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期发表紫溪同志写的"关于西夏国書的介紹"一文,末了引証宋洪迈"容斋随笔"記契丹語"僧敲月下門"为"月明里和尚門子打"一节,使我联想起契丹国書也有介紹一下的必要。契丹文有大字、小字二种。大字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所制,造字的义例是依仿汉字偏旁,加以增减,一共三千多个。小字是他弟弟迭剌在天貿三年(公元924年)招待回鹘使者,学会了回鹘語文,造出来的。"数少而該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9,(3)
为了促进各县、市、区博物館的迅速发展,陝西省文化局于1058年10月在长安召开了博物館现場会議。会議产生了向全省提出的"关于县县建立博物館,社社建立展覽館(室)的约定書"。約定書提出要迅速在县县建成博物館,社社建成展覽館(室),各省、市、区最少都保留一座地主庄园和貧农住宅;办  相似文献   

3.
陈先行 《收藏家》2008,(11):52-58
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960年北宋建国后,政府承袭五代制度,由国子监主管刻书,除儒家经典外,还较大规模地校刻了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及诗文总集等。在中央的影响下,地方官府(包括各地公使库、州、军、郡、县学等)、寺院、私家和书坊都相继刻书,  相似文献   

4.
正然其間不能無疑。一是李戡原名飛,杜牧已言,但其并未任過西臺御史。二是詩題撰丞相,《善權寺古今文錄》卷六李飛詩前引李蠙《題善權寺石壁》詩,其序則載爲咸通八年(867)作,時李戡去世已三十年,何能復陪侍遊洞?後閱《寶刻叢編》卷一四引《集古錄目》載:"唐《遊善權寺》詩,唐義興主簿羊士諤撰,士諤門人李飛書。元和十三年刻。"羊士諤(約762—約821),有詩一卷存世,事迹詳《唐才子傳校箋》卷五。他在貞元元年(785)進士登第後  相似文献   

5.
近代出土的蜀石經殘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蜀广政石經的情况和东汉熹平、曹魏正始、唐开成、北宋嘉祐、南宋紹兴、清乾隆各石經相比,有好些不同的地方。第一,蜀石經有注文。第二,蜀石經工程較巨,碑石上千数。第三,蜀石經施工时間长,从后蜀孟昶广政元年(公元938)蜀相毋昭裔經始,到南宋孝宗赵音乾道六年(公元1170)晁公武刻《石經考異》、《古文尚书》为止,前后共經历了四个朝代,二百三十二年。第四,自宋哲宗赵煦时(公元1086—1100)蜀帅尚书右丞胡宗愈在成都府学礼殿东南隅作石經堂貯存后(晁公武尚于乾道六年刻过《石經考異》和《古文尚书》),又亡佚得那么突然,究属何时与何种原因,今亦无从断  相似文献   

6.
南宋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首都临安(今杭州)出现了许多刻书机构、单位和个人,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官刻和私雕并举,其雕版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印本流传范围之广,不仅是空前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明清两代也很难与之相比,成为当时我国雕版印刷事业最发达的地区。 一 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序中说:“南渡以后,临安为行都,胄监在焉,板书之所萃集”。据统计,南宋浙江刻书的地点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杭州名居前列。这里不仅是全国刻书最多的地方,而且技艺也最精。由于长期从事雕印,出现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主要是刊工,在字体等风格上  相似文献   

7.
相傳天一阁藏書原有七萬餘卷(不是『部』),經過明末之亂,頗有散佚。到了阮元在嘉慶十三年(公元一八○八年)代为編目時,實存四千零九十四部,五萬三千餘卷。這是最早的一個可靠的數字。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薛福成又代編了一部『现存書目』,計存二千一百五十三部,較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秋间,我因為到各省市參观近代史文物,在苏州拙政園看見陳列着周砲一尊,同時展出的還有天祐元年刻的甕城碑和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駙馬府的殘柱礎,根據展覽說明書的介紹說,这些东西都是張士誠的遺物。在江苏省博物館庫房內也藏有鉄砲几尊,上有铭  相似文献   

