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华北驻屯军”组建于1901年,是《辛丑条约》的产物。1911年,日本试图趁中国辛亥革命内乱之机,向华北增兵,扩充驻屯军实力,但遭到了列强的反对。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期间,日本利用与列强共同防卫华北的机会,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增加了驻屯军的兵力。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阴谋分离华北,随即在列强的默许下,...  相似文献   

2.
虽然七七事变前日本侵华政策是一个不使人感到陌生的题目,但从目前的研究中仍能看到有些概念不够明确,有些理解囿于某种定式的现象。对此,本文将谈点一孔之得。一日本“分治华北”的政策起于何时有的文章把“分治华北”与华北自治运动”混为一谈,认为《塘沽协定》时,日本并未形成“分治华北”的政策。此说不妥。日本图谋华北,其来有渐。大量的历史材料说明,日本对与“满洲国”相毗邻的华北甚为关切。重光葵承认对华北的“政治工作”“是在建立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华北移民动态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立君 《史学月刊》2002,1(4):108-11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伪对我华北移民出关采取了限制的措施,这使出关移民大减。更为主要的是,它使20年代以来的移民运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的战争轨道,不能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移民运动呈现出与事变前不同的特点。“九一八”事变后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劳动力的强制性掠夺。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方面现存的档案史料,论述了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在实施“满蒙政策”的同时,制定并实施的“对中国本部政策”;1933—1935年间,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形成与华北事变的发动;广田内阁期间,日本以华北分治政策为中心的对华政策的全面确立,以及“佐藤外交”对于该政策的调整与失败;七七事变前夕的近卫内阁,继承了上述政策,并最终发动了“中国事变”。以华北分治为中心的日本对华政策,是日本政府与军部的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日本局部侵华行动的指导与依据。从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看,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经由华北事变,迅速走向“中国事变”,包括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在内的这个历史过程,并非偶然;它不但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而且构成了日本侵华“十五年战争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实业部档案,它反映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对华北地方行政当局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商订“中日经济提携八项原则”,进行所谓“华北经济开发”一事提出相应对案所持的否定态度,表明了国民政府此期对日态度逐步转向强硬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后,日寇很快占领了华北地区,为了“巩固大东亚战争华北兵站基地”,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所谓“三光”,即烧光、杀光、抢光,这早己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关于日寇实行“三光”政策的原因,目前尚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日本方面曾有“三光的残暴行径是在战争中难于避免的行为”或“冈村宁次以瑞金与百团大战作为反面教师,而提出了三光作战的方案”①的观点。在此,笔者仅就日军野蛮侵略行径的历史根源及其在占领华北期间的实际困难作一粗浅的  相似文献   

7.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形势与日本在华全面推行强制劳动制日本使用华北强制劳工最早用于伪满洲国。1 941年前日人在满洲各战争经济企业、矿山与军事工程中使用的“苦力”或强制劳工 2 /3是入满华北劳工。①那时 ,因“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侵占华北的战争对华北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以及接踵而来的 1 939年华北地区特大水患 ,造成华北城乡众多失业劳工与难民饥民。而日本在华北各项“经济开发”事业均在恢复时期 ,所需劳力颇少 ,故日人向满洲、蒙疆大规模掠夺、输出华北强制劳工 ,主要是靠满洲与蒙疆的劳工募集机关 ,在日本华北方面军支…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本在华北劳务掠夺体系与强制劳工人数若干问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运用国内新发现的重要日伪挡案献,对关于“日本在华北的劳务掠夺体系”、“1942年后日本向东亚各地输出华北劳工之政策手段”、“日本在华北本地矿山企业使用强制劳工人数”、“在华北修军事工程使用强制劳工人数”、以及“在蒙疆使用强制劳工人数“等,分别进行了详实考证。使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向前跨进了一步,并为当前解决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即日本强掳中国强制劳工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占领区实行的“毒化”政策,这一严重罪行当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就已得到确认。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对它在东北、华北等地区的这一活动作了研究揭露,并都分别强调了它于贯彻时采取的“以华制华”的手段,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然而作...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在沦陷区实施了有目的的文化殖民,企图从军事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时征服中国,所谓“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华北沦陷区扶植起来的汉奸组织“新民会”,便是当时承担“思想教化”文化殖民工作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1.
崔艳明 《民国档案》1998,(1):102-106,109
1906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大连设置了一个叫做“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的组织。它虽对外宣称是一个民营企业,但实际上它与关东军司令部过从甚密,而且“肩负着政府所赋予的使命”,它不仅是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为日军收集我国政治经济情报的特务组织。日本侵略者凭借它在我国东北地区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成立了伪“满洲国”;随后,关东军又委派它到华北地区刺探情报、建立公司,为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创造条件。大量事实可以证明,满铁特务组织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急先锋和智囊团。  相似文献   

