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会品茶     
学会品茶,学会的是一种心境"唐朝有个爱茶的人,写了《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他是个真正懂茶的人,人们叫他茶仙..…,,, 父亲是个嗜茶如命的人,常常给我讲着他的"茶经",那时我并不懂茶,只看父亲那沉醉的模样,便觉得这茶,定是好喝的。  相似文献   

2.
回族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一奇葩,“熬茶”和“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具有民族特性.回族茶不仅丰富了回族的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而且其药膳功效也是名扬天下.回回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茶.  相似文献   

3.
林之 《风景名胜》2009,(3):32-39
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吃茶?从俗里说,茶是中国人最早的饮料,就如柴米油盐桨醋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不过大凡对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通常产好茶的地方,一定有好山好水,  相似文献   

4.
日本茶源于中国,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从日语中“茶”的字音入手,从茶名、茶与人、茶谚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借此说明,茶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本人在秉承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领悟融入新意,在茶文化中常年累积的经验、生活智慧等都借茶发挥。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上至史前社会,所谓炎帝尝百草而治病,《诗经》中的“周原(?)(?),馑茶如饴”(荼即茶),下至现代,茶作为中国人饮食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远古时代,茶似乎只作为一种治病的药材,茶作饮料是两汉以后的事情,将茶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所以说,茶文化兴起于南北朝,鼎盛于唐宋.唐代早期,陆羽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于中国文化的渗透似古老榕树于大地的盘根交错,品一杯佳茗,仿佛就能洗涤净化疲惫不堪的灵魂。黎民百姓路边搭一茶棚,大碗吃茶;文人墨客湖心亭起一炉火,以茶会友。延续至今的制茶工艺和文献记载的茶——在中国人的生命中都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茶与每一个中国人共享着人生的甘甜与苦涩。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题九曲红梅茶之于祖祖辈辈种茶制茶的龙坞人,又有更加刻肌刻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说云南是七彩的,如果你亲眼见过云南临沧采茶的风情画卷,那么你一定会体会什么是色彩斑斓。临沧是云南第一产茶大市,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之一、云南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当地佤族、布朗族、彝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的群众,世世代代在这里种茶、采茶、制茶,茶歌、茶舞、茶俗独具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4)
正建盏之兴盛完全与茶茗的斗品息息相关。宋代斗茶之俗集茶的调制、茶的变化、茶的鉴赏、茶的想象、茶的品尝于一体。而其中茶品之优良、器皿之精美、人文之丰富,诸多元素缺一不可。斗茶既是休闲放松,又是社交聚会,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高层次的交融。建盏在造型、釉色等诸多方面都与宋代茶文化的特点息息相关,而其间曾经困扰学界的种种问题,也可以尝试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宋代风俗中去探觅其根源。一、建盏鹧鸪斑与宋代文学鹧鸪斑与建盏的联系,最早一般都会引用《清异录》中的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江南黄是甫见之曰:鹧鸪亦数  相似文献   

9.
关于食物的迷信 当为人敬茶时,茶常常不装满杯子。藏族人普遍认为这表示从这个杯子中饮茶的人总是在背后说敬茶的坏话。但如果斟上的茶正好满到杯口,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即:这两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 人们认为在一个人家中作客,只饮一杯茶是不吉利的。总是要饮上两杯,或者在杯中稍加一点,以便除掉晦气。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茶趣○韩士奇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族习俗大不相同,茶叶品种繁多,这便形成了各族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布依族打油茶大凡去过贵州布依族村寨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味浓的打油茶。打油茶制作的方法是将黄豆、玉米花、糯粑、芝麻等放在油...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2,(10):127-128
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最近几年,茶文化开始风行国内各地。各地名品茶叶和茶文化专著层出不穷,专家学者纷纷引经据典,为了"第一茶"的牌子大打出手。其实,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08,(6):34-35
在酒桌上常听人说"以茶代酒,不成敬意"。如此不喝酒的人,既推了酒,又不失礼节。"以茶代酒"最早始于三国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茶     
李殷旼 《神州》2013,(9):27-27
中国是茶的故乡,至今在中国云、贵、传一带,仍然生长着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有800多年树龄的。中国是最早采制和引用茶的国家,茶的发展和制作均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茶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部分,曾今深刻影响了包括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诸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东亚各国的秩序和原有文化。我作为韩国的留学生,我从不喜欢茶到喜欢上茶也经历了一段重新认识茶文化的历程。我从茶中体会中国深邃的茶文化,从茶中体会中国。  相似文献   

14.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副千古茶联在蒙山茶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茶人们都非常熟悉。但它始于何时,出自何人何处?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不少人,都说不清楚,经朋友介绍,找到了一点线索,依稀看得出一个原始的演变轮廓。  相似文献   

15.
奉茶之道     
项明 《福建旅游》2004,(9):36-36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  相似文献   

16.
三吨“湄江”渡难关 “湄江茶”,是1954年由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周林为其命名,在此之前叫“湄潭龙井茶”。解放后,虽然每年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多才达到500公斤。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出其他普通绿茶10倍以上,能花高价买湄江茶喝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不足,抑制了湄江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昂族是云南人口仅几十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滇西南各州县。德昂族种茶的历史悠久,男女老少对茶向来都是情有独钟,别具深情。这种心态世人相沿,从而形成了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茶文化"。德昂族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都种茶,故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周围,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备受人们的珍视和保护。寨中人以能拥有"茶王"而感到自豪。德昂人的一生,与茶结有不解之缘:孩童时代嬉戏于茶林;青年时代谈情说爱于茶林…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的茶文化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 ,有诸多动人的传说 ,有无数轶闻趣事 ,耐人寻味 ,给人启迪。在朝廷里有献茶得官的先例 ,在文人中有品茗吟诗的场面。而茶联 ,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夺目奇葩 ,流传甚广。品啜香茗之时 ,吟来别具情趣。现采撷几则笔者搜集的茶联 ,与读者朋友们共赏。“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茶社的一副茶联 ,趣味盎然。“小团月”为茶名 ,名茶名泉 ,相得益彰。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曰“秀翠堂”的茶室 ,门前一副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把龙井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9.
王学泰 《世界》2006,(9):34-35
“画人”是我仿照“学人”杜撰的一个词,这里打个引号,以就正于通人。台湾学界有些热衷于茶或酒的人士往往被人称为“茶人”或“酒人”,并不是这些仁兄以茶或酒为生,而是说他们沉浸于茶酒,把茶酒当作他们生命一部分的缘故。秉恒兄也是如此,虽然他也多次搞画展,出画册觅知音于社会,但作画对  相似文献   

20.
在滔滔金沙江南岸,在巍巍云贵高原西面的滇中武定有座茶房山,最高处海拔2199米,群山延绵,在这里曾经谱写着一部厚重而灿烂的茶馆文化史诗,它是茶文化史诗中一罐耐人寻味的陈酒。每每提到茶房山,武定人都能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茶馆文化故事,这个故事让人越品越有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