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1995,(2)
“独卢金”为辽代地名,在《辽史》中凡六见。其在辽代的作用及确址,历来治辽史者难得其详,今作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2.
炭山在契丹族建国初处于与室韦临界的重要地理位置。辽国建立后,则是辽皇帝、帝后的游猎、避暑和处理军政大事之地。正因为炭山所处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辽史》频频地记录了历代辽皇帝游幸炭山的情况。因而国内外史学界对其地理位置进行了大量的考证。但至今为止,关于炭山的详细位置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现今对炭山之说有5种提法:(1)万全县说,(2)庆州黑山说,(3)黑龙山说,(4)滦河上游说,(5)古北口说。  相似文献   

3.
“横帐”一词在《辽史》一书中出现多达 40余次 ,它既是辽代的一个特殊词汇 ,也是辽史研究中的关键词汇之一。但元人修《辽史》时已不能对这一词汇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解释 ,后世学者亦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这就为深入认识辽代的皇族以及辽代政治史带来诸多不便 ,甚至误解。因此 ,对这一词汇进行考证是十分必要的。一 《辽史》对“横帐”一词的解释与后世学者的诸种解释《辽史》一书不但频频使用“横帐”一词 ,而且还有多处对这一词汇的解释 :1 《辽史》卷 45《百官志一》 :“玄祖伯子麻鲁无后 ,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 ;叔子释鲁曰仲父房 ;季…  相似文献   

4.
辽代边墙考     
在今日呼伦贝尔草原北部地区有一道边墙 ,起自内蒙额右旗上库力村附近 ,经俄国后贝加尔、内蒙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入蒙古人民共和国 ,全长 70 0余公里。以往学者大多认为为金代所修。作者经过多次踏查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该边墙系辽代统治阶级为防止乌古、敌烈、黑车子室韦等族的侵扰而修的一道边墙。  相似文献   

5.
辽代法令考     
文章首次全面地对辽代的律令进行了钩稽考索,列出现存辽令44通,并就令的产生、执行以及和唐律的关系、价值等展开了分析,认为辽代的令与唐律没有根本关系,尤其是针对辽代实际情况而颁布的诏令,为辽律的补充,在辽代的法系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代玉魁考     
徐琳 《考古与文物》2006,(4):100-106
南京大学博物馆馆藏一玉器,器身长13.5、宽9.6、连器柄宽13.4、高3.5厘米(图一)。此器用优质和阗青白玉仔料雕成,质地致密温润,泛油脂光泽,白中微微带有青色,外壁一侧还留有一块桂花黄皮。器身为椭圆形,敞口,  相似文献   

7.
辽代泰州考     
辽代的泰州是东北地区军事重镇,设德昌军节度使司于此,控制着大兴安岭东西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辽末,泰州落入金人手中较早,并得以沿用,这里遂成为金人的腹地(是为旧泰州,本文称泰州)。继而,北方蒙古各部兴起,泰州又成为金的边防重镇。大定五年,置东北路招讨司于此,承安三年迁金山,降泰州为金安县。长春县(辽长春州)升为泰州(是为新泰州,本文称新泰州)。辽金时期,泰州在东北地区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泰州地望的考定,对辽金史及东北地区其他古城的考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元明时期的历史研究也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印经院为印造佛经的机构,宋朝和辽朝为了印制《大藏经》,先后设立了印经院。通过对辽塔秘藏中发现的官版印制《大藏经》及其他佛经题记中印经院记录的研究以及与宋朝印经院的比较,可知辽代印经院组织完备,雕刻印刷工艺高超,《辽藏》在书法、刻技、版式、纸质、墨色、刷印、装潢等方面均可与宋朝《开宝藏》相媲美,受到时人和后世的称赞,可以弥补辽代史料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李鹏 《北方文物》2013,(1):90-94
"北老河"古道上游河口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苏家堡村东南。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村东乌九营子村南重新汇入西辽河,全长约200公里。地质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北老河"形成于距今约一万年。在西辽河沿岸仅发现少量辽代的聚落遗址,而沿"北老河"故道,则发现大量辽代城市、聚落和墓葬遗址,占该地区目前所发现城市遗址数量总数的65%。契丹民族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的选择,最真实地还原出了辽代该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河道走向。辽代城址、聚落和墓葬遗址具有沿河分布的规律与特点,故从遗址分布上推断:辽代西拉木伦河(潢河)与老哈河(土河)合流后,其下游主河道不是西辽河,而是"北老河"古道。  相似文献   

