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司马迁对中国古代商业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对中国古代商业地理学的贡献王鑫义一、先秦时期商业地理学的萌芽商业地理学是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有关商品的地理分布、运输条件、贸易和市场等商业活动的地域特点①。从学科分类上说,商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极化与社会融合问题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内外文献多关注社区尺度上的社会融合特征及其地理环境要素,由此形成了基于居住空间视角的社会融合研究传统。但这一研究视角过于静态和片面,难以在个体移动性不断提高、日常活动空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深刻揭示社会融合的动态过程以及地理环境要素的微观影响机理。本文在对城市社会融合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基于居住空间视角的社会融合研究存在的不足,构建时空间行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从微观层面的个体移动性与时空行为约束的视角,能够基于个体日常活动—移动行为更准确地刻画个体社会交往的动态地理情境,并从居民日常生活的时空约束、公共接触潜力、时空间行为策略等方面来识别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社会融合的过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展望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的可能研究议题与方法论发展方向,有助于推进中国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的多元化和人本化。  相似文献   

4.
林俊帆  林耿 《人文地理》2014,29(6):40-46
食物是人地关系的天然纽带。自伯克利学派开始关注食品消费研究起,食物研究在国外已属发展较成熟的领域,食物消费研究更是新近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与家庭研究、性别地理研究关联密切。食物消费主流研究很大部分关涉意义诠释和文化建构,包括文化和身份认同、意义空间塑造、味道与边界、旅游体验、地方指向等命题。食物消费研究也正在经历和吸收一些变化中的研究思潮,特别是警惕过度的"文化转向",重视有关政治地理和再物质化/物质地理的理论主张等。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及多元化趋势,作为新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缩影,正逐渐对国内食物消费地理研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第十二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时空间行为与城市社会规划研究"于2016年11月26-27日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UCSB)主办,由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联合承办。本次会议以"时空间行为与城市社会规划研究"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70余个地理单  相似文献   

6.
近年日本商业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商业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作为经济活动的商业及其空间分布;以及伴随着商业活动而发生的商业事务所等现象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其中心研究主题是作为商品的诸产物的地域分布、以及作为那些商品的主要空间移动现象的贸易活动等。但是,现在已向零售店铺分布及其商圈分布为研究方向,以此变化为契机,从三十年代后半期到四十年代,在欧美各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中,已可以看到这一方面的研究,即零售业活动成为一个注目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敏  熊帼 《人文地理》2013,28(2):38-44
回顾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与地理研究,指出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复合的视角成为近年来消费空间研究的特征。提出日常生活的视角能够整合、批判地进行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并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建立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框架。作者指出,施加于日常的惯习、规训与日常内部的抵抗、诗性构成消费空间生产的核心机制。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生活样式在日常中纽结为消费空间生产的动力源。借助列斐伏尔三元空间概念,指出消费空间生产中的支配与被支配、底部与顶部、文化与资本、地方与全球等一系列辩证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明信片作为近代出现的一种新型通讯手段,在电报与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被广泛地应用在民间商业活动中。本文通过对山西寿阳县谦瑞益商号明信片上丰富信息的初步解读与探讨,来说明商业明信片对于反映特定时期中国区域内的商业形态与社会风貌以及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特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明信片的史料价值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商业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回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桑义明  肖玲 《人文地理》2003,18(6):67-71,76
归纳国外商业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传统商业地理学分①人类生态学的模式,对商业中心及商圈(腹地)形态进行定性划分,②社会物理学派的模式,研究商圈的定量测定与比较,③中心地理论,建立商业中心及商圈的等级体系;现代商业地理学方法上把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商业地理研究中来,并且和中心地理论相结合。概括和归纳我国二十几年来商业地理的研究现状,对比国外。论述我国商业地理研究的趋向:①CBD及主要商业中心的规划研究,②商业地理学的人本化,③研究商业的连锁经营对商业地理发展的影响,④研究虚拟空间和虚拟商业,⑤研究中外商业地理比较,⑥研究传统理论下商业地理细化研究和动态,⑦研究商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外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实质上是游客在目的地区域对停留空间和消费空间的理性选择与线性组合,是具有典型空间属性的社会文化地理现象和经济地理现象,涉及了作为旅游景点和旅游目的地的点状地理要素和作为旅游线路的线状地理要素以及旅游目的地体系构成的区域等面状地理要素。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不同尺度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模型、目的地类型、游客旅行行为特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研究对旅游线路模式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涵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22,37(5):24-31
