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科 《东南文化》2018,(4):75-81
明代五爪龙纹的使用规制问题文献记载不明且学界分歧显著。通过梳理明代五爪龙纹瓷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情况,考述明代礼仪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明代礼仪制度下,皇帝、亲王、郡王和大乘法王都有资格使用五爪龙纹;但除皇帝外,余者不能擅自生产龙纹器;官民禁用龙纹,但御赐者不在禁列。明代五爪龙纹的使用规制不仅着眼于身份等级的配享,更注重于来源途径的合法。明代五爪龙纹瓷的使用情况在嘉靖朝前后发生了显著改变,嘉靖之前符合礼仪制度,且不存在超逾级别的特赏;嘉靖以来,出现了违背禁限的现象,成为晚明社会"僭礼坏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李兵 《收藏家》2011,(6):32-38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集大成时期,这时期的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瓷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嘉靖是明代生产瓷器最多的朝代之一,嘉靖一朝历时45年,官窑生产从未间断,仅据有档可查的记载,嘉靖朝对景德镇的派烧额达60万件,加上弘治以来烧造未完成的30万件,总计达100万件(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18页)。将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形成了嘉靖官窑瓷器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明代宣德时期国力强盛,御窑瓷器的烧造亦进入黄金期。在现存宣德御窑瓷器中,有一类书“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兽面云龙纹器,器身所饰龙纹及兽面纹十分独特,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瓷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该类器应是宣德皇帝在重要宴仪中御用并赏赐藩属国国王使用的酒器,其纹饰展现了明朝国威。同时,该类器物也为探索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对外赏赐用瓷情况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及其他国内外博物馆的明崇祯"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龙纹盘,为崇祯时期王府用瓷之标准纪年器,其盘心龙纹样貌异于其他时代,为崇祯一朝瓷器所仅见.作者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此类盘应为晚明赵王朱慈(懒)向景德镇民窑定烧,部分盘心龙纹之画样或源自《程氏墨苑》与《方氏墨谱》二书.  相似文献   

5.
2000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东门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一件外底足暗刻"大明嘉靖年制"的白釉粉盒。本文通过与相关瓷器的质地、款识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本件粉盒是明代嘉靖朝官窑所出,它的发现为研究明代官窑制度的转变及嘉靖朝官窑瑕疵品的商品化处理方式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中国台北与香港前后举办了两场以嘉靖皇帝为主题的展览,一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样何处来:一位道教皇帝对瓷器制作的影响”,一是香港艺术馆与怀海堂合作的“浮华·仙境:嘉靖皇帝的虚拟世界”。本文将为读者细说一位殷切期盼超脱现世与得道成仙的君王,如何通过文物建构他的理想世界。引言2022年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公元1507~1567年)登基改元“嘉靖”五百周年。香港艺术馆与著名收藏家钟棋伟的怀海堂合作,于2022年底开始举办为期半年的“浮华·仙境:嘉靖皇帝的虚拟世界”展览[图1,图2],通过展示约240件怀海堂收藏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7.
明成化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成化朝历时23年,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艺术氛围,以及明宪宗朱见深所具有的良好艺术修养,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与明代早期和晚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相比,处于明代中期的成化朝御窑瓷器独具一格,对后来瓷器烧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晚期以来,古董收藏之风盛行,文人雅士对成化瓷器极力推崇,导致仿品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宠信道教者当首推明代嘉靖皇帝,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千方百计妄想成仙长寿之时,其崇道之风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为皇室生产日用瓷器的景德镇瓷业。作为祭祀用瓷的嘉靖瓷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即在京师渐兴观字,罢黜僧尼,独尊道教。在其执政期间,全国新修、新建庙坛、殿堂十余处。仅以北京为例,“嘉靖时改祀殿为祈谷坛,降为雩祭(求雨求丰年)之所。更设圜丘为祭天之坛,并建朝日坛、夕月坛,分别于北京东郊和西郊”(《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嘉靖二年(1523年),嘉靖皇帝又在皇宫内公开建醮(道场),“乾清、坤宁诸宫、西天、西番、汉经诸厂、五花宫两暖阁、东次阁莫不有之。”并陆续招来一大批道士和所谓高人,弄得宫廷里没日没夜地设斋打醮,香烟缭绕,诵经朗朗,斋醮祈祷,连日不绝。嘉靖皇帝本人则事无大小,系请于神,不验则请之再三,有验则行大醮,以谢神佑,不斋则醮,月无虚日。其笃信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历史上信奉佛教和道教最著名的梁武帝和宋徽  相似文献   

