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砚品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邗江县姚庄101号西汉墓出土两件古砚,一件为漆砂砚(M101∶11)。另一件为木砚(M101∶82)。两砚形制独特,丰富了我们对汉砚的认识。漆砂砚平面呈凤尾形。前端为半椭圆形盝顶式砚盒,中空,容积200多毫升。后端为梯形砚池,容积195毫升。池面木质坚硬,髹深黑色漆,触摸似有极细砂粒的感觉。池、盒之间有三角形流孔,出土时孔内用木雕羊首形栓堵塞,砚面残留墨迹。木砚较漆砂砚为小,俯视呈"8"字形,砚盒作圆形博山状,容积65毫升;砚池较浅,呈桃形。池面粗糙,木纹清晰。这两砚都明显分作砚盒与砚池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刻铜墨盒在今天我们写字画画,需要用墨时,多用现成的墨汁,偶或也在砚中研磨而成,至于使用铜墨盒的几乎没有了。铜墨盒已经变成了稀罕的玩艺儿。晚清的谢崧梁在《今文房四谱》中说:“墨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因块墨而用砚,因砚而用盒,因盒而用汁,古今递变亦其势然。”铜墨盒到底创制于何时?“传说,乾隆年间进京应试的士子感到用石墨研墨不便,有人用粉盒装入丝棉,浇入研好的墨水,代替研墨,携带方便”(陈重远《古玩史话与鉴赏》)。微言在《墨盒》中亦说:“一般认为它始于清乾隆中期。”据陈重远先生考证:“嘉庆年间,按天圆…  相似文献   

3.
正馆阁书额题:"石渠阁覆,以瓦肖其形为砚也。出于琢,非出于冶。友笔墨佐儒雅,思卯金太乙下。乾隆御铭。"并"澂观"闲文宝款。清乾隆帝虽以十全武功,安定边疆为功,然崇文尚古亦其所好也。于文房诸器,常制铭造办,以赏赐廷臣。此砚一如纸墨笔等,乃奉上谕,内务府大臣交造办处,依审定图示及字样纹饰置办。此铭之墨稿书乃出松雪体,无外钱维城等词臣笔,极工致。两面坡雕填金,亦造办处标准。缘澄泥砚需烧冶,端歙石则碾琢,故铭中特意指出。  相似文献   

4.
杨陶然 《文史博览》2010,(10):38-38
<正>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岁。解放初,齐白石赠送毛泽东一方青石雕花砚。砚长26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原为齐白石心爱之物,曾亲手刻砚铭:"片老真空石  相似文献   

5.
说砚     
一、溯源千余年来,对于砚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如宋人米芾所著砚史、高似孙所著砚笺、唐积所著歙砚谱都能探讨入微,鉴别精密。自宋至清,这类著作不下五六十种。虽然米芾在他所著的砚史里,开头就说"器以用为功",形式工拙,在所不计。但事实上砚的美术价值有时甚至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流传有绪的名砚,被当作艺术品中的瓌宝。  相似文献   

6.
<正>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宋人曰:"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索取,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金、铜、玉、铁、石、陶泥、砖瓦皆可为砚材。《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以古代砖瓦磨作砚者,至清代竟成风气。传说中的铜雀台瓦当砚、秦汉砖铭文砚、唐砖砚都被文人雅士所称道。清代,随着金石考据学的中兴,一大批像阮元、张之洞、金农、  相似文献   

7.
正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在福州三坊七巷隐居着一位文人,他就是当时著名诗人和有砚癖的收藏家黄任。他的诗不仅在全国知名,而且在台湾十分流行,至今历200多年而不衰;他收藏过的砚都是砚中精品,为后人所珍藏。"砚癖不顾千金酬,诗成自谓万事足。"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一、黄任生平黄任,福建省永福(今永泰县)白云乡人,  相似文献   

8.
松花石砚     
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砚中,有一种松花石砚,是清早期至中期"御用"石砚中重要之品。据了解,此砚材从清末以来即未开采,松花石砚已渐不为人所知,石的产地也失传。本文试就松花石砚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0,(7)
正看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常见有这类记载:"杨濠叟旧藏龙尾砚,后为秦更年所得,用以作画。""梁启超有一菊花砚,唐才常所贻,江建霞刻铭。""陈勒生获晋明帝太宁三年砖,制砚赠柳亚子。"等等。笔者发现,这些关于砚台的佳话,在其他学者的著作中,如施蛰存的《北山谈艺录》,邓文如的《骨董琐记》里,也屡屡见到。可见,在文人学者的心中,砚台有着非  相似文献   