9.
<正>中國古籍插圖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的簡帛典籍中就已能窺見其翩翩鴻影。~①雕版印刷術肇興以後,書籍插圖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空前的飛躍,異彩紛呈,令人傾倒。在眾多圖文並茂的版刻書籍中,問世於宋元之際的日用類書《事林廣記》(以下隨文或稱《事林》)頗具代表性。該書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介紹當1992年我訪問中國,從事與此書主題相關的敦煌寫本的研究時,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榮耀。受人尊重的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他不僅爲我去中國西部的研究機構寫了介紹信,還爲我起了一個富含中國古典文史意味的中文名字——太史文。從此我努力嘗試擔當起這份職責,但要踐行我的名字並非易事。比如,從我寫此書起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闡釋的習慣也已有所改變。和此書的翻譯者,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張煜教授一起,我已經將原書的每一個單詞讀  相似文献   

11.
我國爲發明紙張及印刷術的國家,隨着紙張的大量生產,木版印刷的書籍也就大量的出現了,這兩個偉大的發明,對於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是有極大的貢獻的。在未有紙張及印刷術之前,我國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龜版和牛骨上的,有的文字則鑄在或刻於青銅器上,其後,乃有刻在石上的(像石鼓文),玉版上的(像詛楚文)。春秋戰國的時候,書籍是寫在縑帛上和竹簡或木簡上的,但縑貴而簡重,在文化的發展上是受有限制的。到了公元前十二年,已有紙張出現,寫本的書籍就隨之大量出現,在文化的傳播與提高上,有了很大的貢献。六百年之後,我  相似文献   

12.
<正>杜希德先生(Denis Twitchett,1925—2006)的《中國中古時期的印刷與出版》(Printing and Publishing in Medieval China)本是1977年爲英國印刷學會(The Wynkyn de Worde Society)作的一次演講,後於1983年出版成書。此書從紙張的發明、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早期書籍的出版與銷售、敦煌藏經洞的發現、10世紀的大規模印刷、刻印儒家經書、宋代的雕版印刷、佛藏和道藏的刊刻、紙幣的印刷、福建書坊、政府與  相似文献   

13.
黑水城出土的一組(5870號)西夏文借貸契爲草書寫本,有契約十九件,均爲普渡寺出貸糧食的契約。本文將西夏文草書轉録成楷書,譯爲漢文,並進行初步研究。各契約形制規範,清楚地記録了出貸人、貸糧種類與數量、利率、借貸期限、違約賠付及借貸人和證人等資訊,展現出西夏糧食借貸的原始面貌。契約内容不僅與法律條文互相呼應,還處處體現着規避風險的措施。多樣的利率不僅有助於對西夏糧食借貸利率的了解,也有助於理解西夏文對利率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丁紅旗 《中华文史论丛》2021,(3):123-148+400
公使庫"正賜錢不多",在北宋中後期已出現了嚴重的缺口,即收支不抵的情況;但此時尚還不敢多挪用其他經費填補。南宋高宗、孝宗時期,在"著令許收遺利"的驅動下,公使庫通過賣酒、糟等獲得了巨額收入,甚至一度竟能高達"歲用率十數萬"貫。其間的奧妙與方法,台州知州唐仲友是一個典型。按南宋初期刻一字約4.23文足估算,鏤板一書對一州的公使庫來説,如能善於節省、籌集,甚至挪用一些其他經費,還是能做得到。而刻書的利潤至少應維持在40%以上的高位。因參與人數多、經費相對寬裕、核校認真等,公使庫刻書的品質較高。孝宗中後期,因加强了對濫用經費的核查、官員監管等,可以允許使用的範圍縮小,一些經費多溢出來刻書,進而饋贈他人,成了一時風尚。但之後,因開禧北伐導致的物價騰踴、經費緊張、監管鬆懈等,公使庫刻書幾乎是戛然而止、渾然絶迹了。  相似文献   

