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家台秦简《归妹》卦残辞,经与传本和张衡《灵宪》所引古本《归妹》缀合,得以恢复原貌。它说明秦简、传本和古本《归藏》的内容基本相同。以往“嫦娥奔月”神话最早见于《淮南子》,秦简《归妹》的发现把这个故事产生的年代提前到战国早中期。“嫦娥奔月”神话源于殷墟卜辞的月神“西母”,是从《山海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的月母“常羲”演变而来。这个神话的原型并未涉及到天神羿,所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和“嫦娥,羿妻也”,当是两汉时人撮合的结果。“嫦娥”所窃的“不死之药”,就是“可令人飞行长生”的蟾蜍。她“奔月”的真正目的,就是能使月亮不断地“死而复生”。这就是“嫦娥奔月”后变为“蟾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中秋的习俗大同小异,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你知道中秋节与道教文化之间又有何渊源?据《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0年第6期刊发了四川省博物馆、珙县文化馆所写《四川珙县洛表公社十具"僰人"悬棺清理简报》(以下简称《简报》),其中关于悬棺主人属于何族的问题,又见于他们所写的《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及岩画调查记》(见《文物资料丛刊》1978年第2辑)。两文的基本论点:悬棺可能"属于土僚晚期的明代‘都掌蛮’的墓葬";"都掌蛮"或"九丝蛮","都是以地名称谓的","并非一个民族的族称,而是僰、羿、苗、倮的统称";"羿可能是明清时代对土僚的异名";"珙县悬棺葬的‘僰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书《山海经·海外切经》(毕沅新校正本,光绪丁酉年)中曾记述了“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麓东持弓矢,凿齿持盾……”。另外,在桂筱所著的《黔南苗蛮族图说》(光绪七年)一书中也记述了“挞牙(?)狫男子蓄发挽髻以青布缠头,妇女挽髻赤足织青羊毛布,男女以一幅横围腰间谓之楠裙。女子将嫁必折去门牙二齿以遗夫家,谓恐害夫家,即古所谓凿齿之民……”这样的历史记述,表明我国古代曾居住过凿齿民。随着考古学与民族学的发展,人们对凿齿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就有关凿齿民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史前的弓箭安家媛人们对于弓箭并不陌生,在我国古代传说和史籍中多有记载,如众所悉知的后羿射日说,见于典籍的如《世本》“挥作弓”“夷矣作矢”。《楚辞·天问》“羿焉弹日”《山海经·海内经》“少昊生般,始作弓矢”墨子《非儒》“羿作弓”,荀子《解蔽》“...  相似文献   

6.
上古中国西部族群多源于氐羌,其酋豪曰"大",死则火葬,灵魂"登遐"升至山上(祖山)谓之"天"。甲金文"天"字即"大"上加一横或圆圈,表示在上、上面、神灵之意,是以又有"天在山中"之说。文献如《墨子》《荀子》《吕氏春秋》等记载西方羌戎之人对于被俘本身并不特别担忧,最为担心的是死后灵魂能否"登遐"升天,即回归祖山圣地,此即西部族群的"敬天"传统。上古人认为族与族之战也是神与神之争,因此东方殷人、夷人西征夏、周要"射天"、射山、搏木偶"天神"。这个习俗远可追溯到尧时的羿"射日(天)",晚则战国宋王偃还在"射天笞地",都是对于西部族群神灵之"天"的厌胜之术,所谓"威服天下鬼神"。汉民族融合早期主要是西部诸夏族群与东部商夷族群之间交合的历史,长期交往中伴随着征战与杀伐,最后形成血的凝聚。新石器时代以来考古学文化区系的逐渐明晰,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后羿传说源流考叶正渤上古传说中的善射者羿,在先秦两汉时有三种说法,一是唐尧时人,一是帝喾的射官,一是夏有穷国的国君。笔者经考证发现,上古传说中的羿,实即二人,一是上古神话传说中之射师羿,另一则是上古历史传说中之夏诸侯有穷后羿。二者在漫长之历史长河中沿...  相似文献   

8.
开明兽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它的身子像老虎,头部像人,脖子上安放着九个头,这种形象放在《山海经》的一众“组合式怪兽”当中,也显得格外突出。《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魏晋时期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云:“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昆仑,威慑百灵。”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在发射现场的人群中,有几位身份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海南文昌的党政要员,受西昌基地之邀,专程前来参观。"嫦娥二号还会在西昌发射吗?有没有可能在文昌?"一位文昌官员问。"嫦娥二号是否继续在西昌发射,现在还不好说。"西昌基地一位部门负责人回答道,"不过,探月工程后续发射铁定会移师海南文昌。"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嫦娥一号发射  相似文献   