10.
在有关辽代文献中,屡见木叶山的记载,然木叶山当在今何地,因史家各有所本,故歧义纷杂。今试作考订,是否允妥,尚祈学界教正。北宋官修《武经总要·北番地理》关于辽木叶山等地之记述,就颇觉混乱;及至宋季元初,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对木叶山已不能确认,只能将有关诸说並录之。元代仓促修成的《辽史》,关于木叶山的记载较为笼统,与其前代有关史料,亦有所出入。及后世有关诸说,则据《辽史》所载“至木叶山二水合流”,定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点为木叶山所在,恐为不妥。  相似文献   

11.
辽梁援墓位于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乡四道岔子村。四道岔子村在医巫闾山脉西侧的一条南北向山谷中,西距义县县城30公里,西南距大榆树堡乡10公里,东越医巫闾山,到北镇县城25公里。梁援墓在四道岔子村北约1公里的北山南坡上。梁援墓是1979年7月,当地群众修整土地时发现的,随即由辽宁省文物普查队清理发掘。  相似文献   

12.
辽代荫补制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荫补主要分"常荫"与"难荫"两种,荫补对象涉及直系亲属、旁系亲属。辽代九品官员即具有荫补资格,荫补范围比宋初、金代广泛。辽代官员荫补子弟有员额限制,九品官可荫子四人,官品越高,荫补子弟的名额也越多。总体看,其荫补员额比南宋、金代皆多。辽代承荫者多因为自身能力出众而进入政坛中、高层,政治前途比宋、金荫补者更为光明。尽管辽代荫补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北方文化的滞后,但它促成了辽代汉族世家大族与契丹贵族的联合,对巩固辽朝统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代懿州考     
辽代懿州之沿革,诸家争议已久,然由于对材料和辽代制度的理解有偏差,迄未尘埃落定。本文通过整理比照包括碑刻资料在内的各种材料,结合辽代头下等相关制度,对辽代懿州的归属、治所、属县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辨,并作出如下主要判断:辽圣宗太平三年(1023).圣宗女越国公主槊古建头下懿州。清宁七年(1061),由其女道宗宣懿皇后献与朝廷,于州置倚郭平阳县。清宁九年,置顺安县,划为懿州属县。乾统元年(1101),改倚郭平阳县名为宁昌县.至金代,懿州方迁治于顺安县。  相似文献   

14.
辽代捺钵考     
辽代捺钵地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太祖、太宗时期,四时捺钵的迁徙路线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中期,世宗至圣宗前期,除秋捺钵大体呈西移趋势之外,其他三季捺钵地皆南移,四时捺钵的迁徙路线基本呈南—北走向。后期,圣宗后期至辽末,春捺钵北移至松嫩合流处诸湖泊,夏捺钵与前期在同一地理范围,秋捺钵或与夏捺钵同地,或在平地松林及炭山,冬捺钵多在永州广平淀,四时捺钵的迁徙路线变为东北—西南走向。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应与过渡开发导致的契丹故地自然环境的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原州和福州是辽代早期建立起来的头下州城,终辽之世未尝更改,是文献记载中较为明确的头下州。在金灭辽后,原州与福州未再有行政建置,可能此后不久这两座头下州就被弃置,遂即湮灭无闻了。因此原州、福州不再见诸记录,而不为人所知。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历来治历史地理的学者都鲜有涉及,偶有所论,也都不能确指。这样,原州和福州之地理位置,就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考古工作中,先后调查过东北地区数以百计的辽金时期的古城址,对其中的一些城址作了些初步考证,有所收获。现将对原州、福州的调查和考证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辽代庞葛城遗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庞葛城究竟在今何处,学者众说纷纭。笔者经多年调查研究,认为庞葛城建于辽代中期以后,它是辽代白海拉尔河流域向东南移600里而新建的通化州,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济沁河乡东北沟村古城。  相似文献   

18.
正疫情期间读《松漠纪闻》,发现一个叫冷山的地名,著者洪皓在这里住了十年,据他讲"冷山去宁江州百七十里",这是考证冷山的一条重要线索。考冷山必先考宁江州,于是又读了李健才先生《辽代宁江州考》,刘少江先生《伯都讷古城考》,很受启发。宁江州的价值有两点,一方面它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首战之地,记录了一个王朝的起点;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