9.
陈润民 《收藏家》2002,(9):21-2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宜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6)
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的骄傲,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中晚期将其推进到一新的高峰。明代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烧制的青花瓷器最为著名,其工艺精湛、瓷土精良、色润纯正、纹饰规范。此外民窑青花瓷器的技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官民竞市"欣欣向荣的局面,从而使得明代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花色料,不仅有进口料也有国产料,青料多样化是明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且由于色  相似文献   

11.
三、嘉靖一朝四十五年间,青花瓷器始终盛烧不衰,时间既长,产量又很大,我们仅从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里的不完全统计材料,知道自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的三十一年当中,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了六十多万件瓷器.因之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其中青花瓷器占的比重最大,其数量仅次于宣德时期.在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它一方面继承了前一时期的传统,同时也有不少新的创造,出现了很多新的造型和装饰花纹,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形成了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这时期瓷器在造型方面,除承继宣德、成化时  相似文献   

12.
明代勋爵册封制度在嘉靖朝之后出现停封与激封的情况。停封是明世宗进一步强化皇权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抑制朝中新贵的出现,这一施政方略又为隆庆、万历、天启诸朝延续。激封是崇祯及南明诸帝草率分封武将的无奈之举,可谓长期停封之后的反弹。嘉靖以后,无论停封抑或激封,均有违明代军功封爵的原则,作为国之公器,爵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反映出皇帝个人意志对勋爵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即位诏书是帝制时代政策阶段性继替、关连的重要文献。本文在笔者此前考察明洪武至正统时期6位皇帝即位诏书文本的基础上,继续以文本细读方式对景泰到嘉靖6位皇帝的即位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景泰、天顺即位诏突出即位合法性申明;成化、弘治、正德即位合法性无可置疑,诏书突出体现的是民生贫困和社会矛盾激化问题;嘉靖以藩王入继大统,对合法性有特别交代,并显示出鲜明的"去正德化"和限制皇权的士大夫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14.
黄岩博物馆收藏的黄岩境内征集的出土明代瓷器有40件,以龙泉窑系青瓷器为主,其次是青花瓷器。其中,有10件来自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4座纪年墓。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花瓷器历史悠久,举世闻名。明代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烧制了大量青花瓷器,其中宣德窑青花尤其精良,古文献中有"瓷器以宣窑为佳"、"宣窑青花最贵"的称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宣德青花海水龙纹大扁瓶,是明青花瓷的典型代表之一(见图)。青花海水龙纹大扁瓶高45.8、口径8.1、足径14.8厘米。口微敞,短颈上细下粗,扁  相似文献   

16.
嘉靖官窑青花鱼缸评略张兆祥我国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早期永乐、宣德奠定了基础,经过中期成化以后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到晚期嘉靖时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不论是制瓷规模还是品种数量,均达到了明代制瓷史上的颠峰。嘉靖后期,由于皇室生活的极度奢侈,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17.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宜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6,(9)
正景德镇烧制官窑大缸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有确切记载的皇家遗存却很少。从目前发现的资料看,仅有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寝中的三口前朝"嘉靖"年间制作的青花龙纹大缸。缸中曾储满蜂蜡和植物油,油面处搁置一铜瓢,内嵌灯芯,可以知道当时这三口青花龙纹大缸应该是作为地下宫殿的"长明灯"保留至今。史书记载"明厂有‘龙缸窑’,亦曰‘缸窑’。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  相似文献   

19.
鲍亦程 《收藏家》2013,(3):36-40
中国龙文化由来已久,龙所表达的意义及形态造型处于逐渐演变进程中。龙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动物,具有呼风唤雨,上天入海的神力,因而人们可就龙的形象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塑造,这样不同时期的造型留下了"时代的特征"。深入探寻这些特征,并研究其背后的时代意义有助于龙文物的鉴定与研究。清代彩绘龙纹瓷器大量出现,顿时有陶瓷世界"龙行天下"之说法。且随着帝王的个人喜好,陶瓷上的龙纹装饰也以新的形象出现。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宁波博物馆珍藏的龙纹瓷器,即可发现,入清以后龙纹形象远离不开明末的遗风,许许多多明朝的龙纹普遍还在使用,像这种明朝出现过草尾龙,在清康熙时又出现了仿制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明朝皇权转移之际种种关涉政治合法性的博弈进行考察,透视明代皇位继承的文化和心理条件,对帝制体系运行中传统、实力、社会心理、人事关系间的纠结进行剖析。明代除曾发生建文、永乐间武装争位情况外,其他过渡较平稳的皇权转移仍常伴随围绕政治合法性的博弈,皇帝、士大夫、后妃、贵族、宦官都在其间扮演角色。皇权转移关乎国运、政局、民生,由此形成具有制度、文化、时局综合含义的更替规范和社会期待。这种期待,具有一定程度上降低皇权随意更迭的约束作用,凸显合法性构建的必要,但总体而言,明代皇权转移仍在传统政治范围内,没有发生“转型”的明确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