随着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社会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进入消费型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也逐渐成为地理学绕不开的研究话题。消费活动以超出我们想象的方式将地方与我者、他者联系起来。消费实践如何与在地化的商品实现连接与互动,是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子学科消费地理学需要回答的问题。消费地理学是通过消费与其他空间相联系的内在逻辑来解释地方中蕴含的复杂含义。本文回顾了消费地理学的源起与研究脉络,借助消费地理学关于消费空间性、主体性、社会性的分析框架回顾了西方消费地理学的研究概况,并梳理了我国消费地理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框架,最后提出了从地理学视角解读消费研究热点话题的新思路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型营业性场所的人本主义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区理念的引入,当前社区各类场所的规划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入手,结合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原理,还深入到存在主义"引力区"构成、商娱空间行为场所认知构成、社区资源可接近性-可获性构成及社区阶层化构成,总结出城市社区型营业性场所的四种布局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消费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大规模出现,消费主义景观成为新文化地理学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消费空间的象征意义、消费空间公正、消费空间性别政治和消费空间生产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论文从文化解析入手,剖析了消费空间的符号与象征意义、空间权力与空间公正的互构关系,消费主义语境下性别权力的空间诉求、消费空间生产等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文化地理学视野下消费空间的研究趋势:更加强调消费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消费景观的塑造与蕴含的意识形态关系,重视探讨与消费空间相对应的现代人本性场所与亚文化体系的构建,以及“时空压缩”下消费空间生产机制与地方性建构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金利霞  李郇 《人文地理》2013,28(3):7-14
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行为与城市生活空间行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消费社会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居民生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空间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出发点,应用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结合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来探讨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的关系,并总结出相应的居民消费生活空间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浩沙健身连锁俱乐部为例,尝试利用公众在大众点评网、新浪微博等网络社区中发布的关注度、评价等作为加权因子,分析连锁网点之间的竞争状态,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加权因子计算模型,计算各连锁店的市场竞争域,结果显示互联网空间信息能够对连锁店之间的空间竞争产生指示作用,各分店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力差异;提出对加权Voronoi图区位意义上的地理学新解释:它不仅反映连锁店基本市场域,而且其边线弯曲度和单元面积的变化还可折射各连锁店在互联网空间中的吸引力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 Sack 的道德地理相关理论,从商品链中生产与消费节点的地方—道德维度,考察 Kpop 偶像商品链中生产与消费节点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表明:①新自由主义理念构建下的地理要素促进了K-pop偶像产业的高效运转,但阻碍了 K-pop练习生的差异化与多元化发展,因此具有消极的内在地理特征。②媒介营造了 K-pop 偶像后现代性的消费场景,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空间情境、寻求认同以及创造意义的需求,但其对生产地事实的掩盖使得消费空间丧失了地方真实性与复杂性,呈现单一、割裂的内在地理特征。③K-pop偶像的生产与消费景观作为积极的工具道德地理景观促进了商品链的高效运作与循环,但其生产与消费互动具有消极的内在地理特征,不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境流动成为一种常见的地理空间现象,塑造着城市空间和景观,同时作用于族裔社区及族裔经济等,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协商进而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跨境流动和跨国族裔社区的相关研究,发现:①国内外关于移民族裔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仍较倾向于关注跨国空间的特征、演变以及脉络;②西方人文地理学界的移民或是跨国族裔研究已展现出较为鲜明的“文化转向”印迹,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③中国城市族裔空间的研究仍以具体的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居多,多尺度、多地方的对比研究较为缺乏。研究立足于国内外移民研究进展,以期更多的跨境流动研究为城市综合治理提出“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9.
郊区化背景下北京市民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利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洁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5):113-116,123
通过微观层面上对北京市居民中心商业中心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郊区化背景下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现状,通过市民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利用特征及其所反映的中心商业区发展问题来认识城市商业空间的变化。虽然城市中心传统商业区仍然在北京市居民消费中保持着重要地位,但是其购物空间已经表现出逐渐向迅速发展的近郊商业区转移的趋势;同时,随着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和私家车的普及,中心商业区将面临越发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发展与区域科学承担的使命关系出发,论述人文地理学创新侧当代供给的使命,称为新人文地理学。在论述发达国家后现代人文地理学使命的基础上,依据"民本"性的新人本主义公正思想,首次系统论述主流新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公正结构的价值思想、理念与理论指向及其内容;其次,借鉴发达国家建构新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及其区域学科的融合机理,具体地论证该学科具有对空间建构的最终人本判识学理性及其指向;中国已进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建构的时代,本文争鸣性倡导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必须从物质空间结构的景观功能研究转入到以提高人本价值生活质量的社会空间结构、行为空间结构与文化空间尊严结构的建构探讨方面。该方向不但是中国时代要求的使然,也是该学科对当代社会知识供给的宿命,同样也是与区域科学共同构建区域统筹发展与空间全面公正构建的学科融合宿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首次提出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区域同步发展观"及其对应"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研究的新朝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