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文化内涵特征疑问肖冰从考古学上探索夏文化,始于本世纪3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什么是夏文化和夏文化的内涵特征,学者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北京大学邹衡先生的有关论述,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关于夏文化的内涵特征,邹先生曾反复论证...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献记载的简略,使人们难以将夏文化的文明链条清晰地连接起来,这是中国远古文明史的不幸。而随着20世纪80年以来二里头文化类型的确立和研究探索,夏文化已经在考古学上找到了自己的座标和位置。  相似文献   

3.
夏文化又称夏代文化,是夏王朝时期夏部族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它是属于考古学范畴的一种文化。由于文献记载的夏代史料甚少,所以研究夏史的学者都希望寻求和利用夏人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补充文献记载的不足。这种寻求夏代实物资  相似文献   

4.
二里头文化与夏纪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用考古文化的~(14)C 年代数据与文献记载的夏代纪年相对照,从年代学的角度探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目前关于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主要有四种意见: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代文化,三四期是早  相似文献   

5.
<正>对夏文化的探索,如以1931年徐中舒提出仰韶文化为夏文化说为起始,迄今已走过近90年历程。邹衡兼用文化谱系研究(当时称作"文化类型研究")、都邑推考法(通过考订郑州商城为汤都亳而确定二里岗文化为早商文化)和族属分析法(结合文献记载,从年代、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推定先商文化和夏文化)所确立的夏商文化谱系,立论充分,其后不断得到考古发现的支持,是探讨夏文化无法回避的认识体系。可以说,二里头文化主体遗存属于夏文化仍然是学界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夏文化发祥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代之前,有夏代,应该是明确的。由于后世文献记载的简略,人们对夏文化的认识,显得十分肤浅,以至有人认为夏代为古史传说时期。对夏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从本世纪30年代起,徐中舒、翦伯赞、范文澜、徐旭生、邹衡、安志敏、殷王韦璋、吴汝...  相似文献   

7.
1983年5月9日至17日,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余名代表出席年会。这次年会,主要讨论夏文化和青铜文化。夏代是我国历史上进入阶级社会的第一个王朝.根据文献记载,夏人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以嵩山为中心的豫西和汾浍流域的晋南一带,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近几年来,考古工作者依据文献、传说和地望,对夏文化的探寻有了新  相似文献   

8.
董琦 《中原文物》2007,(1):27-31
二里岗文化属早商文化系统、漳河类型属先商文化系统、二里头文化属夏文化系统、夏文化与商文化属两个文化系统的研究成果,是邹衡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建立的夏商考古学研究体系。《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与邹衡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借鉴关系。  相似文献   

9.
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沈长云目前夏文化的讨论已进行得很深入,一些同志似不愿把对于夏文化的注意力引向豫西南以外的地区。为尊重文献,尊重史实,我觉得申论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的论点仍是有必要的。夏后氏这支部族的活动地域接近东夷,并与东夷民族关系十分密切,历...  相似文献   

10.
羿浞代夏少康中兴轶史与年代学和考古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21——17世纪黄河下游考古文化有一奇特现象:被称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和被称为东夷文化的山东龙山文化几乎同时发生递变,即大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向三、四期过渡,文化内涵出现先商文化因素;几乎同时,山东龙山文化向尹家城二期(岳石)文化过渡,出现夏文化因素。这使我们联想到夏代一度中衰和再次复兴的历史,二者似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一、豫鲁考古文化的同步交叉变异现象在文献记载夏人活动比较集中的豫西洛阳平原及登封、禹县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C~(14)年代(树轮校正)在公元前21——17世纪之间(详表Ⅰ、表Ⅱ),所以二里头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一探索夏文化的重要性 1、文献记载,商代之前有个夏代,这是可信的。夏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研究夏代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夏代历史的研究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苗蛮集团来源与形成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蛮集团来源与形成的探索韩建业,杨新改"苗蛮集团"这一概念是徐旭生先生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明确提出的,用来指称上古时期存在于江汉地区的部族集团①。其内涵与三十年代蒙文通先生所指的"江汉民族"基本相同②。文献中记载苗蛮的事迹,主要是它与尧。舜、禹之间的几次...  相似文献   

13.
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79,(3)
一、问题的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对殷墟的发掘与研究,商朝的历史已被证实为信史。文献记载,在商朝以前还有夏朝,因为缺乏考古材料证明,史学界一般都归之为古史传说时期。因此,要把关于夏朝的传说证实为信史,首先必须找出夏朝的遗迹,必须在考古学上确定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早期文明     
本期“早期文明”栏目共刊载了徐义华先生的《中国早期一统观念的起源与成因》、彭适凡先生的《江西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南渐》以及孙庆伟先生的《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等三篇论文。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0)暨第十二届"黄河学高层论坛"于2020年9月23日在河南开封举行,本次论坛由河南大学等单位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在"夏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圆桌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指出,夏文化研究是中华文明进程及国家起源研究工作的关键,在中国文化研究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济先生提出考古重建中国史,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  相似文献   

16.
陈絜 《历史研究》2020,(1):43-67
传世文献中存在《史记》系统与《左传》系统两种夏史体系,二者对于夏早期历史的记载,在叙事空间上一西一东,互不相协,而《史记》系统更受世人青睐,成为后世探索夏史的主要线索。梳理和考证商周时期夏遗的地理分布可知,诸姒之族主要在今山东省境内,姻亲中分布于鲁豫间者,占相当比例;与夏史相关的地与族,亦基本分布于山东及豫东、豫东北一带。《左传》夏史系统不仅与甲骨、金文中的地理线索合辙,也与其他传世文献相关记载互洽,值得重视。对夏文化源头及夏王朝早期史的探索,海岱地区及鲁豫交界地带也需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7.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说,很多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是“揭老底战斗队”。其实,在“揭老底”这方面,考古的能量比文献记载还大,因为考古有时还可以“揭”文献记载的老底儿。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其诞生的初衷,很大程度是重建中国的上古史。因此,对夏文化的思索始终萦绕在中国考古学人心头。张光直先生称“夏问题”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对夏文化的探究困难重重,但其仍引得无数先贤时哲为之穷尽一生。由于20世纪初期的疑古思潮,使夏文化变得如熹微的晨光,可望而不可及。但顾颉刚先生也不是单纯的“疑古”,他说学术有分工,他的工作是要打破对上古史的传统认知,而打破之后的重建工作就要靠考古学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就夏商考古而言,以河南省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发现。根据史籍记载,夏、商本不同族,夏、商两个王朝的更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就向考古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究竟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的自然延续,还是另有自己的来源,即存在不存在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如何? 在夏、商文化讨论中,持夏、商同源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早商文化乃由夏文化直接发展而来。“汤革夏命”只是朝代的改换,并  相似文献   

20.
夏文化研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了现代考古学。中国考古学从其产生开始,就具有明显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因此,它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文化问题就是在考古学上提出来的,迄今已有了半个多世纪了。回顾夏文化研讨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按照传统的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之时,其后则有虞、夏、商、周各代。关于周代,因其距秦统一较近,且有丰富而比较可靠的文献资料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