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2年3月,时任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分会书记的刘少奇,奉毛泽东数次电召,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期达9个月,被称为"小长征"。途中刘少奇在鲁冀晋等地驻足指导工作期间,毛泽东十数次询问其行踪,并亲自指示沿途护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即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详情请看《1942年刘少奇延安之行》一文。  相似文献   

2.
1942年,包括山东在内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均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最艰苦的岁月中。从1941年到1942年,日军对山东千人以上的“扫荡”达70余次,其中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就有9次,山东各战略区都因敌人的包围、封锁、分割、蚕食而缩小。在这困难时期,刘少奇于...  相似文献   

3.
王春梅 《沧桑》2013,(6):82-85
为了扭转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被动局面,1942年3月,刘少奇受中央委托抵达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滨海区,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在刘少奇指导山东抗日根据地所有工作中,推动以“减租减息”为重点的群众工作是最大的亮点,盘活了山东抗战局面和巩固根据地的斗争。刘少奇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宣传者和实践者。刘少奇在山东指导群众工作是其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对今天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前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期间,客观分析了华北形势以及中共党组织在华北的实际情况,针对党内存在的空谈的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领导方式、"左"的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思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思考。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推动党的策略转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此后中国共产党与八路军在华北全面抗战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顺利的工作条件,同时也展现了刘少奇清醒的战略全局意识、眼光以及独具个人特点的领导风格和气质。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时期,中国革命正处于重要、复杂、紧急的转变关头.在这个时期,以刘少奇为首的北方局正确执行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刘少奇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我们没有迷失方向,没有堕落为政治上的庸人.而是在克服了许多错误的意见之后,正确、及时地决定了前进的方向,并且动员和组织了数百万群众朝着我党指定的方向前进了.”  相似文献   

6.
杨磊 《纵横》2003,(10)
刘少奇1949年5月的天津之行广为人知,影响深远,而几乎与此同时的开滦之行却鲜为人知。共产党如何保护外侨外资、如何依靠工人阶级办好外资企业、如何对待外资企业中的旧职员、如何发挥外资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等都在四天的开滦之行中一一明确。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15日,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20周年了! 胡耀邦生前到福建视察三次:第一次是1958年,作为共青团中央书记:最后一次是1982年,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据福州《仓山区志·大事记》记载:1958年3月“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视察区内福建师院和区第一脱胎厂,并同团员代表合影”。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刘菊初老先生遗作。 刘菊初(1879-1954),名安芳,字馨圃,号菊初,山西柳林县高村人(今高红村)。毕业于山西优级师范学堂,先后任离石、柳林高级小学校长,曾在平遥乙种实业学校、兴县中学任教,晚年任贺昌中学首任校长。 刘老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学有素养,教育有方,德高望重,深得青年学子的爱戴,贺昌、牛荫冠、刘墉如、冯静川等皆出于老先生门下。 “七七”事变,日军侵入,刘老先生激于民族义愤,虽年逾花甲,仍毅然抛弃家园,于1940年投奔晋西北边区政府,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1942年担任了晋西北临参会参议员、晋西北行署行政委员、四专署教育科科长等职。同年参加了延安参观团,受到了毛主席及中央领导的接见。 抗战胜利后,历任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晋绥边区委员、离石县议会副议长等职。建国后,曾任离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及筹备委员、离石县政府委员等职。刘老先生为人正派,克己奉公,建言参事,尽忠守职,屡得政府明令嘉许。 本文为刘菊初老先生当年参观延安时写的日记,对延安及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及较强的可读性,特首刊于此,以飨读者。 本文由刘菊初老先生之子、原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静山先生提供。  相似文献   

9.
翟亚柳 《百年潮》2020,(3):56-61
1942年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较为困难的一年,抗日根据地军民不仅日日面对日寇、汉奸这样看得见的敌人,也常常面对天灾等看不见的敌人。疫病,就是这样一个看不见的敌人。陕甘宁边区,地处历史上的瘟疫流行区,由于闭塞和落后,卫生状况恶劣,医疗条件差,传染病的爆发年年都会造成人员的病、亡。延安1941年在春季流行的麻疹、百日咳,夏秋季流行的伤寒,使数百名干部及家属患病,十几人死亡.  相似文献   

