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蒋金星 《清史研究》2003,(4):111-114
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顶峰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又名《金玉缘》 ,共一百二十回 ,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撰 ,续补后四十回者一般被认为是高鹗。长期困扰红学研究学者们的难题之一———高鹗的籍贯在今天的沈阳还是铁岭 ,学术界存有较大的分歧。 1 999年第 4期《清史研究》上《新发现高鹗会试履历中的籍贯与生年》 (以下简称《新》)一文认为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沈阳北陵公园之北的三台子地方 ,即为高鹗的祖居地。”① 其根据是《清代朱卷集成》中的高鹗…  相似文献   

2.
秋心 《满族研究》2000,(4):12-12
本期封二刊登了爱新觉罗增龄〈《月小山房遗稿》序〉手迹。《月小山房遗稿》是高鹗的诗集,由爱新觉罗华龄编校刊印。此书系木刻本,线装一册,共27页。板框高229毫米,宽148毫米。首增龄序,四周双边,无竖栏。正文半页9行,行25字。序文下有藏章:“毋自欺斋藏书画印”(朱方);卷首也有印记:“富察恩丰席臣藏书印”(朱方)。全书不分卷,按诗体编排:五律34题40首,七律17题21首,七截40题50首,试帖19题19首,共收诗110题130首。诗集原题:“铁岭高鹗兰墅著,受业觉罗华龄校刊”。“月小山房”是高鹗书斋名。《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所载高鹗的序,文前有“…  相似文献   

3.
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的高鹗乙卯恩科殿试试卷,系对殿试策问的策对分析,考察了对时政的见解和分析处理能力。高卷文理通畅、中规中矩但无出彩之处,兼之书法可观,列在三甲一名。观高鹗的其余制艺文章与试帖诗皆语气得宜、合乎规范;而高诗词则文风迥异,流露才子习气。从对高鹗不同类型诗文的分析研究,可考察高鹗作为封建士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表达和表现,以促进对高鹗更加全面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鹗祖籍是铁岭,几十年来很多学者提出很多依据,是早已证明了的。近见《红楼》1999年第四期发表署名张杰的文章《高鹗祖籍在沈阳》(以下简称《张文》),说:“胡适先生70多年前提出的高鹗祖籍一事,始终未能得到解决。”这位作者却“意外”地解决了,毫无商榷之意,断言高鹗祖籍是沈阳。与史实不符。《张文》说:在顾廷龙主编的《清代朱卷集成》(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意外的发现了高鹗于1795年参加会试时,填写的履历中……如实填写他的籍贯是沈阳三台子,旗籍是镶黄旗满洲。”又说:“高鹗在自己的著作中冒称铁岭高氏,借以提高自己的族望。…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描写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但由于对该书原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缺乏记载,尽管红学家们付出了艰苦的探索,就曹雪芹的祖籍是东北辽阳还是河北丰润,目前仍然有相当大的争论。而对《红楼梦》一书流传做出重要贡献的续作者高鹗,我们甚至了解的比曹雪芹还少。就本文所论高鹗的籍贯与生年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记载全是错误的。笔者在早年编写《满族大辞典》有关辞条时,就开始注意高鹗的籍贯与生年问题,最近在查阅清代科举朱卷史料中,有幸找到了高鹗的会试履历,使我们为这两个长期…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续作者高鹗的祖籍是铁岭,隶镶黄旗汉军籍,这是几十年来不少学者潜心考证以诸多实据证明了的。近来辽宁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张杰先生在《满族研究》、《红楼》等刊物陆续发表文章,以顾廷龙所编的《清代朱卷集成》中的“高鹗履历”为“依据”,断言高鹗祖籍不是铁岭,而是“今天沈阳北陵公园之北的三台子”,又断言高鹗不是镶黄旗汉军,而是“满洲包衣人”。  相似文献   

7.
陈鹏 《神州》2013,(12):3-3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称《风月宝鉴》。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前80回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由程伟元和高鹗后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出色地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艺术,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金毓黻先生精熟于东北史、辽宋金史、中国史学史,乃20世纪卓有成就的史家之一,所著《中国史学史》一书颇为学界所推重,后世学人对此书的撰述过程、史学价值、学术思想等问题,已多有论述。①然而,关于此书的初版时间、署名变化及最终定名之由来等问题,则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认为,《中国史学史》一书的初版时间应为1941年,而非1944年;《中国史学史》在最终定名之前,有《史学考》、《史学考略》、《史学史稿》等名,而最终定名为《中国史学史》,则是"循西人之通称"的缘故使然。下文将略陈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9.
<正>《红楼梦》高鹗续本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这里所说的琴谱,正是自唐朝以来就一直传承的古琴减字谱。琴韵悠扬?艺道绵长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至今仍在鸣响的古老乐器。古琴之于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百年潮》2018年第6期刊发了笔者的《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初战江南》一文,同年第12期"读者来信"栏目刊发了王辅一研究员的《对〈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初战江南〉史实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王辅一研究员既是革命前辈,也是新四军研究的资深专家,其意见不能不引起重视;《考证》对拙文点名提出批评意见,亦不能不作出回应。《考证》认为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4月派出的是"先遣队"而非"先遣支队",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厚父》自发表以来其属性问题争议最大,有"夏书""商书""周书"三种说法。本文把"之匿王乃渴失其命"读作"之慝王乃桀失其命",也就是说该篇所述有禹、启、皋陶、孔甲、桀等人物及事件,这种历史背景就完全可以排除"夏书"说;因完全未提到商王及其有关历史经验和教训,也不能说是"周书";其属性应为"商书"。从《厚父》所反映的天命观、君臣关系、治民方式及对臣民提出"保教明德"的主张等方面看,这与西周初期武王、成王、周公等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也反映了其篇为"商书"而非"周书"。  相似文献   

