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予 《文物》1965,(12)
《兰亭序》异文和《禊帖》书体,都有争论,这对中国文字史,特别是我国书体史以至思想史全有关系。我看,"序"也罢,"帖"也罢,可以用原作者的语言否定原作。我说这一序帖的本身就正是"虛诞"和"妄作"的典型。王羲之既撰文、又写帖,就有必要区别异文,分析思想,然后论证书体真伪。有例有则,不可不辩。  相似文献   

2.
李毅 《文史春秋》2005,(6):41-46
1940年10月18日夜,一向冷淡的湖北郧县古城里的天主教堂,这天突然灯光明亮,透过亮光看去,大堂上没有传道士和修女,也没有半个香客,却有几个神秘的人物聚集在一起,这些人围着一幅墨宝比划着,天主教堂四周有人影闪动,说明神秘的人来了不少。这三个人,一个  相似文献   

3.
金丹 《东南文化》2001,(7):57-61
阮元是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否定《兰亭序》的第一人,阮元否定《兰亭序》的思想渊源及动机,是以否定《兰亭序》来动摇二王在书法史上的权威地位,为在二王之外另辟新境寻找理论支撑。他的兰亭观始终与南北分派及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阮元否定《兰亭序》的论据虽然不足,但却为清代碑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撰写1650周年。《兰亭序》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流传的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真迹何在?迄今还是个谜;而在1965年由郭沫若著文引发的《兰亭序》真伪之辩,由于毛泽东的关注和干预,更是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5.
于硕 《文物》1965,(10)
(一)五六十年前,有两位姓姚的贵州学者,一位是姚华字芒父,另一位是姚大荣字俪桓。他们两人也都怀疑《兰亭序帖》。姚华有《广武将军张产碑跋》,作于一九一六年。其略云:"近欲攻《禊帖》之伪,因收  相似文献   

6.
周涤 《古今谈》2002,(4):55-57
《兰亭序》为一代书圣王羲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兰亭修禊时所手书。王羲之在集结三十七首诗作以后,酒酣耳热,仰观俯察,兴会淋漓,便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一挥而就,写成了这一传世书法经典之作。其遒劲健美,绝代特出,殆有神助。  相似文献   

7.
岳池《兰亭序》碑刻考舒晓华岳池县治西十公里有灵泉山,山有灵泉寺,寺久已不存。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接连十余天的雷雨所致,灵泉寺遗址左侧右壁间泥土崩塌,现出《兰亭序》石刻,长丈有咫。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为行书体,自右至左竖读。全文如下:永...  相似文献   

8.
《兰亭序》与老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世《兰亭序》,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临河序》相比,多出了自"夫人之相与"以下一百六十七字。清末李文田认为:"此必隋唐间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这一断案说得不够明确,没有表明《兰亭序》文和老庄思想的关系究竟是怎样。  相似文献   

9.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1,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1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卷五·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  相似文献   

10.
11.
郭沫若同志在《文物》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六期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心,有赞同的意见,也有不赞同的意见。我虽然不是书法家,对中国书法史没有深刻的研究,但在这次学术争论中,也愿意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堂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堂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 一、关于《绛帖》  相似文献   

13.
高二适先生,一名锡璜,号舒凫,江苏东台人,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与陈树人、马一浮、于右任等名士唱酬甚密。高二适先生为人磊落坦荡,刚正孤傲。1965年,我国书法界、学术界对《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高二适先生对郭沫若先生关于《兰亭序》为“后世依托”之论独持异议,撰成《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但慑于郭老的威望,无处敢于发表。毛泽东主席看到高文后分别致函章士钊、郭沫若两位先生,内有“……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等语,高二适的文…  相似文献   

14.
夏雨清  朱挺 《中华遗产》2009,(12):72-85
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酒后一挥而就的324个字,是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世人皆知《兰亭序》的字写得好,却“不知其文千古悲凉也”。东晋太和四年(369),王羲之辞官回家,丹池赤水,书楼墨池……书圣的身影在浙江的山水里,悄悄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5.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在元明清三代都有巨大影响。其传世作品之多,在历代大家中也居首位。这固然是因为他“能日书万字”,勤于创作,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和后世有很多人临摹仿造他的作品,而这样的伪品还为数不少,有些不但曾屡见于古代书画著录,还有些直到今天仍被当作真迹来介绍。如某杂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真迹殉葬昭陵,传世多为摹本和刻本。在古代没有影印技术的情况下,复制的方法唐代是响搦,即双勾填墨,是为摹本。这种方法优点是比较接近原帖,但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费时费工,一次只能复制一件。因此宋代以来渐被  相似文献   

17.
《绛帖》辨     
右王弇州题藏《绛帖》十卷,沈盦世丈近购诸海王村市肆。丈博雅好古,不耻下问,属为考镜其源委。愚后学谫陋 ,粗识碑版,何足以语此,然长者之命不敢辞也。爰以宋曾宏父《石刻铺叙》、曹士冕《法帖谱系》、曾槃《绛帖释文》及《格古要论》诸书,条分缕析,潜心钩索,竭数日之力,遂得其大要如次。按《绛帖》为宋尚书郎潘师旦刻,原本二十卷,其源出于《淳化阁帖》,特少变  相似文献   

18.
江绍原 (1898—1983),祖籍安徽旌德,生于北京。曾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院,因病回国。1917年至1920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参加“新潮社”,为五四运动学生总代表之一。1920年下半年起,被选派至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宗教系学习,后又在依利诺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广州中山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代理主任、文学院特约编撰员,先后在北京女子大学、中法孔德研究院、中国大学、西北大学等处供职,解放后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4,(7)
<正>《定武兰亭序》吴炳本是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件著名的《兰亭序》传拓本,自元代以来,其收藏者历经郝天挺、吴炳、陈彦廉、许乃普等人。明代中期至清初,有人将吴炳本后的宋人题记以及吴炳部分题跋拆配挪移至《兰亭序》神龙本后。因此,存世的两种重要的《兰亭序》传摹本、传拓本均与元代人吴炳息息相关。然于吴炳其人其事,知者甚少,今略作考索,或对深入研究《兰亭序》吴炳本与神龙本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启功 《文物》1965,(10)
(一)我对《兰亭》的认识过程在《文物》和《光明日报》上连续读到郭沫若同志论《兰亭》的文章,从书法风格,佛家或道家思想两方面来证明《兰亭》不出于王羲之之手,证据分明,这里无须重述,给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