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威远出土大量“直百五铢”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月,四川威远县黄荆沟公社秀峰桥开石厂的民工,在乱石泥土中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有二十余斤铜钱。最近,我们将这批铜钱进行了整理。除少数残片外,共有一千七百零三枚。其中有半两钱、五铢钱,"直百五铢"钱等,直百五铢最多。 1.半两钱,一枚。直径2.4厘米,重2.8克,正面有内外郭,应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货币(图1)。 2.五铢钱,三百二十五枚,可分三种类型; Ⅰ型西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五铢钱十三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约3.1克(图3)。Ⅱ型西汉宣帝时期的五铢钱二十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2.7克(图4)。Ⅲ型东汉前期所铸的五铢钱二百九十二枚,直径2.6厘米不等,平均重2.8克(图5)。 3.剪边五铢,二百八十一枚。直径1.8—2.1厘米不等,平均重0.7—1.8克(图7、8)。  相似文献   

2.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6日,三台县委D江镇村民在修筑公路时,于地下掘出文物数件。经鉴定.内有战国青铜剑一柄和半两钱数枚。半两钱.铜质,圆形方穿。其一.重约8克,直径3厘米.穿径1厘米;无内外廓;上下均有火口.人口宽07厘米;‘’半两”二字对读.阳丈.隐起.五篇篆.书风粗放。钱背平夷。其形制特征与青川墓MSO出土的战国秦半两钱之6十分相似。①其它几枚半两钱.大d。轻重略有出入。。与半两钱同时出土的一柄青铜剑.约重55O克。锈迹斑驳,两愕有残损;但剑体保存完好。通长565厘米。剑身长47厘米.中厚O.8厘米.隆脊有核.脊侧平斜无…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陕北榆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简介一下这一地区的古代铸币活动(图一)。一、府谷县出土的西汉铸币遗物一九八四年以来,府谷县先后发现两批西汉时期的铸币遗物。一是田家寨乡出土的铸造半两钱遗物,共四件,都是铸造钱币时留下的残铜块,其形为分叉状,当是钱范里浇道与分浇道内遗存的铜汁凝固物。长度分别是10.7、6.5、7.4、9厘米。其中9厘米的一件上还连结着十枚半两钱(一枚残),作叠压状。这十枚半两钱钱径均在2.2—2.3厘米之间,无内外郭,背平素,文字周正含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万坊乡农民在塔坑烧窑,取土做砖坯时,距地表约1.4米深处发现一个四系陶罐(陶罐原有盖子,出土时被砸破),罐里装满铜钱,保存良好,无一枚锈蚀,钱文清晰可辨。经乐安县博物馆同志细心清理,现将各种不同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一、半两钱8枚 I式1枚,径2.5厘米,穿0.76厘米,重2.6克,形制规整,钱文清晰方正。书法纤细秀丽,外郭不很明显。类似湖北江陵凤凰山墓出土的文帝四铢半两(图1)。 II式2枚,径2.2厘米,穿0.65厘米,重1.6克。形制规整,钱肉薄而轻,半字下  相似文献   

6.
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竹简试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陵纪南城凤凰山八号汉墓共出土竹简一百七十六枚,完整简一百六十五枚(长22.4——23.8厘米,宽0.55——0.8厘米,厚约0.1厘米),残简十一枚。文字墨书于竹黄一面,共七百八十余字。字为隶体。简文内容是"遣策",记载随葬品的名称、质地、数量。  相似文献   

7.
位于秦宫遗址西南的长陵车站,在疏浚地下水道时,于排水沟侧壁出土半两钱6.7市斤,共460余枚。这批钱内涵丰富,经逐一实测,获得大量数据(见附表)。长陵车站出土半两钱,规格纷杂,经过拣选,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制作较整齐,共有330枚。直径最大3.9,一般在3.5厘米左右;枚重最大12,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兵马俑坑,以出土众多的兵俑、陶马和大量的青铜兵器而著称,特别是带有铭文的秦始皇时代兵器,对断定俑坑的时代性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而坑内出土的秦代半两钱,因数量较少,似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一号坑第一次发掘中,出土半两钱4枚,可分为大半两、小半两两类。“半两”阳文,左起对读,字体小篆,方孔无郭。大半两一枚出土于T_2-G_2内,直径3.1、孔1×1、厚0.09厘米(拓片一)。小半两一枚出土于T_(24)北侧门道坍塌土中,直径为2.4,孔0.9×0.9、厚0.08厘米(拓片二)。史载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较之战国其它六国,秦国使用金属货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凤阳县临淮关南双碑村偶得2枚重和通宝钱。光背,深绿色,生坑出土,其中1枚面文篆书,径2.5,穿0.6,厚0.1厘米,重6克;另1枚面文隶书,径2.4,穿0.6,厚0.12厘米,重4克。2枚钱并列一处,篆隶二体对称呼应,宛如一对孪生兄弟,相映成趣。仔细推敲,多方考证之后,顿觉此二钱不仅形制文笔精美雅致,而且经历异乎寻常,实属珍罕之精品。  相似文献   

10.
新见"襄阴"圜钱与"(衣)金"尖足空首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①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  相似文献   

