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轰动了国内外,其中很多随葬品都是我国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特别是复盖在内棺上的彩色帛画,更有重大价值。但是,帛画所表现的内容有些还待研究,如帛画上部"右上方有圆日,中绘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金乌负日”图象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美术上有一种常见的神话题材:太阳由一只乌背驮着飞行,一般称“金乌负日”(图一,1、2).关于太阳与乌的说法有多种变体,如,一说太阳本身就是乌;一说日中有乌(黑乌、金乌)(图二).而乌的造型也多不一样,有的与现实乌鸦相似,有的又近似凤鸟;有的是三足,有的又二足(二足者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之帛画).之后还产生出“后羿射日”的故事来(图三).关于太阳的运行还有“六龙御日”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张婧婧 《神州》2021,(2):57-58
本文主要对马王堆1号墓T型帛画中的神话学进行研究,简要的叙述了T型帛画的内容和帛画的性质,着重讲述了画中人面蛇身是谁和它的神话传说,并与马王堆3号墓T型帛画做对比,可以从其中的神话传说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端午龙舟竞渡习俗中龙舟与竞渡本是两分的,但两者均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文化土壤,它们具有同一的时间意识与信仰理念。龙舟竞渡中“龙”的产生与上古先民对“苍龙七宿”星象的崇拜有关,其符号象征、价值蕴意、时空定位等都与“苍龙七宿”星象崇拜有着直接的联系;而龙舟与竞渡的真正结合时期应在初唐与中唐之间,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过程。龙舟竞渡中隐含着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核心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非衣”的出土(以下简称为M_1帛画,三号汉墓“非衣”帛画为M_3帛画),在考古学、美术以及民族学等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应。这主要是帛画保存年代之久及完整为世界文化中少见,再加上帛画丰富内容所反映出的高超艺术、更吸引人们去弄清楚。不少人撰文对帛画的内容、作用及名称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天上、人间、地下”说①;“天上、仙岛、海下”说②;“天上、过渡段、人间”说③;“阴间”说④;“吉详”说⑤。本人试陈管见,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帛画中,所谓“神祗图”是一幅颇值得研究探讨的帛画。它自周世荣先生最早在《马王堆汉墓中的人物图象及其民族特点初探》一文中引述并刊出黑白照片以来,已有好几位先生对该图的文字、性质进行过或详或略的考证和论述。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能多次观摩原物,目验并核对该图的题记文字,从而发现已刊的论文中,有关该帛画题记文字的释定和帛画的定名,都有进一步考辨订正的必要,因此不揣翦陋,撰写此文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中国帛画不仅是举世稀见的文物珍品,也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在世界上别具一格,它在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追溯其绘画艺术的发展,则不能不提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除了享誉全球的一号墓T形帛画之外,其余均出自于鲜为人知的三号墓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重新探讨,认为上部蛇首人身神除了可能为女娲之外,还可能是阴阳合一之神;帛画下部赤蛇主要象征地下世界的勃勃生机;整幅帛画的基本性质是墓主升天,回归祖先,并含有较强烈的生殖崇拜之意.  相似文献   

9.
龟鳖之神     
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幅T字型帛画,全长2.05米,覆盖在最内层的棺盖上。它的作用类似于遗像,在送葬时把它高举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列,向周邻以及“地府官员”通报死者的身份。整幅帛画描绘了天庭、人世和地府三重世界,寄托着时人对宇宙的构想,位于底端的“地府”中,有个奇怪的巨人,他与鱼鳖为伍,独自承托着象征人世的大地。这...  相似文献   