10.
徐旭阳 《安徽史学》2000,4(3):76-79,,66,
1942年12月下旬,在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为了统一和协调反法西斯战线的远东战略,加强中美英之间的军事合作,由蒋介石和罗斯福共同发起,在重庆召开了一次国际军事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42年英国派遣议会访华团访华,这在英国议会史上还是首举。这一举动是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世界战局以及中国和英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促成的。访华团的成员由英国上下两院的议员组成,访华期间拜访和接见了在中国的各界要人,参观了学校、工厂、合作社、新闻传播出版界、医院、卫生院、保育院、军政机构、前线防地、水利工程、煤矿、画展、体育比赛,出席了各种茶会和欢迎宴,游览了名胜,进行了讲演等等。1942年的英国议会访华团访华促进了中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缓和了中英矛盾,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国的关系,对中英两国的团结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2年下半年,中英两国就废除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相关特权问题进行谈判后,于1943年1月签订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简单称中英新约).以往在论及这一历史事件时,主要是集中在九龙问题上,而忽略了对谈判的其它内容的评述.本文拟弥补这一欠缺,并对谈判中的某些焦点性问题试做进一步分析以深化该题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贺伟 《纵横》2008,(1):11-14
1980年9月底的一天,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临时住宅响起了敲门声,进来一位中年男子。他激动地对消瘦、苍老的王光美说道:"王光美同志,您  相似文献   

14.
1938年 1 1月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 ,设立南方局、中原局。中原局设在确山竹沟镇 ,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 ,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原局委员。 1 939年 1月 2 8日 ,刘少奇到达竹沟 ,主持中原局工作。这样 ,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竹沟 ,就成为中原抗战的重要基地、战略支撑点和指挥中心。一到竹沟 ,刘少奇就着手加强党的建设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 ,对华中地区的抗战形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中原地区党的工作基础和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动情况 ,对党组织进行了重大改组 ,撤销了河南、湖北两个省委 ,建立豫鄂边、鄂中、鄂西北…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组建。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新四军第二师,南京周围地区系该师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汪伪内政部南京区治安督察专员处情报,真实地反映了1942年5月新四军第二师在该地区的抗日活动情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原件无标点,标点为编者所加。为保存档案原貌,原文中对新四军的诬蔑之词未予删改,请研究者参考时注意。  相似文献   

16.
陈宝瑞 《百年潮》2009,(1):15-18
2009年是刘少奇同志视察天津60周年.他为什么会在天津刚刚解放、共和国尚未建立、工作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到天津逗留前后近一个月时间呢?"文化大革命"中,被大肆批判的"剥削有功论"是在什么背景下讲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7.
林莉 《文史精华》2012,(12):11-16,1
196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而让全同人民感到有点儿惊讶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见的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和当地的群众在一起。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而刘少奇在长沙.这也是刘少奇阔别故乡40年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旧到故乡。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创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一过程中,红军主力部队开赴华北起了决定作用,而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华北地方党,坚定  相似文献   

19.
1942年美国总统特别行政助理居里对中国的访问,体现了中美复杂的战时关系。宋子文在华盛顿提议邀请美国政要如霍普金斯访华是其为中国争取美援的外交措施,蒋介石同意邀请居里访华也是出于同样考虑。然而美国政府派居里访华是为了解释当时美援不足的原因,修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的的裂痕。因此居里此次访问并不承担调解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冲突的任务。居里的访问虽然缓解了中美两国之间一度激化的矛盾,但对于推动美国援华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说起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若提及四年之后发生在同一地区的中原大饥荒,今天的读者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与花园口决口相比,这次饥荒波及的范围更广,造成的后果也远为惨重。两年之内,仅河南一省被活活饿死的饥民,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就有300多万人,是黄泛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