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原配黄花梨整挖盒,边墙有张若霭隶书七绝一首及行楷款识。材取紫端,浅挖碾琢平堂。陡坡敞池,砚唇额宽而尾狭。覆手三层工法。远水线刻,波纹浅雕,神鳌破浪高企。魁星持笔,回首望斗,一足独立鳌头。俗语曰魁星点斗,以祈祝得中科名。独占鳌头乃为成语,特指点中状元,转义为占居首位。以诗铭乃应景之篇,或出藕香书屋,绝非近世之笔。缘近人用韵多取《中华新韵》,韵脚"魁"与"才"不属同一韵目。而此诗用《平水韵》,韵脚同属上平声韵目之"十灰"。  相似文献   

2.
周竑 《文物天地》2021,(4):74-79
文房四宝中,砚因其珍贵恒久的质地和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工艺于一身的特点,受到文人、艺术家和权贵阶层的重视和喜爱,文人砚应运而生。“文人派砚雕指的是文人自己操刀雕琢砚,或由文人自己设计,别人所琢之砚”。宋朝时,“镌刻砚铭已蔚然成风,特别是名贵的石砚都要镌文”[2]。“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砚的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以及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诸方面。题铭的书体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3]。  相似文献   

3.
正原配富贵根基图百宝嵌漆砂盒。砚墙有模印楷书铭"古榆书屋卢氏监制"并篆书"葵生"白文印款。砚乃仿北宋宣和漆砂砚,亦四直式。坡堂无池,略起砚岗。背设圈足,浅平覆手。卢栋,乾隆至道光间人,字葵生,出扬州世代漆作之家,至其更有出蓝之势。所制文玩诸器皆漆砂所成,类澄泥而轻巧,致浮于水,吴门顾氏砚亦多有其为盒者。其又能书画,山水花鸟授业于张桂岩,以恭谨称。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4,(1)
<正>张平子《二京赋》乃《文选》中经典篇章,古来注家颇多,如晁矫、武巽、薛综等。李善为《二京赋》作注,就是在薛综注基础上进行。李善云:旧注是者,因而留之,并于篇首题其姓名。其有乖缪,臣乃具释,并称"臣善"以别之,他皆类此。~①今存各系统的《文选》都保存了薛综注,然而时间久远,其中究竟有多少保存了薛综注原貌实在不敢妄下断语。何焯云:薛综注,此注谓出于薛综,疑其假托。综是赤乌六年卒,安得见王肃《易注》而引用之耶?《综传》有述《二京解》之语,恐亦不谓此赋也。又孙叔然始造反切,未必遂行于吴。~②何焯大胆提出薛综注是伪托,理由有二,一是王肃在薛综之后,薛综注不当引王书;二是孙叔然和薛综同时,薛综不及用孙所造的反切。何说考虑到了引书  相似文献   

5.
正有潘璧《绣余刻画图》漆盒。砚底铭:"绵绵瓜瓞。庚子七月篆于绿玉书屋。轮川在峨。"后刻"轮川"姓氏印款,并"长林""子子孙孙"闲文印款。砚取上品端石,精心雕镂。以大瓜为体,浅挖成堂。尾琢瓜棱从简,额覆瓜叶以繁,并镂雕过池瓜蒂。侧叶底出螭龙,乃美好吉祥意。瓜叶过墙出砚背,又垂一小瓜,古称瓞。图式典出《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句,寓子孙绵长。惟款识及名章形制皆日人习气。或为轮川于庚子时(1900)吴门定制,十载后归于  相似文献   