12.
《尚书大传》是西汉初期伏生学派说释《尚书》的记录。关于其称名,汉代的文献记载、书目著录以及称引用名等共同说明,该书初名"传",而非"大传"。根据早期用例的出现时间可以推知:东汉之初,"尚书大传"名始出。这个问题的厘清,对于经学、训诂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郑文焯批校本《花间集》是晚近值得重视的花间词研究史料。郑文焯认为温庭筠《金筌集》为诗词合集而非词专集,所谓《金筌词》为宋代人自《金筌集》析出者,这些判断有其合理之处。他对《花间集》"非选家节取例"的揭示,提醒读者赵崇祚不是依据词作题材、风格等对所选词人的词作进行删选来体现"选家"主张的。从所选词人词作数量看,《花间集》具有明显的曲子词总集特征,它在具体词人曲子词数量选择上没有体现出"选家例"。另外,郑文焯不拘成见,对《花间集》令词的叶韵、句读等加以考察,其令曲"体例不一"之论体现了清季学人对令词体例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14.
陈伟著《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校读简文以断代为指归;阶层考察关注底层身份的生存状态;制度研究以创新为追求,堪称简牍校读与制度研究的典范。《考察》不仅考释、补正、断读了许多秦简牍的释文,而且在制度研究中多有创获。比如对"岳麓简先王之令"的解读,提出了"司寇、隐官践更"的话题,深化了对司寇、隐官身份地位的认识。对《岳麓书院藏秦简》(肆)所见"发徭"与"券徭"简的断读和释义,对解决长期争议的"月为更卒""更数"等问题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清末金石藏泉家刘鹗所辑《铁云藏货》,该书收载各类先秦布币实物拓片二百多枚,其中包括有当年多位古泉名家(鲍康、杨幼云、胡石查、潘祖荫、王懿荣、王锡棨)的精粹藏品,十分珍贵,是我们研究先秦古布及了解晚清诸家藏泉的重要资料,该书值得推荐阅读。一畸人刘鹗博学多才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钱币》首任主编千家驹先生曾说:"刘铁云是个奇人,他在中国学术史上是大有贡献的人物"~①。  相似文献   

16.
鲁迅虽不以“红学家”著称,却对《红楼梦》有着深刻的研究,作过精确的论述。尤其是他对后四十回的看法,至今仍使我们受益非浅。 1 鲁迅论《红》给我们的鲜明启示,就是把百二十回大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艺术整体加以研究。鲁迅在大体上采纳了新红学派关于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的假说后,也没有把它当作外加部分看待,更没有视为洪水猛兽;却自始至终总是为着维护《红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习《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基础上,对其中五处简文的训释、句读等提出了新的看法:《为吏治官及黔首》简2贰"里中"指所聚居的里中;简20叁"毄"读作系,训作约束;简23叁""读作蒐,訓作聚集;《占梦书》简27贰"梦死者复起更为官(棺)郭(椁),死者食,欲求衣常(裳)"是一例梦占,而非两例;简34壹之梦占可与《左传》中一则记载对读。  相似文献   

18.
陈佳臻 《文献》2020,(3):98-107
元末熊梦祥所撰《析津志》(现仅存辑佚本)的"名宦"部分,从木华黎到刘因等47人的记载,是从《元朝名臣事略》中辑录而得,二者之间存在史源关系。确立了史源关系后,进一步梳理其中的内容,发现《析津志》和《元朝名臣事略》对元初中书官员刘肃的官职记载亦有误,应为"左三部尚书"而非"右三部尚书"。深入考察后进一步发现,《元史·百官志》对元初左右三部设置时间的记载亦有误,应为中统二年,而非中统元年。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之史源,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元和郡县图志》"说、"十道四方志"说及"《十道四蕃志》"说三说。但慎而审之,其史源问题至今并未能很好的解决,故有重新探讨之必要。从体例、文本对勘及相关史料所记《要略》撰述取材等角度论证,可知"《图志》"说不准确;从常理、版本、目录及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等角度论证,可知"《十道四蕃志》"说不正确;在"《图志》"说及"《十道四蕃志》"说论证的基础上,从文本对勘及中国历代地理总志取材的角度来观照"十道四方志"说,最终考定其史源为十道四方志。  相似文献   

20.
既往研究者经常援引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关于"紫瓷盆"的记载来证明渤海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以及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渤海与唐朝的朝贡关系。通过考索《杜阳杂编》记载的细节以及考古所见9世纪唐、渤海陶瓷生产的情况,可以认为所谓渤海国的"紫瓷盆"应是苏鹗铺陈缛艳的小说家言,是其虚构的灵异物品,不宜作为真实可靠的史料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