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博览     
《神州》2003,(4)
百年名宅 被野蛮拆除 有150年的历史、被誉为“常州古建筑精粹”的恽氏庭院两天被拆得只剩下一个小院和一个阁楼。恽氏庭院内外已经刷满了“拆”字,庭院大部分已被夷为平地,由于在拆迁过程中民工野蛮施工,古宅的许多建筑材料已遭毁灭性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12,(2):1-1
最近,诸如“保护性拆除”和“维修性拆除”的恶劣行径甚嚣尘上,一座座十分珍贵的名人故居和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塌。这种在旧城改造中毫不掩饰、明火执仗的文化拆迁行为,无疑触发了国人的文化之痛。  相似文献   

3.
祁建 《神州》2004,(11)
当年修建北海前门道路时,若让路直通,团城就得拆。周总理特意指示:为保护团城,路可以绕一下嘛!所以,北京的老房子有的可拆、有的应修。扩建道路,不能凡遇障碍一律拆除。北京的拆迁和城改是百年大计,不可只顾眼前。如第一次建西直门立交桥时拆掉一座元大都城门,结果桥建起来后还是交通拥堵,又第二次改建……古迹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标记。如果人为破坏,割断的是本民族的历史脉络,损伤的是城市的文化肌理。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和保护古都文化?  相似文献   

4.
该拆的拆了,不该拆的也没能留下,想的没有拆的快。建设的同时也在破坏,难道“舍”与“得”永远是不可协调的悖论? 多年以后,那些独具民族特色和文化表现力的历史遗留,只能定格在影像里吗?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墙从古代的一种城防工具到统治权威的象征,在晚清以后被视为故步自封的标志,是中国城墙通常走过的道路。上海城墙经历了因“夷”而建,因“夷”而拆的兴废历史。它的功能和象征意义随着城市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在近代上海城墙日渐失去军事防卫功能的同时,对城市定位的改变、华洋之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使上海官绅对城墙的观念发生分歧,引起有关拆城的争论。最后它作为一个旧政权、旧时代的象征被拆除。但城墙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的象征意象却至今仍然留在人们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6.
保护修复后的历史文化街区,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体系。街区由各阶层人群组成,拥有与当地文化共鸣的根脉。从“三坊七巷邻里节暨在地艺术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地公共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尊重地域的历史精神,深挖文化精髓,使“人”和古建筑文化根脉发生接触和对话。  相似文献   

7.
卢雅琳 《广西地方志》2010,(3):F0002-F0002
2010年6月3日,大型区情系列专题片《广西古建筑志》首发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古建筑志》共60集,是首部关于广西古建筑的影视精品。专题片采用全高清拍摄,历时一年多,精选收录了110处古建筑,以“志”的体式,为广西古建筑“存影”。专题片从古建筑的角度解读广西,反映广西古建筑的概貌、特点和现状,其出版发行既是广西古建筑保护的大事,也是广西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古建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古建筑,为让其为世人所了解,我们更应该不遗余力。利用VR技术对古建筑进行立体呈现,借助网络进行广泛传播,让参与者在古建筑仿真环境中穿梭,领略古建筑的魅力,深入挖掘古建筑的价值,激发人们对古建筑的研究热情,激起人们到实地参观的兴趣,让古建筑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带动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拆城"风,苏州拆除城墙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然而一些外国专家在苏州拆除城墙方面都持反对意见,而且态度颇为坚决,他们认为苏州城墙是苏州悠久历史的象征和代表,不应该盲目拆除,而应逐步适时修复。然而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这些建议和呼声并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其内涵广博,彰显着挂匾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品位。匾额文化质朴精深,其短小精湛的内容中囊括了文学、书法、艺术、美术、雕刻等文化,在古建筑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匾额的历史发展、制作手法、文化内涵以及在古建筑中的地位、传承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匾额文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勇龙 《风景名胜》2021,(1):0294-0294,0297
古建筑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古建筑文物也将面临着材质风化、变形等风险,因此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古建筑文物的特点做好管理以及修缮工作规划,以此更好地提升古建筑文物的还原性。为此,本文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工程的定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其施工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结合 PDCA 循环管理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4 E”目标管理模式,探讨了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拆建的过程。”拉萨市土地规划局办公室主任小贾说:“如果从保护古建筑的角度讲,老城区就不应该住那么多人。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雪城的居民早晚要搬出来,它考验的是政府的执行力和市民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市于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般史迹型城市,是以分散在城内各处的文物古迹来体现历史传统的城市。柳州市区历史文化古建筑是柳州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延续了柳州的历史文脉,是柳州城市根源的具体体现。加强对柳州市区历史文化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补充完善柳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的欠缺,更是留住柳州地方特色文化底蕴,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解决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难题就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古建筑保护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郭亚伟 《风景名胜》2021,(1):0263-0263,0265
古建筑在四季变化中,饱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依旧昂首屹立,中国一些古代建筑向人们传递着历史岁月文化信息,更是我国重要的历史见证,它彰显着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传承精神,而作为现代人必须要重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在时代的发展下,信息化测绘技术横空出世,通过对古建筑的精准测量,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测量数据。因此,本文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结合当前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应用加以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吴中卫 《风景名胜》2020,(2):0348-0348
从我国古建筑的构造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古建筑都是采用的木质结构,这样的结构形式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就经常有建筑发生火灾事件,导致大量的历史文化瑰宝遭到破坏,损失惨重。所以说对古建筑的防火措施进行研究,对保护国家历史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古建筑引发火灾原因的基础上,对现代化手段的防火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古建筑的防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聂磊 《东方收藏》2022,(3):47-49
在一个地区,古建筑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寄托,能够充分反映地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山西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在其境内依然可以看到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而在这些古建筑当中,随处可见吉祥图案,不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在丰富古建筑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增添了一抹抹亮丽的地域特色。本文在此就吉祥图案在山西古建筑中的运用展开分析,望与广大读者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实例,更是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和建筑水平的杰出代表。在某种程度而言,古建筑也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文化发展的链条。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尊重历史保留其原貌。文章通过对窦大夫祠及其周边建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祠堂献殿内的八卦藻井建筑手法独特,构思巧妙,制作精美,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因年久失修、小构件脱落、梁架倾斜等因素,可能存在隐藏或新发育的病害,整体建筑急需维修,现浅议一下窦大夫祠修缮与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承德的"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本文将对承德外八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古建筑是在东汉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建筑体系的,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对东亚(朝鲜、日本)建筑文化影响较早,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总体而言,中国古建筑这一非凡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追根溯源,按当时标准来衡量的、比较固定的“正式”的房屋出现于新石器时期,后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又创造出各种建筑形式.唐代以后,中国古建筑的设计乃至施工均发生较大变化.本文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其根源和相关因素以及演变过程:1.中国古建筑木材的使用,2.古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