10.
史学精粹     
正李建:《赵汸〈春秋〉"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说论析》(《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4期)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从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标榜为"家学"的史学理论,是以目录学为根基的历史编纂学;以目录学之法治方志,是章学诚方志理论的学术本色。章学诚的"方志立三书"说中,"方志"指方志学而言;"三书"是章学诚以目录学之法治方志这一学术视野下的三个学科门目。志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尚书》《春秋》之学的再现,本于刘向、班固的目录校雠之学,即章学诚推崇的撰著之书;掌故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周官》《仪礼》之学的再现;文征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十五《国风》之学的再现。这两者辅志而行,是纂辑之作。"三书"说阐述的是两种不同的治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6,(1)
梁章钜《玉台新咏定本》为纪昀《玉台新咏校正》的过录本。此本自信为"定本",其价值正在于做了许多超越简单"过录"的努力。"定本"之"定"从多方面途径得以实现,主要包括:对《校正》之考订与眉批部分或简化或补充的处理;批语取自《校正》的不同版本,而加以综合与融通;对《校正》的疏误之处时有修订。梁章钜定本对原作的补充、修订之功,在诸过录本中尤具不可忽视的价值。此外,《校正》稿本中删除了一些不无价值的批校之文,全赖梁章钜定本得以保存。该书对《校正》不同版本批校之语的去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纪氏原本几经修订的情形,启发我们重新考量《校正》完成的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孙中山的"革命破立观",是基于他明确表述和阐释的"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概念,将此两者合并概括的特指性称谓。回想1999年笔者赴台湾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发表拙文《〈建国方略〉著述时期孙中山的"革命之建设"观述论》(随后以《孙中山的"革命之建设"观》为题,辑入个人论集《晚清政事探研》,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一晃十几年过去,重新检视该文,在此基础上进而作扩展性思考,综合审视其"革命破立观",就此略陈刍荛之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在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到《春秋》、由考证史法而辨析经义的治经理路,以及力纠唐宋以来舍传求经、虚辞说经、附会穿凿之弊端的经学理念,是其《春秋》义例学说的主要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人何以要仰天俯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顶浩瀚之天象,足踏沉稳之大地,是渐悟宇宙人生之起点。可惜,今人虽能遨游苍穹,登月探险,却似与"天道"渐行渐远。幸有刘宗迪教授《失落的天书》问世,以神话学方法解读《山海经》中的天象传统,以寻绎"天道"为己任。全书大概,在于一扫关于《山海经》的"妖怪谱"陋见,横说竖说,将书中诸般意象安顿得圆融自洽,妥帖干净。  相似文献   

16.
孙启康 《江汉考古》2008,(1):121-125
本文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库区出土的《彊王之孙叔姜簋》、《子中濒儿盘》和《蔡侯剑》等春秋时期铜器铭文的释读与考证,认为"彊王"乃"羌戎之王";《■子中濒儿》应是"伊雒之戎"中的"戎"的首领,并曾是"钖穴"矿区的拥有者;《蔡侯干剑》上的蔡侯应是被楚文王俘虏并带回楚国囚禁达九年后,死于楚的蔡哀侯献舞。并根据出土文物和当地的采矿遗迹,结合文献考证,确定了古钖穴的具体地点;辨明了"钖穴"并非"锡穴";"彊王"和"■子"显然都与当时活动在这一带、并不时与楚国为敌的庸、麋、绞等"群蛮"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先秦古籍中提到之"三危山"实际并非今敦煌地区之三危山,原因在于迟至汉武帝时中原王朝才领有敦煌之地,以古籍中之"三危山"附会敦煌地区三座高耸的山峰。东汉杜林认为《左传》中"瓜州"为今敦煌地区,此说长久盛行,正史多加采信;其实今之瓜州上古史与《左传》所言"瓜州"无关,是汉人"政治需要"及"自矜乡土"而附会之结果。"敦煌"地名在汉建敦煌郡之前已经存在,实为《山海经》中之"敦薨","敦薨"地名属月氏语,张骞因"薨"字不吉而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南宋"八字军"领导人王彦的高级幕僚续觱的生平履历和仕宦特点做了更加全面的探讨,将续觱撰写的《王彦四厢行状》与其他相关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行状》是研究了解王彦和"八字军"最原始、最系统的史料,但有遗漏和曲笔;《宋史·王彦传》系删改《行状》和赵甡之《中兴遗史》而成,失之简略且有误载;《中兴遗史》王彦专条有王彦家庭的珍贵记载且总结了王彦的性格与品德;佚名《林泉野记》王彦小传粗疏不准但间有《行状》失载之史料;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史料原始而丰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也很丰富,但原始性稍弱。  相似文献   

19.
吴建华  阎续瑞 《沧桑》2008,(5):219-220
"义"是兼容古代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水浒传》的灵魂。在《水浒传》中,"义"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去审视:不可逾越的"天意",即天理道义,替天行道;为政者的道德理想,即忠义与仁义;人与人的交往准则,即情义与侠义。认识《水浒传》中"义"之文化蕴涵,批判地继承其精华,构建新型"义"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方志"立三书"的体例,并给予理论阐述,即他的《方志立三书议》。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章氏所说"三书"的"志"是指志书中的著述部分。他说:"国史方志,皆《春秋》之流别也。譬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