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秭归县柳林溪发掘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1年4月28日至5月7日,湖北省三峡考古小组第二次发掘了秭归县柳林溪遗址,发掘面积共计110平方米。这次发掘不但发现了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而且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所发...  相似文献   

2.
大路铺遗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平原乡土库村,东南距县城约19公里,1984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阳新县博物馆先后对遗址东区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已获资料对研究鄂东南地区的文化分期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拟以东区的 T233材料为基础,对商周的陶器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包含新石器、商代、西周、东周四个不同时期的遗存。从遗址东区的地层堆积来看,第一、第二层为表土和近现代扰乱层,第六至九层为新石器文  相似文献   

3.
2002年对三城巷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发现了商周和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有陶器、玉器、石器等,这次挖掘为研究宁镇地区古文化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青场瓦窑遗址是贵州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址。2008年10月至12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清理出更加丰富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器等遗物,对其文化特征和发展演变有了突破性认识。出土资料表明,它与分布在乌蒙山西缘的鸡公山文化遗存有一定联系但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原因与地理阻隔有关,瓦窑遗址在发展中更多地受到来自其北部四川盆地商周时期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雨茂  杨占风 《考古》2012,(4):36-47,109
柳岸村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发掘了4个灰坑,出土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特征明显,且大多出自同一个灰坑,共存关系明确。这为研究十二桥文化、三星堆文化及两者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陶器器形的整体辨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岗头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堆积厚,遗存内涵丰富,对于研究江南地区商周时期文化以及宁镇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特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遗址地处湖熟文化中心区秦淮河流域,其西周时期文化遗存是典型的湖熟文化,此次发掘有助于准确把握湖熟文化的典型特征,为深入研究湖熟文化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4年对葫芦山遗址的再次发掘,初步揭露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聚落址.第一期遗存的陶窑(Y1)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年代距今约5000年,是我国东南地区大致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中罕见的完整陶窑.第二期遗存发现了大量的灰坑、灰沟与柱洞,存在较为复杂的打破关系,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本次发掘为研究闽北地区崇阳溪流域古代文化与古代生业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为配合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宜城下姜家边子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时代主要为后石家河文化时期,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存在枣宜平原并不多见,本次发掘充实了枣宜地区新石器末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整个江汉地区的文化变迁与社会格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前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指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或者说是仰韶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①)的发现,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②。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类文化遗存开始为老一代考古学家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这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③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④的发现和发掘,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得到确认,以此为契机,我国前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河北徐水南庄头⑤、湖南湾县彭头…  相似文献   

10.
试论镇江营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孝东 《文物春秋》2007,(4):《文物春秋》-3-9,27
镇江营文化是本文以镇江营遗址早期新石器遗存为典型代表而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依据笔者以前对镇江营早期新石器遗存的文化面貌总结和分期研究,本文把河北易县北福地第二期遗存、北福地甲类遗存、涞水县炭山第一期遗存(H1)、安新县留村部分遗存、永年县石北口早期一段遗存进行归并,提出起源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交接地带的一支早期新石器文化——镇江营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期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区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  相似文献   

12.
原始瓷器指的是以瓷土为制胎原料所制作的具有较低吸水率的带釉器物,它是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考古发现表明,这类遗存主要存在于商周时期,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既是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商周时代文化风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关于原始瓷器的起源、产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对于原始瓷器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则缺少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若能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原始瓷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本文拟在分区、分期的基础上就有关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为配合晋城至阳城一级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泽州和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现仰韶、二里头、两周等多个时段的文化遗存。这是晋城市首次科学发掘的先秦时期居址,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晋东南地区这些阶段文化面貌的认识。首先,和村仰韶时代中期遗存,进一步明确了晋东南庙底沟文化早期的具体文化内涵。其次,和村夏时期遗存的揭露,初步展示了沁河上游地区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面貌,也为进一步辨识这一时期山西漳河流域和沁河流域的文化类型奠定了基础。此外,和村周代遗存弥补了晋东南两周考古居址材料的空白,特别是无足根袋足鬲大量出现,与有足根联裆鬲并存的情况,展现了晋东南两周之际居址材料中别具一格的一面,这也为探讨其与中原文化关系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推向了高潮,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多,对探索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早期新石器遗存,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考古工作中,已经露出了线索,但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却很少,因而,对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分布与特点,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七十年代前后,对早期遗存的发掘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新的资料充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十几年的工作证明,我国的早期遗存,较多的分布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尤以渭水、汉水及关中平原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已有几十处,比较重要的材料主要见以下几处遗址。  相似文献   

15.
枣林河滩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属于"古豳地"的核心区域。该遗址文化堆积的年代可大致分为新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以商周时期为主。通过浮选工作共获取了包括属于农作物的粟、黍、大麦、大豆,非农作物的狗尾草、胡枝子属、草木犀属、藜、水棘针等炭化植物遗存共6170粒。浮选结果显示,枣林河滩遗址的农业生产结构以粟、黍为主,其中粟占据主要地位;同时大豆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商周时期,墓葬用牲是丧葬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理解商周墓葬及其反映的文化与社会的重要材料。自上世纪30年代殷墟发掘时开始,商周墓葬出土动物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墓葬用牲研究也随着近30年来动物考古学的发展逐渐深入。本文从动物遗存的发表方式、研究视角、研究的主要认识等方面对商周墓葬用牲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墓葬用牲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宜昌地区长江沿岸夏商时期的一支新文化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些年来,许多同志都在努力探索鄂西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本文也试图就分布于宜都——秭归长江干流沿岸(不包括支流),这一特定空间内,相当中原的二里头文化到安阳商文化这一时期的考古文化遗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文化遗存面貌概述  相似文献   

18.
巴东店子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店子头遗址位于巴东县北部西南角的长江南岸,化层厚度1.3~4.1米,包含有新石器中晚期、夏代、东周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化遗存,而以新石器中晚期遗存为主。新石器中晚期遗存中出土的大量打制石器和动物遗骸,为探讨新石器中晚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实物来源、经济类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许志国 《北方文物》2011,(2):3-9,113,114
1994~1995年,铁岭市博物馆发现并几次调查了铁岭市东郊的大山嘴子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了三种代表不同时代和文化类型的文化遗物,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铜器,遗物非常丰富,是辽北地区一处典型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表现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年代在商周至春秋中期前后。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发掘抚松新安遗址时,新发现一期早于渤海时期的遗存,暂命名为第一期遗存。它的发现填补了该地区考古发现的一项空白,也使学术界对新安遗址的时代和性质有了重新认识。本文通过对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对新安遗址第一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及性质等做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