型。  相似文献   

9.
正《五百家注韩昌黎集》,(唐)韩愈撰,(宋)魏仲举集注,郝润华、王东峰整理。此书汇集了唐代孟郊以下总计378家的韩愈集整理成果,以及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的校勘成果,并间作补注,极有价值。原书按文体编次,诗文题下详作题解。文中双行夹注,涉及校勘、注音、释词、笺事等,并具明所出。本次整理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南图藏宋刻为底本,校以日本五山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校王伯大《朱文公校昌  相似文献   

10.
《北方文物》1985年第3期上发表的朱子方先生《〈辽史·肖常哥传〉补证》一文(以下简称《补证》),利用近年出土的《肖义墓志铭》(见陈述辑校《全辽文》卷九)与《辽史·肖常哥传》互校、互证,考证出肖义即《辽史》中记载的肖常哥,并改写出《肖常哥传》附后。这在弄清楚《辽史》内“史实错误,缺漏和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的一些原委上,是一次新的进展和尝试,值得欢迎的。此处仅就《补证》提出一点浅见,以供参考。《补证》云肖常哥“拜永兴宫使,《墓志》未书,足补其缺。按妃生子在寿昌三年三  相似文献   

11.
读新版《国朝典故》校勘本阿达《国朝典故》(以下略作《典故》)是明代史料丛刊.我初识之时在1988年。当时我正师从贾敬颜先生学习中国民族史。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尤精于北方民族史。于专业基础,先生要求学生掌握校勘古籍知识,在作业中就包括校读先...  相似文献   

12.
孙建权 《北方文物》2012,(1):100-101
正王新英编纂的《金代石刻辑校》一书,在2009年11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令研究金史的学友欢欣鼓舞之事。长期困扰辽金史学界研究的,无疑是史料太少。在传世文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考古资料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对于辽代石刻资料来说,目前已有《辽代石刻文编》①、《辽代石刻文续编》②等书籍先后刊行,极大地促进了辽史研究,但金代石刻  相似文献   

13.
元修《辽史》、《金史》,后世赞毁不一,《四库全书总目》纪盷和《廿二史札记》赵翼之说出,学史者多信之不疑,至今仍不免。近读两史,以为对它们的评价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敢一抒管见于次。一《四库全书总目》评《辽史》说:“…潦草成编,实多疏略,其间左史右诎,痕迹灼然。…然其书以实录为凭,无所粉饰。…此三史所由并行而不可偏废欤?…纪盷还指摘《辽史》撰写,所据文献不足,又考证欠详等等。赵翼《甘二史·札记》则云:“辽史最简  相似文献   

14.
元顺帝时,在丞相脱脱的主持下,元朝修成了辽、宋、金三朝的断代史,其中《金史》被后世学者们公认为三史中错讹最少、最为审密翔实的。自《金史》修成后,历代学者都进行过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使《金史》更加完善,故现行的中华书局1975年版《金史》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是仍偶有错讹,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金史》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6,(4)
《周礼注疏校勘记》重要校本"惠校本"的异文来源包括宋刻八行本及余仁仲本异文,也包括少量其他版本来源或他校、理校之异文;而在《校勘记》中,"惠校本"与"余本"分立,夹杂"惠校宋本"、"宋本"之称,主要体现的是宋刻八行本的异文。由于《校勘记》仅据校本而未能亲见宋刻八行本,其对八行本的利用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6.
王重民先生据敦煌残卷校补《全唐诗》的工作,曾花过二十多年的心血。他所留给我们的,主要有《补全唐诗》(载《全唐诗外编》)和《<补全唐诗>拾遗》(载《敦煌遗书论文集》)两种。这两种辑本,是王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同时也凝聚了许多学者的集体智慧。前者在编辑过程中,曾请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后者则采取了王尧、舒学、项楚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所以这两种辑本校勘的精审,在敦煌文献的整理中是第一流的。但由于敦煌遗书整理校勘特殊的复杂性,这两种辑本的校勘也还存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7,(2)
山井鼎是日本享保年间取得经学校勘里程碑地位的第一人,他的校勘成果萃为《七经孟子考文》二百卷,并被中国乾嘉学者卢文弨、阮元广泛采用。关于山井鼎足利校书的时间、过程,今借助日本京都大学藏山井鼎手校本,才可以给出具体的结论:集中在享保五年秋、享保七年八月十三日到享保八年十一月廿五日两个时间段,持续到享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此时间内完成了《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左传》、《毛诗》、《论语》、《孟子》七经及古文《孝经》的校勘。手校本以闽本为底本,保存了山井鼎校经的原始面貌,直观体现了山井鼎以版本对校为主的校勘方法,同时提供了大量不见于《考文》的条目、按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顾广圻曾两校《华阳国志》,其一为廖寅刻书担任校雠之役而中途辞去;其二为孙星衍校书,成果后借予廖寅。顾氏校语今见于清廖刻十二卷稿本及清乾隆四十六年李调元刻《函海》本。顾校《华阳国志》以"不校校之"及审密求精为宗旨,他的校勘灵活运用"校法四则"且考订周详,版本选择尤重宋刻,善于总结误例、触类旁通,代表了清代《华阳国志》校勘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元顺帝时,丞相脱脱修辽、宋、金三史,而《金史》被学者们公认为三史中错讹最少、审密翔实的。自《金史》修成后,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所要探讨的"亳州军变"的时间就是《金史》中相互矛盾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0.
周祖谟先生在古籍整理和校勘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尔雅校笺》是周先生这方面的代表作。笔对《校笺》凡949条校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试图从中概括出周校所采用的校勘方法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以期对《尔雅》经注原貌的考订和古籍整理及校勘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