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芳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6):91-101+142
“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20年征集与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展出。展览以“中西方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作为策展理念,尝试通过18-19世纪广州的外销画作品,钩沉艺术创作中中、西方的相互影响与借鉴,从而梳理出一段被忽视的早期中国油画史。展览旨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重新审视18-19世纪中外文化暨艺术交流史,探讨中国油画史的开端及其在西方装饰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18、19世纪,中国和日本的大量商品外销欧美,其中扇子是一类体积较小、携带方便的物品,深受欧美人的喜爱。中日两国的外销扇是一种迎合西方人审美趣味的工艺品,二者在形制、题材、工艺等方面相互影响,但又自成体系,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6,(11)
正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描绘东方风物、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等题材,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与广州口岸对外贸易息息相关的外销商品制作过程,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内容,甚至包括相关的交易场面和出口情景,都是外销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反复地出现在各种形式的绘画中。他们多以水彩画或水粉画的形式表现,通常批量生产,成套上市,每套从12张到数十张不等,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也有少数画作以油画的形式创作,在同一幅画面上展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  相似文献   

4.
朱万章 《收藏家》2006,(7):9-17
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展”2006年2月24日至5月1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出,2006年5月26日至8月16日该展览移师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活跃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广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美术社团,其宗旨是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是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美术社团。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藏作品为基础,并商借了香港艺术馆部分藏品。本刊约请朱万章先生撰文对展览涉及的画家及作品作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5月18日至8月25日,"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400余件"南海一号"沉船文物及馆藏相关南宋时期文物,这批文物涵盖了从1987年第一批调查发现搜集的代表性器物到2019年最新发现的成果。展品类别涵盖了陶瓷器、  相似文献   

6.
白芳 《收藏家》2009,(8):69-70
国际罕见、国内唯一的一幅巨型中国外销油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沧桑,终于从海外安全完好地回流至广东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国,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陶瓷器的对外输出,以及陶瓷技术的向外传播,对世界物质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世界各国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城址的废墟中,都保留着大量的中国陶瓷器。 1981年10月14日至18日,由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新会县  相似文献   

8.
中国扇博物馆收藏有一类象牙贴面扇,内容、题材、技法、装饰具有特色,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扇面书画有别,是一种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情趣而制作的外销工艺品。  相似文献   

9.
##正##华美致远中国外销绸的风貌地点: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时间: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十日柔软的丝绸是中西交流的重要产品。带有异域装饰图案的中国丝绸织品,一部分作为外来“胡风”供应本国,更多的则是作为外销商品。明清以来,中国为西方市场生产的丝绸通常被称为“外销绸”。洋溢着中华民族传统风格,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外销丝绸,代表着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  相似文献   

10.
白芳 《收藏家》2022,(4):57-62
<正>外销银器是中国银匠按照西方银器的式样,采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制作并销售给来华的西方人或接受洋风的中国人使用的金银类器皿。根据目前外销银器的流传现状可知,最早的外销银器始见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清末至民国持续发展,前后延续200余年。早期的外销银器主要产自广州,五口通商之后慢慢向香港、上海及近代以来的开埠城市扩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口通商”谕令的颁布,广州成为西方商人海路来华贸易官方唯一许可的通商口岸,广州由此垄断中西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广州工匠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精湛的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收藏家》2012,(7):88
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京开展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该展览精选148件套精美瓷器,从明代早期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充分展示那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展示部分英国收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20,(9)
正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17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到达顶峰,当年订单达到了13.41万吨,此后茶叶的对外输出逐渐下滑,1887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就超过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5月16—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所共同主办的第18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学者参加,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亦有年富力强的中坚学者,更有代表学界未来的年轻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纪之交的史学理论研究",研讨围绕"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成就与问题"、"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正>烟波浩淼的南中国海,孕育和滋养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她的怀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养护着海上丝绸之路那段岁月的辉煌。迄今在南海海域已多次发现古代商贸沉船,诸多沉船的船体结构和船货性质,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神秘面纱。广东省博物馆地处南海之滨,依托地缘优势和多年积累,将沉船文物及外销艺术品作为征集、收藏、研究、文保等领域的重点。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南海I号""皇家南海号""南澳I号""万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8)
<正>扇子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初都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中世纪以来,扇子被欧洲女性视为服装必不可少的点缀品,是优雅时尚的体现,也是社交礼仪中的必需品。因价格昂贵,欧洲宫廷贵妇往往以拥有一柄奢华精美的扇子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18世纪是全球贸易的黄金时代,也是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广东工匠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生产制作出了大量中西艺术风格共融的广作外销扇,它们材质名贵,奇巧华美,  相似文献   

16.
《古道西风——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画展》6月15日在广东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旨在展示20世纪早期这三位中国画家融合中西的求索历程。展出有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品140余件。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皆成名于20  相似文献   

17.
蔡琴 《东南文化》2015,(2):96-102,133,134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累,种类包括外销绢画、外销织物、手绘外销绸、外销服饰、外销家纺等,其中不乏精品。它们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郁的西洋异国情调,是当时中西海外贸易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嘉庆、道光时期,正值19世纪上半叶清代中期向后期(即近代)过渡阶段,也是鸦片战争爆发前的约半个世纪。以往学界一般认为,乾隆朝以后中国陶瓷对外贸易趋于衰落,但随着近几十年来水下沉船实物资料的相继披露,对此时段中国陶瓷的对外贸易状况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试结合所发现此时段的部分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揭示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依然活跃的状况。只是相较于16至18世纪,此时段的外贸重心出现了明显转移,从传统的欧洲市场淡出,在美国市场掀起小高潮,东南亚市场则成为新重心,日本等地也有少量贸易。在此期间,中国外销瓷生产格局亦发生变化,转向粗放经营和薄利多销,出口量大,产品较粗糙。而由于主要市场接近中华文化圈,此期外销瓷产品造型、装饰等又回归到较传统的中国本土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绸的国家,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丝绸通过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开辟的最早的中西贸易通道销售到西方。中国丝绸是古代中西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商品。外销绸把远隔重洋的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一度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相遇与对话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创造了新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20.
<正>地点:中国广州广东省博物馆时间:二○一五年九月二十三日至二○一六年三月二十日中华民族的航海活动源远流长,海上丝绸之路化汪洋为通衢,以秦汉肇始,历隋唐发展,经宋元繁荣,并在明代迎来了中国海洋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本次展览以东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为背景,依托最新水下考古发现,展出六百一十五件文物,还原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万历时代航洋贸易画卷。精选展品中,最富特色的是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