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烟波浩淼的南中国海,孕育和滋养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她的怀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养护着海上丝绸之路那段岁月的辉煌。迄今在南海海域已多次发现古代商贸沉船,诸多沉船的船体结构和船货性质,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神秘面纱。广东省博物馆地处南海之滨,依托地缘优势和多年积累,将沉船文物及外销艺术品作为征集、收藏、研究、文保等领域的重点。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南海I号""皇家南海号""南澳I号""万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1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和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阶段性工作通气会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召开。备受公众瞩目的宋代沉船"南海Ⅰ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在历时两年多后,其阶段性成果正式向外界公布。"南海Ⅰ号"发现于1987年,为目前我国发现的尺寸最大的宋代沉船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陈列了一件南宋时代陈容的《云龙图》轴(图版捌),这幅画是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陈容存世真迹中的精品,绢质和色泽都保存得较好,经重新装裱后,更显得精采传神。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是当时享有盛名的一位画龙能  相似文献   

4.
正"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广东阳江下川岛海域。2007年我国对这艘古沉船进行了整体打捞,2016年船内发掘工作基本结束。该沉船出水的文物中瓷器居多,内有一批婴戏纹瓷碗十分抢眼,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示了其中一件(图1)。这件器物与1990年江西临川市金家山宋墓出土以及故宫博物院藏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的纹样基本一致(图2、图3)。碗内刻划出2个裸体婴孩攀戏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8,(10)
正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一块大黑礁石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因而得名"黑石号",船上装载的中国瓷器达67000多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就有56500余件,几乎涵盖了已知的长沙窑器物造型。"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多数收藏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2017年,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征集到162件(套)"黑石号"出水陶瓷器,种类丰富,品种繁多,涵盖了晚唐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广  相似文献   

6.
“南海Ⅰ号”是目前为止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发现的年代较早、体量巨大、船体及货物等文物信息保存相对完整的沉船,出土了大量德化窑等各类外销瓷。从德化窑外销瓷在“南海Ⅰ号”的出土情况可知其在南宋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立足“南海Ⅰ号”考古发现,从出土德化窑外销瓷的胎、釉、装饰技法、装烧方法等方面探讨其工艺特征,并从造型特点、包装方式、墨书题记现象等方面探讨其贸易属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国家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也是"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的队长。从1987年以来,整整20年,张威所做的事几乎都与"南海一号"密切相关。因为这艘800多年前的南宋古沉船,张威成了中国版"寻宝故事"的权威叙述者——他足够坦率,专业背景扎实,亲历水下勘察过程。  相似文献   

8.
白芳 《收藏家》2008,(6):3-8
2008年4月30日-7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与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文物展”将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展出,本次展览是粤鄂两省在文物展览方面的第三次友好合作,它将有力地推动泛珠三角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万章 《收藏家》2006,(7):9-17
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展”2006年2月24日至5月1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出,2006年5月26日至8月16日该展览移师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活跃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广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美术社团,其宗旨是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是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美术社团。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藏作品为基础,并商借了香港艺术馆部分藏品。本刊约请朱万章先生撰文对展览涉及的画家及作品作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冬,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广澳深水港码头的港池清淤工程中,发现一艘沉船,清淤用的大型耙吸式抽泥船抽出了沉船的船板和部分沉船遗物。1996年初,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汕头市文化局等单位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潜水调查。1997年5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汕头市文化局再次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物探遥感调查,现将这两次调查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芳 《收藏家》2005,(10):3-9
由广东省文化厅与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郑和时代的瑰宝——明梁庄王墓文物展”于2005年9月28日-2006年1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这批名贵文物在国内外是首次公开展示。明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龙山坡上,西北距钟祥市区约25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32.5公里,是荆门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银、玉石、陶瓷等珍贵文物5300件,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其中金  相似文献   

13.
6月9日、10日汕头三大报相继刊登在南澳岛“三点金”发现一艘满载瓷器明代沉船,是继广东阳江“南海1号”后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被命名为“南海2号”,引起轰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文化线路,而那些港口是点,点和线如何联系起来?这就要有船和货物,证明线路是真实的存在。南海一号沉船是南宋时期远洋贸易船,于1987年在阳江附近海域被发现,我们没有立刻打捞它,而是在等待时机成熟的一天。当时由于水下技术落后,沉船在海底原址进行保护。历经20年的等待,通过了多次研究,科学性论证,确定了整体  相似文献   

15.
华光礁Ⅰ号出水瓷器脱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出水了大量的陶瓷器文物,本文利用电导率仪及离子色谱等方法,分析了相关样品的含盐量,同时对各种脱盐方法进行了实时监测,并最终筛选出了最为有效的脱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博 《东南文化》2021,(2):127-135
南宋沉船"南海Ⅰ号"出水了大量带有墨书的瓷器,其中有7件为阿拉伯语题写,内容主要为所有者姓名及真主赞词.同时,根据其他船载文物以及动物遗存所反映出来的阿拉伯、伊斯兰特性,综合表明船上活跃着一个阿拉伯人群体.此外,通过对墨书上的阿拉伯文姓名传统以及赞词的书体及语法规范进行分析,初步可以认为船上阿拉伯人可能与埃及阿尤布王朝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研究还发现,该阿拉伯人群体应为泛海客商而非船员,同时又可再细分为居于船艏、艉楼的两小群体,其中前者的生活环境优于后者,显示出船上人群的财富等级差异.以上发现,对研究"南海Ⅰ号"的终点港、宋代的远洋贸易路线以及中埃之间的交往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当代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黑石号"沉船和"莫塞德斯"沉船都是无法和不可略去的一笔. 一、"黑石号"沉船和文物归属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因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8.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5,(10):86-86
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在故宫展出来自瑞典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9月26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厅展出。这是中瑞双方首度在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展览展出瑞典哥德堡市立博物馆、哥德堡海事博物馆、如斯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西方古董公司收藏的中国陶瓷及相关文物165件套,由“哥德堡号沉船”、“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紫禁城内收藏的西洋风格瓷器”,“瑞典人安特生与仰韶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哥德堡号沉船”为250年前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瑞典商船在其家乡哥德堡港码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 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 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众多水下沉船打捞出水,随船货物或船上大都发现了铜钱,如韩国新安沉船出水铜钱28吨之多[1],"南海Ⅰ号"出水铜钱23000枚,"南澳Ⅰ号"也出水大量铜钱等。"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后一直未曾发现铜钱,2019年,在对沉船保护实验室进行改造过程中,偶然在龙骨末端榫卯处发现了堆积在一起的几枚铜钱,其中一枚只剩下锈蚀物痕迹,其余6枚表面富集凝结物或者锈蚀物,清理后钱文"开元通宝"字样清晰可见。6枚铜钱保存各异,有两枚被白色物质黏合在一起,上面一枚直径28、厚4.86mm,下面铜钱直径26.25、厚5.4mm,重20.81g(含粘合剂),表面被黑色和黄色锈蚀层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