12.
1940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朝野震惊,他们纷纷指责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骏,说他失职,没能遏制华北抗日部队的发展。因为日军已经占领华北多年,华北竟然还存在如此强大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3.
大上海的标志“当—当—当”,每逢整点,位于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顶部的报时钟都会准时响起,雄浑而悠长。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阅尽了百年沧桑。从设关开埠,到十里洋场;从沦为“孤岛”,到迎接解放。直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发浦东,成为真正的“东方明珠”。上海设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而正式的对外开埠却是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年清政府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胁迫下签定了《海关税则》,将关税自主权拱手相让,这也意味着海关的半殖民地性质开始形成。而江海关在洋泾浜北岸设置的盘验所,赫然成为上海——…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日本在占领区实行“分治合作”政策,同时为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南北物资交流。华北是日本三角贸易的重要环节,也是日本重要的国防资源基地。这决定了日本的南北物资交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以华中的粮食与物资支援华北的“开发”。但华中的“维新政府”与汪精卫政府对南北物资交流则比较冷淡。  相似文献   

15.
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成立于1938年11月,是当时日本在中国关内最大的国策会社,开办资本3.5亿日元,1945年增至4.43亿日元。它不是经营会社,是投资融资机构,即根据战争需要在华北组建并监督有关战略资源的企业,到1945年拥有60余个子会社、公司或合作社,其资本总额达189.2亿日元。日本战败,该会社亦随即关闭。 十几年来,日本学者从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满铁”活动等不同角度,叙述了华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华北铁路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华北铁路始终在日本严密的控制之下。日军利用铁路调动军队,运送给养,运输国防资源,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铁路是日本侵略者的“生命线”。揭露日本统制华北铁路的方针、政策、手段和目的,研究铁路在战争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日本在华北的殖民统治。一日本...  相似文献   

17.
一、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派兵华北和侵占内蒙西部 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并建立伪满傀儡政权后,在全面对东北沦陷区实行法西斯军事殖民统治的同时,其主要的任务是准备进攻苏联,为此,关东军把主要兵力部署在东北的东、西、北三个方面的边境地区。但从战略上考虑,关东军认为,如果不把内蒙西部地区也控制在手中,一旦与苏联发生战争,就难以由此通过外蒙古而迅速占领苏联的后贝加尔地区。同时,内蒙古西部地区物产丰富,关东军对此也是垂涎三尺。为此,关东军竭力把触角伸向华北和内蒙西部地区。策动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和李守信降日,在内蒙西部地区建立伪蒙疆政权,特别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关东军在派出部队的同时,开展所谓的“内蒙工作”,以解决内蒙古“后顾之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吞并整个中国,是日本的侵华总战略。在这个总战略指导下,九一八事变后14年时间里日本侵华战略大致可分为三大步骤:“吞并满蒙”、“华北分治”、“全面侵华”,这构成了其侵华总战略的基本框架。笔者试图对日本“华北分治”策略的形成做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与华北煤铁工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主要指向煤铁盐棉等战争资源。尤其煤铁,在七七事变前后的日本对华北经济掠夺计划中始终占居前列。但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没有采取在伪满实行的那种由特殊会社垄断的政策,而是使日本特殊资本和财阀资本瓜分了华北战争资源。煤炭掠夺就分成六大集团,外加满铁控制的集团。日本不断加强掠夺,竭力增加对日供应。从1943年起因海运受阻,在人造石油、铝和生铁等方面推行“原料产品化”的掠夺方针。大肆修建小高炉和收掠“土铁”,但战时经济已走向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及其卵翼下的汪伪政权曾竭力扶植各种封建、反动的会道门,作为统治的社会基础。在名目繁多的帮会中,“一贯道”由于得到日伪上层人物的支持而迅速膨胀,短短几年就进入“鼎盛”期:它的道坛遍及华北、华东、华中以至整个沦陷区,拥有道徒近百万人,势力渗透到汪伪政权的各个部门,成为日伪统治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