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沅陵傩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展示出丰富深刻的家庭伦理内涵。它以敬主神、敬家先、还寿愿等形式表达敬祖尊长的伦理意愿,它以还喜愿、度关等形式表达长辈爱幼的伦理追求,它以傩戏等形式倡导和颂扬婚姻自主、夫妻恩爱的伦理行为。尊长爱幼、夫妻恩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傩文化以神秘和娱乐的方式颂扬这一美德,使人们乐于接受的伦理行为。这既具有伦理道德建设的价值,更具有旅游开发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从"万物各得和以生"的自然观出发,形成了"顺天应时"、"和合"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延伸到他的修身、伦理、治国方面,从而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与自然、再到到人与人之间高度和谐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出荀子环保思想的系统性,又由于荀子修身、伦理、治国思想在其体系中的重要性而显示出荀子环保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吉信 《旅游科学》2007,21(2):69-7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伦理学准则.本文从分析中西方伦理入手,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所涉及的道义学、目的论、生态伦理、旅游伦理等准则进行了辨析和论证,目的是呼吁人们管束自己的"非伦理行为",以真正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家庭伦理。儒家仁爱观念施从亲始,仁爱既是强调亲疏有别,同时也是强调仁爱首先在于对家庭内部成员的爱。其次,孝伦理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家庭同样需要孝伦理,以家庭伦理来建设和谐家庭,而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谭英俊 《攀登》2015,(1):103-108
伦理问题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诉求。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政治权力与社会责任、政策公平与政策效率的关系问题构成了政策伦理的核心议题。公共政策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政府自利性与政策公共性、功利性与道义性等现实困境,需要在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培育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决策的伦理模式等方面重塑公共政策伦理,以发挥公共政策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行为失范现象切入,研究具体情境中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从概念辨析、逻辑思辨和科学实证等不同进路对情景化旅游伦理感知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是一种体验动机导向的主观建构。社会层面的旅游伦理是一种共识性的伦理理型,其作用机制有赖于旅游者在伦理的情境性感知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人建构结果。个体对于情景化旅游伦理的感知建构是一个体验导向的主观选择过程,此过程不仅受到客观层面建构障碍的阻遏,还与旅游者主观层面的建构过程相关,二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发生于旅游情境当中,从而使旅游者的伦理建构往往呈现某种遮蔽现象,进而导致旅游者行为呈现失范倾向,甚至出现旅游交往的社会情境因不伦扰动而失序的情况。为此,文章根据建构障碍和建构过程在主客观层面的不同影响,将旅游行为失范进一步划分为伦理失察与伦理僭越两大类型,并据以辨析不同旅游行为失范背后的成因差异,为纾解或消除旅游行为失范提供理论参考,以期进一步丰富旅游伦理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宁春晖  刘威 《神州》2012,(30):233-234
“人造生命”技术是生命科学技术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抛开其在科学层面的意义,主要分析了与之相关的技术伦理、“人造生命”对传统生命伦理的影响以及其发展状况在当下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8.
清政权为弥合满汉文化差异、协调民族冲突而采取的文化策略,在国家政治、学术导向、治(统)道(统)同体等方面都有体现,其根本目的在于建设社会礼制、复兴儒家伦理。清廷通过创制礼制、扶持“三礼”学的文化政策,奠定了礼仪伦理建设的思想基础,完成了其在制度上对礼的抉择历程。这是清初以来,统治者对思想界倡礼之风的积极回应,它不仅引发了知识界对“三礼”研究的热潮,而且还对“以礼代理”的学术潮流的形成起了催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泳超 《民俗研究》2009,(2):120-130
所谓“伦理悬置”,是指在民间故事演述中时常出现的一些伦理乖违现象,现实伦理既不能控制故事的伦理诉求,又不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它在完成叙事这一主要使命的途中,暂时被搁置起来、悬而不议了,体现了叙事对于伦理的干扰作用.从民间叙事的内在逻辑来看,故事情节越远离日常生活逻辑,“伦理悬置”的几率就越高;同时,伦理乖违涉及的对象范围越大,其实际的乖违感就越弱,“伦理悬置”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这是民间叙事与作家叙事的重要差别之一。  相似文献   

10.
