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中药名五彩缤纷,且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宋朝文坛泰斗苏东坡,一天与其好友姜志之同坐品茶。姜志之说:“苏子,我们闲坐无聊,请各举这座中一物为药名。”苏东坡让姜志之先举。志之说:“君为药名。”苏东坡不解。“‘苏子’嘛!”苏东坡明白了。苏东坡随即说道:“君亦药名,不是‘半夏’定是‘厚朴’。”志之问其故。苏东坡答:  相似文献   

2.
东坡留痕     
在国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海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记载了苏东坡两次到靖江的经过。苏东坡是北宋人,他到靖江时,距靖江建县还有370多年,这对靖江历史的研究者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苏东坡传》记载,苏东坡首次来靖江是在他的青年时期。该《传》说,苏东坡年少时祖父去世,伯父和堂妹前去吊丧,苏东坡得以与堂妹见面。从此堂妹成了苏东坡心目  相似文献   

3.
正要说苏东坡,必须说到王安石,才能理解得深刻;要说王安石,也应该说到苏东坡,才能理解得完整。苏东坡一生最灿烂的文学浪花,都激起于北宋政治的礁石,而当时北宋政治的礁石,正是由宰相王安石开启的变法运动;苏东坡是王安石的政敌,他不断发表言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处理与苏东坡的关系,既包含了中国人治社会通行的政治潜规则,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令人尊敬的人品。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0,(1):36-37
“借花献佛”说的本是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它来自苏东坡和佛印交往的一段传说。 苏东坡的好友佛印,饱读佛经,超凡脱俗,可苏东坡却猜疑他不能够做到。一天,佛印去造访苏东坡,苏东坡设宴款待,十分的盛情。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性格开朗,语言幽默,即使失意之时,也是谐语迭出. 元祐年间,辽国使臣来宋,宋哲宗派苏东坡负责接待、陪伴.辽使久闻苏学士的鼎鼎大名,便绞尽脑汁,想出个题目难一难他. 这天,辽使搬出半副对联:“三光日月星”,请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半副联出自辽国,流传已久,号称“绝对”.辽使以为苏东坡会被难住.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的B面     
正如果纯粹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出发,我也非常喜欢苏东坡,但是我不太喜欢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因为林语堂先生太喜欢苏东坡了,只从文人的角度抬高自己的传主,甚至"替苏东坡不喜欢王安石",使其叙述向度非常单一、叙述空间过于狭隘;我也非常喜欢王安石,但是我也不太喜欢梁启超先生的《王安石传》,因为他太多政论家的直白口号,也几乎只是从政治维度去歌颂王安石,缺少其他维度。本文主要说苏东坡。中国文人独善其身之时,总喜欢找一个寄托对象,苏东坡当然是古代文人中的首选——才华横溢、成就多面、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10,(1):36-37
<正>"借花献佛"说的本是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它来自苏东坡和佛印交往的一段传说。苏东坡的好友佛印,饱读佛经,超凡脱俗,可苏东坡却猜疑他不能够做到。一天,佛  相似文献   

8.
张雨 《文史月刊》2011,(6):61-61
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苏东坡任风翔府节度判官,章悖任商州令时,两人出游仙游潭,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深渊万丈。章悖提出让苏东坡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东坡不敢。  相似文献   

9.
张雨 《文史月刊》2011,(4):10-10
苏东坡与佛印是好朋友。一次,佛印做了一道五柳鱼,恰巧苏东坡来了,佛印于是顺手将鱼放进磬里。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0,(17):95-95
物我合一 宋朝诗人苏东坡和秦少游,才华都很高,又很自负,经常在一起淡学论道,互不相让。 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吃饭时,正好看到桌上有一只虱子。苏东坡就说:“这个地方好脏,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谁身上的垢秽变成虱子的!”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10,(2):96-96
宋代大文学士苏东坡(苏轼)在一次回京城的途中来到了吉州,当地清都观的谢道±请他在一家饭店吃饭。餐毕,饭店的老板恭敬地问苏东坡:“不知小店的饭莱是否合大学士的胃口?”苏东坡没有回答,而是拿笔蘸墨在墙上唰唰地写下了一首诗迷:  相似文献   

12.
一屁打过江     
星云 《环球人物》2020,(5):120-120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江北瓜洲担任太守期间,经常和镇江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往来。有一天,苏东坡在衙门打坐,觉得很清净,写了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以此描写自己修行的境界:不管什么情况,我都端坐如常,八风吹不动了。这位苏大学士对自己的诗偈相当自豪,于是命书童赶快坐船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赏鉴。书童遵照指示,乘着船摇摇晃晃地到江南,上了岸,便直抵金山寺。  相似文献   

13.
林道茵 《古今谈》2002,(2):55-56
杭州人都知道苏东坡,怀念苏东坡;苏氏有生之年,也时时刻刻想念着杭州,牵挂着杭州。宋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携眷离京到杭州上任。在随后的十年时间内,他连续在杭州、山东密州以及苏州几个地方为官,但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独有杭州。他初到杭州时,便写出下面的诗句: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6,(2)
千年遥望的梦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低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们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广阔无垠的长空,飘向了离我们最近、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体——月球。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一直把月球视为神秘的天国,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把登月比作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的"超然台"(图一),由于他的一篇"记"而驰名。"超然台"与《超然台记》同为人们所记忆,所欣赏。对于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我是极喜爱的,在古代灿烂的文艺天空中,他是我眼中的一颗亮晶晶的大星。对于苏东坡的才情横溢,豪放独特的风格,我是倾倒的。"东  相似文献   

16.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酷爱石头。有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一绿一白两块石头,视如珍宝,命名为"仇池石"。当时有位叫王晋卿的学者写诗求索玩赏,苏东坡觉得这是"意在于夺",回诗申明不肯割爱。王晋卿不死心眼,又写诗来,力索其石。苏东坡不好再拒绝,就提出用对方收藏的两幅名画交换,结果以双方都不忍割爱告终。  相似文献   

17.
流年 《湖南文史》2012,(6):68-68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不仅诗词文赋独步当时,还美德可嘉,乐于助人,曾为一个靠卖油馓子为生的老妇人写过一首广告诗。苏东坡贬官流放期间,曾到过儋州(今海南岛)。儋州属南方边陲,民情风俗与中原不同,他往来于城镇乡村采风,还品尝了多种当地美食,自谓乐在其中。一天,苏东坡进了一个集镇,拐入一条小巷时,香味直钻鼻孔。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在王安石的书桌上,苏东坡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自唐宋以来西湖孤山区域纪念白居易、苏东坡祠堂的变迁历史进行了梳理,再通过对《阮元年谱》等确凿史料的分析,结合白苏二公祠碑廊内三块清代原碑内容,证明了专门祭祀白居易、苏东坡二公的"白苏二公祠"应建于民国后期,而非《杭州通鉴》误记的清嘉庆三年(1798)。  相似文献   

20.
快乐苏东坡     
《文史月刊》2010,(9):56-56
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侧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