6.
砚赏     
陆判  戴群 《东南文化》2000,(4):103-110
关于砚,我们先来看几个小故事。嘉道间江藩客羊城佐阮元督幕久,所得馆金尽易端溪石砚。归装压担,暴客疑其挟巨金,尾之兼旬,易舟发箧,乃嗤而去。宋时,婺源陆不通车水不舟,黄山谷欲获龙尾砚,步步穿云到龙尾,著《砚山行》以记此事。东坡先生亦对龙尾爱之甚笃,曾题《孔毅甫龙尾砚石铭》,铭曰:“涩不留毫,滑不拒墨”。北宋米南宫有砚癖,徽宗赐砚,喜极,墨汁溅染朝服亦不顾,徽宗嬉称其为“米颠”。砚与文人的不解之缘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正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侧身折断的长方形抄手式端砚,砚身有清道光五年(1825年)张廷济所题砚铭。砚材为老坑端石,质地坚实细腻,石色青黑泛紫,色泽温润。长13.5、宽7.5、高5.3厘米(图1)。砚身折断一侧题刻有清道光五年张廷济的砚铭,竖书行楷,凡5行,计45字:"石岳岳(1),折其角。折其角,知不足。角复合,用胶漆。用胶漆,心如结。道光五年乙酉七月十日为范湖金兄老友铭,张廷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宫造办处制作为个案研究来深度挖掘杰尔的艺术人类学理论中艺术品能动性发挥的机制。基于造办处的档案和文物实物,本文从画珐琅工艺的研制过程、造办处工匠的处境以及乾隆皇帝咏物的御制诗等入手,结合艺术品能动性理论来探讨造办处制品的社会功能。造办处的机制充分体现了皇帝对于物的能动性在社会关系网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从将来自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的贡品汇集到造办处,到发动造办处和地方工匠的力量对器物进行设计和制作,体现了皇帝对于物作为皇权象征的重视。所以,造办处从本质上可以视作是将皇权以物质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正原配天地盖,砚墙一侧诗铭后署:"石友属题。丙辰(1916)夏六月,吴昌硕。"另侧沈石友铭:"砚藏信天巢,诗著随辇集。恩遇说康熙,玉蟾滴如泣。"四直抄手式,底琢眼柱如织。平堂一字池,清季仿宋砚制。两段铭记,皆谓瓶庐旧事。缘高士奇别号江邨,康熙间集其高祖南宋高翥散存诗文,撰有《信天巢遗稿》。而士奇非正途出身,初应顺天乡试,充书写序班。以字工,得明珠举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录事。后得康熙隆恩,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10.
■■盉出于山西,应为西周穆恭时期器。此器铭之"■■"应是器主。《左传.昭公十五年》说,诸侯受封皆受明器于王室……故能薦彝器于王之礼,由本铭可以得到验证。"■"字应释为"盘"字,此铭文为盉亦可以称为"尊般(盘)盉"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11.
朱莉 《江汉考古》2004,(4):79-82
武汉博物馆藏有一方宋代陆游长方抄手澄泥砚。砚额及两侧分别镌有宋代陆游、清代高凤翰、黄易和金农等名家的款识。款识中有篆、楷、行、隶等书体,共计177字。砚铭提供了如下信息;该砚为陆游的第二方简书砚、砚的流传过程,收藏刻砚铭的确切纪年。从材质、形制及清代赏砚名家的鉴识等因素来分析,此砚当属宋砚。  相似文献   

12.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以"邦子"的身份成为族邦大宗宗子的继承人。臣谏簋铭文中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焂上报邢侯和周王,令焂继承自己的职位;在焂卣铭中,臣谏已被周王封为軝侯,原来被臣谏收养的侄子也就成了侯爵的法定继承人;焂卣铭还说明,因为亲生之子焂已过继给兄长,叔■父与亲生之子焂之间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西周金文■不叔卣、臣谏簋、焂卣记载了大宗宗子收养"支子"为继承人的现象,为我们研究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收族"现象提供了确凿而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7,(4)
<正>这是一柄纵11.8、宽0.9、展开约18厘米的袖珍型小折扇。折起来比一只雪茄还小,展开来也只有手掌般大小。其扇骨以黄竹为之,大骨与扇面相连部分镂雕连续的梅花图案;素骨部分为抹圆工艺——合拢后扇柄手执部分呈圆柱体,"和尚头"则饰玳瑁并卯接。此扇做工极考究,古玩行习惯称之为"造办处工",即出身于显赫的清宫造办处。折扇正面为一幅水墨山水画,显然是秉承"四王"一脉,惟勾勒渲染极精细。  相似文献   

14.
正民国墨香词藻铭仿宋四直绿端砚(整挖香樟木盒)砚额篆书刻铭"墨香词藻","长卿"款。砚背刻行书:"昔读武梁祠,隶古画其次。衰年颇学画,画知墨不易。游者沤若盟,饮者酒谁寄。读书卷破万,行道志不二。昌硕。"白文篆书印章款"吴昌石"。材系绿端,仿宋四直样式;平唇微起砚岗,坡堂淌池。砚底无足无墙,亦不挖覆手,简洁利落,文气宛然。  相似文献   