15.
<正>清初學者黄虞稷的《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以下簡稱《千目》),是黄氏入明史館纂修《藝文志》備以采摭的底稿。由於去古未遠,加之雕版印刷的流行,明人文集數量之多,遠邁前代。正如《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叙》中言:"夫自編則多所愛惜,刊版則易於流傳。四部之書,别集最雜,兹其故歟!"~①據統計,《千目》集部别集著録了五千多位作者的作品,有明一代文采風流,幾乎盡備于斯。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左右,黄虞稷在史館完成了《明史藝文志稿》的編  相似文献   

16.
丁延峰 《中华文史论丛》2012,(1):331-359,399
唐女郎魚玄機的詩歌至少在五代時已集結行世,約刻於南宋中晚期的臨安陳氏書棚本《唐女郎魚玄機詩》是至今保存下來的惟一宋刻本。在書棚本之前,當有一個與之差異較大的本子,這個本子部分地爲《唐人萬首絕句》和《才調集》保存了下來,但錯訛尤多。明清及民國的刻本或影印本都是據書棚本或書棚本的臨寫本而來。諸本中,以書棚本爲最佳,流行最廣。其仿刻本中,以清沈恕、沈慈刻本,江標刻本最爲逼真。明本改竄最甚,然也有可取之處,如所補缺字,就爲他本所不及。《全唐詩》本雖有訛誤,然又是收録詩篇最全的本子。葉德輝仿刻本還將諸家題跋和印章以宋體字迻録。當代整理本有兩種,但在利用底本或校本上都有缺憾。故對其版本的源流梳理和優劣比勘,對校注《魚集》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似文献   

17.
鄔國義 《中华文史论丛》2021,(2):209-283+401-402
新發現的上海大同譯書局本《民約通義》,不僅提供了盧梭《民約論》最初刊本的實物,證明1898年大同譯書局確實刊印過此書,而且對於重新認識該書在近代中國早期的出版、傳播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它可以糾正以往研究中對諸如作者和譯者名稱等的一些錯誤認知,有利於澄清《民約通義》早期版本著録的混淆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問題。文中探討了大同譯書局本、上圖本的相互關係,論證上圖本來源於大同譯書局本,對其兩次修改情況與文本的異同做了具體的比較分析,並進而揭示了康梁維新派與盧梭《民約論》之間的關聯性。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早在政权建立之初,就曾刊刻过宣传上帝教教义的书籍,癸好三年(公元1853年)定都天京后,即组织南京、扬州等地刻书和印刷工人设立"镌刻衙"和"刷书衙"来进行雕版和印刷书籍的工作。太平天国官书中以壬子、癸好、甲寅等年代出版的官书为最多。去年秋季在北京发现了一本甲寅四年重刻的"太平救世歌",兹略作介绍,以见太平天国官书之一斑。 "太平救世歌"初刻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解放前国内未发现此书。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物资料,在旧中国一向不为人所重视,因而发现较少。这个本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刻书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籍之有雕版,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代确立的我国雕版印刷史上的官刻、私刻、坊刻三大刻书系统,一直垄断了其后近九百年封建社会的图书刊行,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机械印刷术的传入和图书出版事业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现之后,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代的刻书业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本文仅就宋代的刻书业概况略述陋见。宋开国之初,《宋史·太祖本纪》载:建隆三年二月,“上谓侍臣曰:‘朕与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赵匡胤深知读书对国家的作用,因此,宋代政府对图书出版事业非常重视,把它作为宣扬封建思想,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的一件大事来提倡,多次下诏购求图书。大中祥符三年,五代后蜀毋昭裔之孙毋克勤向北宋政  相似文献   

20.
關於宋金“紹兴和議”成立的時間問題,初中“中國歷史”課本和“中國歷史綱要”的說法確有不同。(不僅是这兩本書不同,其他如“中國通史簡編”和“簡明中國通史”的說法也各有不同)初中“中國歷史”課本上說:“……在一一四二年一月,岳飛終於被賣國賊秦檜害死在杭州。……岳飛被害以后不久,和議告成……”在这里,很明顯的,它是把宋金和議的成立,說成是一一四二年的事情了,这当然是和“中國歷史綱要”所說在“公元一一四一年十二月”是有矛盾的。但究竟宋金“紹兴和議”的成立应当是在哪一年呢?为了說明这个問題,我們就必須首先來看一看宋金和議本身的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