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游国恩说:“屈子之居陵阳也,九年而不见召,故《哀郢》既念九年而不复,又叹一反之何时,于是浪迹江湖,纵意所之,转溯湖湘以入辰淑。”屈原约于顷襄王十一、二年时回到鄂。十五年,楚与秦、燕和三晋共伐齐,取淮北,楚、齐仇隙更深,无法再行弥合,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最后感到绝望。顷襄王为了消除联齐派的力量,便于十六、七年时,把屈原第二次流放到沅湘之地去。这里距齐更远,彻底切断了屈原和齐国的联系。他只得由鄂南行到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名字成为忠于国家、坚持正义的一面旗帜。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39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屈原诞生在长江三峡山清水秀的神归县乐手里。他幼年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3岁赴郢都(今江陵纪南城)任文化侍从,26岁深受楚怀王信赖,做了官职很高的“左徒”“三闾大夫”。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钢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改革内政,举贤授能,联好于齐,促成“六国攻秦”,大…  相似文献   

3.
首先,闻一多在《廖季平论离骚》中肯定了屈原的存在及其学史地位。其次,他在《读骚杂记》中,指出屈原自杀不是爱国,不是尸谏,而是洁身而死。这一论点折射出闻一多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自命清流的思想。再次,他的《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一,阐明屈原是一个化奴隶式的“弄臣”,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和赋予诗歌教育功能及健康艺术形式的学家。他强调屈原双重人格中的作为反抗的奴隶、人的尊严、“火气”的、孤高激烈、“人的导师”的一面。,这是在新的时局面前,闻一多自己思想的发展和提高的反映。最后,他的《人民的诗人一屈原》从人民性的高度,对屈原人格精神高度礼赞。这一结论代表了闻一多的人民民主这一基本社会政治理想。闻一多对屈原的解读及这一解读的发展、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正是他自己思想发展、提高和最后定型的过程,前是后的一种表现形态。闻一多对屈原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正华夏诗国,诗人多如繁星,王国维却只特别推崇屈原、陶渊明、杜甫和苏轼,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此四人者。而四人中就有两位——屈原和苏轼,与端午联系至为深切。纪念屈原,已成为端午节最重要的内涵。苏轼在端午节里挥洒的词作,倾情赞颂仗义扶危的友情、官民同乐的欢情,则给这个古老的节日,于纪念先贤、驱避五毒、赛龙舟、吃粽子等丰富多彩之中,注入了温馨的人间真情,感人至深。据孔凡礼《苏轼年谱》,宋神宗元丰四  相似文献   

5.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2)
爰金爰(音环)金,楚国的黄金铸币,有版状和饼状两类。爰是金币重量标度,也是币名,战国时期爰与镒、斤同级。已发现的爰金有郢爰、陈爰、鼒(眇)爰、专鍰、卢金、(鬲阝)爰共六种(图一)。郢爰,楚国都铸金。郢爰即楚爰。1970年,安徽阜南三塔出土三件整版郢爰,分别钤打十七、十八、十九个阴文方印,各重280、263.36、262.25克。1979年,安徽寿  相似文献   

6.
《禹贡》东陵 ,为九华山区初名。《楚辞·九章·哀郢》的陵阳 ,即东陵之阳地区的泛称 ,屈原居此“九年而不复”。秦汉置陵阳县 ,山又以县为名称陵阳山。早期道教代表人物陵阳子明相传得仙于此山。由于县治的迁移及道士的附会 ,陵阳山名亦随之而有移动和扩散。东晋南北朝之际 ,本山已因山势之特色而有九子之称。盛唐之世 ,已为天下名山 ,名人学士畅游于此者日益众多。李白就是在如此情势下 ,受邀来游 ,并在与学士联句中 ,高唱“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为九华定名。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4,(6)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逝世两千二百三十一周年,北京市图书馆特举行了报告会,请文怀沙同志讲"人民诗人屈原及其作品"。会上并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赵蕴如、苏明、董超等朗  相似文献   