15.
故宫交泰殿陈设有自鸣钟和铜壶滴漏(图一),这种礼仪性陈设,缘自封建统治者信奉"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论",把"天人感应"的意念附会在反映天时规律的计时器中。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交泰殿就有自鸣钟。又据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由清宫造办处仿唐吕才制四壶滴漏之法,制成铜壶滴漏陈设于交泰殿,又在受水壶前侧刻铭文。档案中可见乾隆十年六月十一日刻字作首领郑爱贵传旨。"交泰殿铜壶滴漏着造办处刻字,钦此。"还有"由刻字匠李世全到交泰殿刻字,于十三日刻完。"的记载。刻铭为:  相似文献   

16.
白芳 《收藏家》2004,(3):61-64
端砚是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它和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与山东青州砚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位居第一。因其产于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故有此名。端砚以老坑历史最长,石质最好,有“磨墨不滞,易于发墨”,“发墨不损毫”,“久用锋芒不退”①的特点。古时文人雅士竞相在砚上镌诗题铭,点画勾勒,遂使一方顽石,成为集诗、书、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由于古人刻砚格外慎重,“必使砚与人并传,文与字兼绝,加以刻工精妙,斯可以铭”②,因而研究端砚铭文不但利于我们认识端砚自身具有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对了解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一定裨益。本文试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有铭端砚入手,分类爬梳,以观其意。  相似文献   

17.
杨陶然 《文史博览》2010,(10):38-38
<正>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岁。解放初,齐白石赠送毛泽东一方青石雕花砚。砚长26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原为齐白石心爱之物,曾亲手刻砚铭:"片老真空石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7,(6)
<正>一、古砚和砚铭的定义和内容小篆砚作研。汉刘熙《释名·释书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与研磨同义)。从这些记载可知,砚是一种研磨的工具。古砚是一种古器物。古器物是指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器物中,都是古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制作的。(1)古器物按功能划分有文具这一类别,古砚便是其中的一种。"砚贵有铭",古砚铭文尤其珍贵。  相似文献   

19.
造办处为内务府核心机构之一,雍正、乾隆年间发展成为总领宫府匠造的首要内廷衙门。造办处器用办造所费不赀,产生之初便有独立于内务府的经费来源。康熙至乾隆朝,随造办处全国性办造网络的形成,此前盐课、关税的种种非正式挹注最终以专项经费的面貌出现,完成专款奏销与定额起解的制度化过程。造办处经费体系的建立与皇室财政收支体系的变动互为表里,进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盐课、关税的收缴和出纳,展现出皇室财政、国家财政及地方公费之间的消长和博弈。  相似文献   

20.
有唐一代,洮砚进入京畿,声名日噪,遂与端砚、歙砚并称中国三大名砚。自北宋,洮砚制作趋向繁盛,砚品传播也日益广泛。唐宋以降,名品迭出,名流大家多有使用并收藏洮砚者。直至明清,砚品多见于著录,日月消长,时过境迁,古品洮砚传世者有如凤毛麟角,不要说唐宋古品,就是明清遗砚,也难得一见。据笔者所知,国内个别博物馆及著名收藏家,有极少藏品。亦有北宋以来珍贵砚品流落海外,日本某收藏家,就藏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撰写铭文的宋砚。在此介绍几件国内收藏的洮河古砚珍品,以飨砚乡文友。故宫博物院藏宋“蓬莱山”砚该砚呈淡绿色,色相属洮河绿石中的“竹叶清”。砚体长19.9厘米,宽9.8厘米,高3.9厘米。砚面下半部开正方墨池,上方开长方形槽式蓄水池,砚池下方及周边雕二龙戏珠图;砚面上半部雕山峦图,可见叠嶂起伏,中间为重檐殿阁,阁额刻篆书“蓬莱阁”三字。砚背凹进1.5厘米,雕刻赑屃座碑石形象,周边刻激浪纹,碑额刻“雪堂”二字,衬以云气纹,碑身刻边栏,配以花瓣图案,碑面刻隶书砚铭:“缥缈神仙栖列仙,幻出一掬生云烟,予以实之万斯年”。落款为“元丰四年春苏轼识”,“雪堂”系苏轼斋号。此砚形体敦厚、凝重,古朴典雅,既有苏轼的“斋号”,又有砚铭和年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