11.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0)
秦半两钱《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城固县西原公大队农民挖土时,发现一窖古铜币,重489公斤。农民将这批古铜币卖给当地废品收购站,该站又将这批古币调拨汉中地区废品回收公司。城固县文化馆闻讯后,速派人到公司调查,经过协商,最后将这批古币送到城固县文化馆收藏,去年五月将这批古币进行了整理,现将拣选出的外国铜币介绍如下。一、日本钱币日本的“宽永通宝”钱,726枚,可分14型: 1型:边宽,文字瘦秀的“宽永通宝”钱,620枚。直径2.2厘米,重1.6克,5枚平均重1.5克(图1)。 2型:边窄,穿大的“宽永通宝”钱,19枚。直径2.1厘米,重1.3克,平均重1.2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春节前后,一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青铜钱币秦半两及弓箭箭头,在象州县运江镇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附近的河滩上,被当地群众挖掘出土。据初步统计,此次出土的古代青铜钱币秦半两共有10多枚,同时伴生出土古代青铜箭头400多枚。出土的秦半两钱币,直径在2.6—3.3厘米之间,厚度为0.2—0.4厘米。其中最大一枚直径3.32厘米、厚度0.3厘米、穿径0.88厘米、重量10.05克,轮廓完整,字迹清晰,品相良好。  相似文献   

14.
古钱     
"蚁鼻钱"和"鬼脸钱" "蚁鼻钱"和"鬼脸钱"都是约定俗成的称谓,它们是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铜贝化。共同特征是上狭下宽,面凸起,背平素,面上模铸阴文。 "蚁鼻钱"的面文作"(?)",释"夈",即斋字,与资字通。《抱朴子·论仙》:"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剑名)。"可见"蚁鼻钱"即小钱,是对楚国有文铜贝的统称。今据1962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四十八枚"夈"字贝的实测数据,最大的长2.1、最宽1.3厘米,重2.9—3.6克;最小的长1.6、最宽0.9厘米,重1克。  相似文献   

15.
1975年,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城南出土一套比较完整的"数字铜钱",共21枚。钱圆形,方孔,有廓。正面铸数字,从"第一"至"第廿三",中缺第十六、第二十二两枚(见图)。钱背面平素无字。钱径3.4—3.5厘米,正面内廓多为1.2×1.2厘米,背面方孔极不规整,大小与正面相差较大,一般为0.7×0.8厘米。重量多为11—13克,第四枚最轻为8.1克,第二十一、二十三两枚最重为13克。此类"数字铜钱",只标数字顺序,不标重量,没有国家制发标志,各枚形制重量  相似文献   

16.
1978年8月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长阁乡云雾山村东北方向约2华里左右的姚沟土丘地带,发现了一堆窖藏古钱,共九公斤。 这批保存比较完好的窑藏古钱,经过清理、拣选、分类,总共1959枚,辩认为29种。 汉五铢10枚,其中西汉王铢五枚,钱径2.3厘米,郭厚0.1厘米,郭宽0.2厘米,穿宽0.8厘米,重2克。东汉五铢一般直径在2.6——2.1厘米,郭厚0.05——0.1厘米,郭宽0.1——0.12厘米,穿宽0.8——1厘米左右,重3.5——4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秦半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小各各召村农民在村西约700米的冲沟里,发现了一批秦半两铜钱。据发现者反映,这批秦半两钱成串出土,距地表约二尺深,出土后大多卖给土产收购部门,只剩下26枚于这年秋送交旗文物部门收藏。这26枚秦半两钱均无外郭,较规整厚重,最大直径为3.3厘米,最小直径为3.1厘米,最重的为12.3克,最轻的为10.2克。“半两”两字的书写各有差异(封三)。  相似文献   

18.
最近,新郑县文物保管所在库房中清理出一件西汉半两钱范,现报道如下。这件钱范于1975年12月15日在本县新村乡东岭村五队出土,石质,长方形,长21.3、宽7.3、厚4厘米,重1750克。范正面竖列两排钱模,每排七枚,共十四枚(其中包括上端残一模)。两排中间刻一直浇道。每枚钱模开一内浇口与直浇道相通。直浇道长18、宽0.8、深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土坑墓,出土了八思巴文铜钱"大元通宝"4枚。这4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光背,周郭完好,制作较为精致。标本一直径4.07、穿径1、郭宽0.13厘米,重18克(图1);标本二直径4.1、穿径1.02、郭宽0.18厘米,重25克;标本三直径4.2、穿径1.11、郭宽0.18厘米,重20克;标本四直径4.18、穿径1.12、郭宽0.16厘米,重23克(图2)。钱文为八思巴文,读法为上下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何谓横向茬口型半两钱秦半两钱的铸造时期可分为战国时期与秦王朝时期,前者自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至秦灭六国统一为秦王朝(前221年),历时115年,后期随秦王朝的兴衰历时15年,其铸量浩如烟海。在出土与传世的秦半两钱中有两种较为独特:一种直径31至33mm(图一1-4),横向直径一般都大于纵向直径,重3-5g,厚0.6-1mm,钱文方正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