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住迁移对居民健康有重要影响.然而,一方面,目前对居住迁移的健康效应的研究仍然以国外研究为主,且偏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对居住迁移健康效应的研究大多基于截面数据,研究结论不够稳健.为此,本文基于北京市的一项追踪调查,分析居住迁移前后不同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变化,并利用定序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分析居住环境变化对居民自评...  相似文献   

2.
王兰  孙文尧  吴莹 《人文地理》2020,35(2):55-64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纳入了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而主观感知的城市环境变量能够体现出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难以捕捉的健康影响效应,具体作用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建立了个体、社区和城市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6年开展的“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探究主观感知的城市物质环境和服务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并识别显著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感知的城市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居民对城市绿化、基础设施状况、住房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感知是影响自评健康较为主要的环境感知因素。最后本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结果讨论对健康城市评价和研究的启示,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婉 《旅游纵览》2023,(8):97-99
旅游业具有脆弱性,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对于城市来说,在经历危机后,基于游客旅游偏好转变重塑城市旅游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以携程软件上2020—2022年的武汉旅游网络游记为样本,借助火车头采集器及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进行词频分析,结果表明,自2020年后,武汉市多了一层“温暖”的城市印象,游客的旅游偏好发生改变,以休憩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增多,人们偏好选择周边游、就近游,偏好选择开放性景区游览。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重塑旅游形象,发挥品牌优势;发展智慧旅游,让技术为旅游赋能;保护自然资源,挖掘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4.
彭建  周尚意 《人文地理》2001,16(3):21-25
环境感知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以北京市南沙河环境感知调查分析为例,指出环境感知的过程,提出个体环境感知的三大特征,即环境感知具有不精确性、空间层次性和文化集团性。同时强调指出,经典的感官空间差异模型在不同状况下会发生一定的空间次序变化。最后,针对北京市民环境感知特征提出建立市民环境意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年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ArcGIS分级制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高的地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省份、华北平原和新疆北部,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低的地市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②十年间,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水平有所降低,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中等的地市数量大幅增加;③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分异的缩小,空间集聚程度上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苗红  陈兴鹏 《旅游科学》2007,21(5):66-72
本文以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景区为例,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对当地居民关于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调查,根据民族和年龄的不同对居民感知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农户访谈结果对感知结果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解彩霞 《攀登》2012,(5):103-108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西宁市这样一个重要生态地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结果显示:西宁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市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高,环境科学知识的认知广度较大,但深度不够,获得环境知识的主动性不够;环境问题归因的自我指向比较明显,但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实际采取的环境行为以能降低生活支出或有益自身健康的行为为主,但环境行为的普及率不高,有较强的"外部性";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发展必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分析了桑木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桑木村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速度的加快,保障房社区将对已有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带来深刻影响,其社会效应亟需深入探讨。本文以邻里效应为切入点,基于社区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质性研究方法,研究广州市保障房社区对周边社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房社区并没有为周边社区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不存在"贫困同质化"的现象。然而,保障房居民与周边社区居民缺乏人际交往,其社会融合度也比较低。结果表明,提升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认同度,消除不同社区居民相互间的隔阂,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州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及其群体差异和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存在层次性,其排序如下:生态环境 > 人文环境 > 制度环境;②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性别、职业类型、个人及家庭收入和方言适应程度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居留时间仅有一定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的影响不显著;③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后,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对于提高其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认同是重塑和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化记忆和地方感构建居民和游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时间、空间、文化和情感维度上主、客存在差异,时间维度上游客高于居民,其余维度居民表现更为强烈。感知效应主、客在时间上表现出令自己回想起过去的人和事,了解文化延续性;空间上为游客旅行带来深刻印象,与居民生活关系不紧密;文化上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情感上在归属感、自豪感、文化自信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南文化古镇同里为例,借助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探讨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表明:同里古镇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存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具体感知维度可分为"原真性削弱与环境恶化"、"经济获益和生活改善"、"成本增加和分配不公"、"社会失序"、"地方认同与思想更新"、"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但对地方旅游发展引发的负面效应感知日益增强;由此,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层面对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琼  韩西丽  王瑶 《人文地理》2014,29(2):35-40
自2001年SOHO现代城的完工引领了我国商住混合型社区建设的潮流,但国内关于商住混合型社区内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的研究十分匮乏,不足以指导城市社区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本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华清嘉园居住小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访谈式问卷法和观察法,总结归纳出商住混合型社区主要环境特征及其6-12岁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特征,并运用GIS软件进一步分析功能混合状态对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俏  严艳  刘畅 《人文地理》2017,32(4):15-21
以移民聚集地丽江束河古镇为例,运用质性分析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对26位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移民进行访谈,从流动性视角出发,在预调研、半结构式访谈和二手资料分析基础上,对束河古镇此类移民群体的综合感知进行研究,编码分析共得出4个一级类目(社会交往、自我认知、生活环境、负面感知)以及12个二级类目,详细分析各类目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后,深入探讨了移民群体的归属倾向问题,剖析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策略,为该类移民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选取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作为研究个案,以总体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和支持行为关系模型,并运用Smart PLS3.0分析软件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总体态度和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居民对事件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负面影响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总体态度对支持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总体态度在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正负影响感知通过总体态度影响支持行为;4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支持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感知,而不是负面感知,同时应进一步关注总体态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