8.
龙与端午节     
杨栋 《文史月刊》2005,(2):63-64
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之一。在南方,端午相传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沉江之后,因为怕蛟食屈原之尸,人们包粽子抛入江水,以喂蛟龙,又在河面赛龙舟.使龙乐而忘食诗人之尸,所以端午节在一些地方又称作“龙歌节”。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4,(19)
<正>"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因为品行高洁,热爱自己的故国,九死而不悔,投江殉国,为后人敬重。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当然,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多国都有端午节庆活动的习俗。韩国的端午节主要是祈愿谷物  相似文献   

10.
安徽望江县发现郢爰宋康年安徽省望江县先后发现两块楚郢爱,这在皖西南地区尚不多见。现均为望江县博物馆藏品。一块郢爱是在1963年秋该县长岭地区一位农民在开荒取土时挖出来的,被银行收购,1979年冬由银行转给县文物管理部门收藏。这块郢爱重约54克,方形,...  相似文献   

11.
端午节     
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2016年的端午节为公历6月9日.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此外,部分地区也有端午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相似文献   

12.
论屈原的政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他是什么样的政治人物,多年来流行的评论是一片赞美。如:“在祖国危急存亡的时候,屈原可以不死,象其他文人一样朝秦暮楚,苟且偷安。但是他抱着石头沉潜到祖国的江河中去,他要以自己的死唤醒人民……只有屈原那样才是美的。伟大的,因为他的生与死都是为了祖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象屈原、岳飞、文天样、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真如夜空繁星,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13.
拙作《“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发表后,吴代芳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他》一文,肯定屈原具有爱国政治道德观念,要求与我商榷。我认为学术界所以一致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首先,这是大家以现代爱国政治道德观念的标准去衡量屈原的社会行为的结果。其次,是由于我们大家都认为,凡是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人,都是爱  相似文献   

14.
李白游江夏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雅号“谪仙”,被称为“诗仙”。古往今来,一提起李白这个名字,在文人学士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纵酒高歌,豪放不羁的浪漫诗人形象。他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5.
溆浦是纪念屈原传统龙船的发源地。自屈原投汩罗江殉国以来,溆浦人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都要举办"扒龙船"纪念屈原,2000多年来形成了延绵不绝、颇具地方特色的溆浦龙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黄锡全 《江汉考古》2012,(2):105-107
郢,或主张即安徽城父之崩乡。据《楚居》,其与邑从郢相近。邑从郢的大致方位据包山楚简当距安陆不远,故朋郢似不会远至安徽城父。从郢似可读"轸郢",位于湖北应城西。应城西之天门皂市一带有古风城。风与朋可通,郢可能即风城。  相似文献   

17.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生干北京,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著有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论合编的《问路集》、随笔《空间的驰想》;文学史研究著作《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天问论笺》、《唐诗综论》、《西游记漫话》、《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著名诗人、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林庚先生10月4日下午7时安然长眠,享年97岁。林先生是北大中文系活得最长的人,他的前辈和同辈没有一个人活过米寿(88岁)。去年春天,系里隆重举办了“林庚先生九秩晋五华诞庆祝会”,出版了门人撰写的纪念文集《化雨集》和纪念论文集《立雪集》;同时,九卷本《林庚诗文集》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中国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伟大诗人,他同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一样,不仅代表某种诗派及其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某种化和价值取向。可是陶氏在中国学史的地位却是经过了一段认识过程的。这恐怕与陶诗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陶诗很难为初学为的人所热衷。  相似文献   

19.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在青海,端午节有蒸三角花卷的习俗.这三角馍馍,也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青海高原没大米,不包粽子,三角馍馍是仿粽子形式做的,其意仍是投汨罗江,让鱼鳖虾蟹吃米粽而不要吃屈原的肉.这风俗是因大部汉人从南方西迁带来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火把、越跳火堆儿和五月端阳各家各户插杨柳的习俗,据说是关公留下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县人。他一生著述宏富,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不仅对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还对屈原故里秭归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屈原,名平,字灵均。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战国时楚国著名诗人,“为楚怀王左徒”。因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盟齐抗秦,强国富民,遭到上层贵族靳尚等人的陷害,被楚王放逐,于公元前278年阴历五月初五,含冤投汨罗江而死。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