畲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独特而丰富的畲族伦理。对畲族伦理特质的考察必须要探讨影响和制约它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条件。通过剖析这些根源和条件,展现畲族伦理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朱力平 《沧桑》2013,(1):140-143
西双版纳勐海县拉祜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为人处世、规范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营造维护社会的安定和人与人之间互尊、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本文就其生活伦理、劳动伦理、宗教伦理等几方面,探究拉祜族传统教育在其伦理发展中的意义,使我们对拉祜族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伦理的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科技必当以伦理为依托,伦理也要与科技相参照。我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先贤们,在对自然和农业等诸多的科技思想之中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显示出了先进的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周代有一极引人关注的思想现象,即反复以女色关乎国家兴亡而戒己告人,由此引致周代对妇女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视,关注男女之别,制为婚姻之礼,以严正夫妇人伦,从而形成周礼规范下的妇女道德伦理体制。欲以道德严控妇女人格为人手,达到正国家、兴王道的目的,从正面制造和利用妇女的政治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方面的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哲学、政治思想作以探讨,以就教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范晔以系统的、整体的思想审视历史 ,又以发展的、变易的观点看待历史。他从正统思想出发 ,把东汉王朝看成是因应天命的正统政权 ,以民本思想论评东汉史事 ,以儒家伦理评判东汉的历史人物。范晔的史学思想是极为广泛的 ,与汉代史家相比 ,其史学思想的伦理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荀子伦理-政治思想的-贯之道是"分"的思想."分"的要义是如其分而治理.普遍的"区分"或"分"的方法论,是荀子思想中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重要方面.分治的理念体现了荀子对伦理-政治融合关系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由人而政,关注人的自我完善,强调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荀子学说彰显了正名与尚学等儒家传统的主旨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匈奴作为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存在着以"攻战为事"的战争第一的文化特点,而这样一种文化也影响了匈奴的社会伦理,政治、法律乃至于教育和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匈奴的战争惯用"诱兵"之策,也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过多次战争的胜利,由于其战争第一的文化特点,匈奴也对战争本身有着与其相关的特殊信仰,他们往往认为战争的成败与天神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费孝通先生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关键概念——“差序格局”引入儒教经济伦理观念的框架中 ,揭示出体用、本末等反映儒教经济伦理的重要语汇及其大致的分类 ,也注意到它们对俗世性的产业行为、职业观念等所具有的规约导控作用 ;进而以“儒——商”、“农——商”这两种对峙性的经济伦理观念作为切入点 ,剖析了业儒与事贾之间两极性的传统经济伦理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明清时期 ,商界群体在商业活动中却努力地以“理——欲相通”说不断消解着原本对峙的经济伦理 ,致力于粘合二者之间的嫌隙 ,儒道与治生得到了有限度的结合 ;时至晚清时期 ,这种有限度的结合又实现了近代意义上的转换。经济理性主义虽然成为近代商人群体的圭臬 ,但经济伦理观念中的近代理性成分与传统伦理因子依旧纷然杂处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源于周公所创立的德政思想和礼乐制度。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以礼为表现形式,创立了儒家道德学说。汉代以后,出现了以"三纲"和"五常"为主体的儒家道德伦理体系,其主体性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等方面,其中仁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源泉,是儒家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其他诸德都是仁的具体展开和体现,都是从属于仁这个最高原则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伦理是企业服务的应有诉求,这是因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经济伦理是企业服务过程中的必要考量和特殊资本。企业服务具有重要的经济伦理特性和经济伦理价值,其经济伦理特性主要表现为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性、功利与道义的融合性;其经济伦理价值主要表现为企业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和道德需要,能够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能够促进社会经济伦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