10.
鸠杖与汉代敬老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帛画和画像石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执杖老人的出现。综合目前所见执杖形象有三类:一类是老人执杖,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中老妇执杖(图1);一类是门吏执杖,如临沂庆云山石椁画像(图2);一类是历史文化名人执杖,如老子、孔子等(图3)。所执之杖一般为直杖,也有曲杖。帛画执杖人物是墓主,画像石中的执杖人物则还有其他成分,如先人等。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缯画研究——马王堆汉画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所说的“马王堆汉画”,是指1972年至1974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三座汉墓出土的各种图画,它包括画在缯上的画,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帛画,漆器上的漆画和锥画,陶器上的粉彩画,还有衣服上的画。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三千多件文物。大约有近千件文物上有绘画。这些画,是研究汉代绘画和汉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马王堆汉画的内容太丰富了,一篇文章不能尽述,所以,先对马王堆缯画的内容、艺术技巧进行介绍与研究,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唐建 《民俗研究》2002,(3):112-116
汉代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在汉代,除了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这样的绘画形式外,还有帛画、漆画、瓦当等,构成了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绘画艺术宝藏。其中数量众多的绘画样式是画像石、画像砖,以山东南部、河南南阳和四川等地发现最多,全国各地总数有数千之多,同时汉代发现的墓室壁画也有50余座,数百幅作品,以及大量的帛画作品,如“汉马王堆”的“T”型帛画等,漆画作品在汉代也是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还有大量的瓦当、汉砖上的图画。  相似文献   

13.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士的帛画中有一幅画有不少神灵,周世荣先生首先将此图的照片(黑白)和摹本公布出来, 此后便引出了对此图的不少讨论。此图是什么样的性质?这个问题与对此图的命名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此已有了好几种意见。此图上部中央神抵的右侧腋下有一圆白,国内书一“社”字,周世荣最早据此称之为“社神图”,《马王堆汉墓文物》也沿用此名;因为此图另有其他神扶,周世荣后来又改称“神批图”KI李零先生针对周说,根据题记中咒语的辟兵内容,又认为应当称为“辟兵围”,李学勤先生后来也用此名;李家浩先生认为此图是以太一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4.
帛画是楚汉时期楚文化流行地区及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地区丧葬礼仪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画幡,文献中未见有对其名称的明确记载,马王堆汉墓遣策中所称的非衣只是帛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称谓。楚地帛画与中原地区的铭旌从图像形式上来说是源于各自文化系统所固有的信仰意识,由于两地在不同时期死亡观念的不同,因此帛画在丧葬礼仪中所起的功能也不相同,帛画的主题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曾侯乙墓漆箱"武王伐殷"星象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出士物和献、实际天象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该对曾侯乙墓漆箱E.66和E.77三个侧面上的天星象图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这三个侧面上绘有:鹑火张星、日在箕星、天驷房星,并与《国语》载伶州鸠所述“武王伐殷”的星象有关。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一号汉墓“非衣”试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一幅内容丰富的彩绘帛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帛画中画面最大、最完整,艺术性最高的一幅(图版一)。现就其名称、作用和内容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制作本期特别策划时,同事戴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段文字:“胡继高,我国文物保护界重量级人物。195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波兰哥自尼大学学习文物保护专业,经六年苦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参与了敦煌莫高窟壁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乾卦六龙态的天文含义研究--《左传》"龙纪"历法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昭公四年的“龙纪”,是上古以苍龙星为历象的太阳历的记载。这个苍龙星星象在《易经》乾卦六爻爻辞中有形象的描述,根据寅月“见龙”、午月“跃龙”等记载,可知其观测年代当在夏代以前。这种借龙“以喻天之阳气”的龙纪历法流传至先秦秦汉,或称“易历”、“气历”;或称“律历”、“甲历”。它以天干记日,十日为旬,六旬为甲,六甲为岁,一岁360日;并通过不记在日序之内的56日的过年日使历年长度略等于回归年长度,从而形成了原始社会晚期一部较实用的历法。  相似文献   

19.
书画装潢是伴随着我国书画艺术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民族技艺。自六朝以来,又称之为“装治”、“潢治”、“装池”、“装褫”、“裱背”等。依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字形帛画和一件未经展阅,触手即失的卷轴来论,可断装潢肇自于汉代。  相似文献   

20.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遣策共410支,其中两块小结木牍分别记载有“右方男子明童”、“右方女子明童”,还有一块木牍记载着“右方车乘”,随葬物中找不到可以与之对应的具体实物,发掘简报称“这些侍从和车骑,大都见于棺室东西两壁的帛画,没有具体的实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