10.
"河洛澄泥砚"以造型丰富、窑变色彩众多等广受好评,其中"窑变"控制所呈现的不同色彩,对"河洛澄泥砚"艺术性呈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窑变"控制与艺术性呈现的关系紧密,将两者的关系并置研究,以此希望对"河洛澄泥砚"的"窑变"达到一定的人工控制以提高其艺术性,同时也希望对其未来保护与传承工作上取得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紫石谈     
<正>端砚,又名紫石砚。唐李肇的《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足见唐代端砚之流行。唐代诗鬼李贺在其《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亦有名句,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诗人将端砚比作紫云,又呼之为紫石,可见文人对之称赞有加。本篇从历史、产地、鉴赏、养护等方面,对端砚进行粗浅的论述,名为"紫石  相似文献   

12.
砚林初探——学砚心得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幼年时,因习书画遂与笔砚相亲,久之对家藏古砚发生兴趣,恃宠于亲,得任意取用,轮流把玩。偶然将端砚与《端溪砚史·石品》相对照,以期辨别砚材之所从属,却难以理解,不得要领而止。及至故宫工作,从事文物陈列,因得尽观库藏古砚,虽皆文物南迁之余,然亦颇开眼界。每收集文物资料,亦往往涉及砚学,惟限于条件,殊难持久。七十年代后期,一度  相似文献   

13.
纪晓岚是十八世纪我国杰出的学者。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谥“文达”(以下称文达公)。纪文达公一生嗜砚如癖,他的堂号是阅微草堂,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可见其收藏之丰。在流传至今的文达公遗物中,大部分是砚。《阅微草堂砚谱》中可见到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所赠。嘉庆九年(1804)五月刘墉赠砚,文达公铭记:“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相似文献   

14.
正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侧身折断的长方形抄手式端砚,砚身有清道光五年(1825年)张廷济所题砚铭。砚材为老坑端石,质地坚实细腻,石色青黑泛紫,色泽温润。长13.5、宽7.5、高5.3厘米(图1)。砚身折断一侧题刻有清道光五年张廷济的砚铭,竖书行楷,凡5行,计45字:"石岳岳(1),折其角。折其角,知不足。角复合,用胶漆。用胶漆,心如结。道光五年乙酉七月十日为范湖金兄老友铭,张廷济。"  相似文献   

15.
傳訓的刻竹     
我与傅训先生同为白蕉先生的弟子。笔者喜欢欣赏竹刻艺术亦缘于跟傅训的接触。60年代初,有段时间,在蕉师家经常遇到他,那时,他常把一些刻好的扇骨、红木砚盒及拓片拿来请焦师指点,我在一旁观看,有时傅训亦送给我一些拓片玩赏,这样,我对刻竹亦有了些认识。傅训,字式诏。据他自述,式诏名讳还是白蕉先生所取的。他生于1922年,浙江镇海人。早年自学写字、治印和刻竹,我收藏其当年所刻的一把扇骨。三十年代末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65,(11)
73 明 象牙砚 通盒高6.1、砚高1.3、宽6.4、长10.9、池深0.G厘米74 明 玉朱雀现 高3.2、宽7.7、长13.2厘米图版伍拾75 明 漆抄手琨 通壹高5,砚高3.!}、宽10.4、量16.5厘米7G 琦 雕竹瓜瓞现 通盒高3.3、观高O.9、宽5.5、长8.5厘米砚史资料(二三)~~  相似文献   

17.
洮河石砚洮河石砚,因砚石产于洮河而得名。洮河又名巴尔西河,其源出于今甘肃临潭县(古洮州)西北之西倾山,至县治东南折北流经岷县,临洮入黄河。  相似文献   

18.
卢栋,字葵生,扬州人(1779~1850年)清代中叶制造漆砂文玩的名匠。祖父卢映之初以善“周制”而著名,以后因成功地仿制出宋代宣和漆砂砚而闻名。卢栋绍家学,亦以髹漆技艺名世,是明清以来制漆业三大名匠之一。卢家在扬州小秦淮以南达士巷内设有自己的作坊。卢映之和卢栋祖孙所仿制的漆砂砚在当时的制漆行业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19.
说盘龙砚     
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村东汉墓出土的盘龙砚,有"中华第一砚"之关誉.砚的主人,据考证为东武阳侯具瑗.砚上浮雕的六条盘龙,其渊源可追溯到《周易》.  相似文献   

20.
宣德下岩砚,高25、宽17、厚2.4厘米。端州山石多可制砚,但石质不一。宣德岩在端州屏风山半,开自明代宣德年间,故有此称。其品在老坑之上,下岩尤佳。此砚石质细腻温润,是下岩中的上品。砚面周雕夔纹,砚背有王士禛行书题刻五行。文曰:"岁壬午长至,宣城梅雪坪,潜江朱悔人,海宁查夏重集麓原寓斋,抚宣德下岩,宝光四射,信为巨观。夙好良集,一段因缘,堪传胜事。"后署"济南王士禛"五字,下镌"阮亭","结翰墨缘"二方印。砚左侧刻"十砚轩神品"端楷五字,下镌"宰田黄氏珍藏"六字长方印(图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