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程学启是在什么情况下降清以及从哪里出发跑往清营,现存史料有两种不同记载,这里试作分析和考证。程学启是从哪里出发投奔清营的呢?一种说法是从安庆城内出走的。《平定粤寇纪略》卷12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程学启怀宁县(应为桐城,今安庆市郊区)人,才武轶伦,陷于贼,守皖贼首叶芸来颇依重,又畏其勇,防其变,以妻妹配之,结为心腹。曾总统知其勇,觅得学启胞母,委穿作难民装,送令入城招抚。甫至贼馆,已为芸来侦知,遣人相问,旋即以令箭调之。学启机警,就其伪令,招手下得力战将出城投顺。”陈澹然在《桐城孙海岑先生拟请附祀省庆曾忠襄祠节略》中说:“陈玉成踞庐州,使大将叶芸来踞安庆,程忠烈公学启独守安庆北门,官军不能克。学启因桐产孙公乃建议召  相似文献   

2.
家园记     
(续上期) 初,熙宇闻六安勇目支天柱有豪名为大侠,调之使以千人堵贼于集贤。天柱过桐,识山东刘教师,局因刘纳交于天柱。天柱感桐人厚己,曰:“桐有急,吾不至者断我头。”天柱,洪泽盗魁也,江湖称支三大王,弟曰支七大王,伙党近万。既至关,大吏  相似文献   

3.
清朝道光八年( 1828年)正月,道光皇帝旻宁下了一道谕令:“……上年十二月,逆裔张格尔,纠约布鲁特多人,欲乘岁除潜入卡伦。经长龄、杨芳分带官兵,探闻该逆向阿尔图什回庄前来,因被黑帽回子四百余人持械拦阻,旋即折窜出卡。杨芳带领官兵,连夜赶至卡外喀尔铁盖山内,追及贼尾,分路兜剿,立毙贼匪二百余人……,贼匪向山沟逃窜,我兵力追,剿毙三百余人,仅剩马贼三十余骑,拥护该逆上山。总兵胡超等,飞骑直前追捕,山高路滑,众贼弃马而上,胡超等率领官兵、回子,亦弃马穷追,毙贼五名,余贼滚山逃窜,复奔大梁。该逆只剩贼…  相似文献   

4.
自桐事起,八月十六、七两日即严城禁,从此闭城固守。廿三日,陶石卿、宝玉泉轻出阵亡,甚为可惜!自是近城五里,山中无处非贼。廿八日,贼攻西南城,城上枪炮杀一贼首,杀贼数十人,此后贼无日不窥城者,赖各处兵到渐多,城乃可守。所来各官中,唯韩南溪一人精悍斩截,最能办事。至九月十日以后,城中兵连出驱贼,皆有小胜。提军十四日已打通丰乐桥路,入城相视,至晚而丰乐一路复塞,遂宿城中,不能还其忠  相似文献   

5.
一太平天国时期,张树声在合肥地区统带一支团练与太平军、捻军顽抗,从一个诸生被提擢为候补同知。他所统带的团练,为李鸿章后来编练淮军奠定下基础。他也因此而发迹。张树声(1823—1884年)安徽合肥人。“县廪膳生”,1853年太平军进军皖北,捻军纷纷响应,他“奉钦差大臣周(天爵)、吕(贤基)示谕团练,并奉钦差办理团练刑部郎中李(文安)颁发章程,坚壁清野”,“除结团自保外”,还带练勇外出与太平军转战各地,配合清军攻陷含山、六安、英、霍、潜、太、无为等州县。1857年桐城清军溃败,次年太平军再次攻占庐州,皖北革命斗争又趋向高涨。张树声从地主阶级利益出发,“严申禁令,不准乡民从贼,先平肥西匪寨,继败捻酋张洛行于官亭,就周公山下坚筑堡寨,阻河为险……远近襁负来归,咸知其制寇有方,相依为命。”当时合肥  相似文献   

6.
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道光皇帝曼宁下了一道谕令:“……上年十二月,逆裔张格尔,纠约布鲁特多人,欲乘岁除潜入卡伦。经长龄、杨芳分带官兵,探闻该逆向阿尔图什回庄前来,因被黑帽回子四百余人持械拦阻,旋即折窜出卡。杨芳带领官兵,连夜赶至卡外喀尔铁盖山内,追及贼尾,分路兜剿,立毙贼匪二百余人……,贼匪向山沟逃窜,我兵力追,剿毙三百余人,仅剩马贼三十余骑,拥护该逆上山。  相似文献   

7.
地处安庆市东郊、长江下游滨江北岸的枞阳县,东南与铜陵、贵池隔江相望,西北与桐城、庐江为邻,东北与无为接壤.枞阳县始设于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后几经撤并,先后曾属楚、越、桐、舒、庐江、阴安、同安、舒州、桐城等地.1949年2月,桐城分设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即今枞阳),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因水灾,县治由汤沟镇迁枞阳镇,于1955年7月1日改湖东县为枞阳县.全县面积为1808.l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29个行政村,94万人口.  相似文献   

8.
袁津琥 《文献》2000,(4):165-173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无可、愚者、墨历、木立、桐山等,安徽桐城人.是明末清初我国杰出的学者.他出生在一个四代传《易》的家庭,其名当即取义于《易·系辞上》:"卦之德,方以知."方氏出身名门,又得以遍交当时知名学者,故成就卓著.举凡哲学、语言学、文学、地理、历史、数学、生物、医学、书法、绘画等,靡不毕精.其学问之全面,东汉张衡以后,一人而已.①  相似文献   

9.
家园记     
(续上期)十四日,斩逼奸女幼犯三人。局勇搜贼赃于萧家店既,回城,倏有自称乡勇者八人,逼奸民家二幼女,曰:“汝家未搜,我获〔护〕之也,不从,我便告汝家土匪。”皆强污之。父兄回,二女哭诉。人有识其中三人为捕役者,告局擒之,皆自认,临刑犹戏谑如无事。十五日,雨,殷雷。杨二郎大败舒贼于南蒋,生擒四十余人,余匪溃散;又败庐州股匪,获头目陆遐龄。  相似文献   

10.
桐城文化,在安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提桐城文化,有的人认为就是“桐城派”文学,津津乐道“桐城文章甲天下”.其实,“桐城派”文学只是桐城文化的一部分;代表官方文化的那一部分;桐城民间文化,在历史上也极为发达,其中又以山歌最为灿烂.桐城山歌,古人称“桐城时兴歌”,简称“桐城歌”.原先,它只是起于桐城地方的一种小曲调,大约明代以后,逐渐流布到吴语地区(指今浙西、苏南及上海地区),成为有名的“吴歌”的组成部分.关德栋1962年8月为明人冯梦龙《山歌》作序时,论道:  相似文献   

11.
家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江的《家园记》七卷,系未刊抄本。现经整理,剔除重复、空疏之处,得六卷,约四万五千字。方江,安徽桐城人,原名奎璜,字彤甫,又字山甫,号海云,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死于同治六年(1867年),生年不到五十。1852—1853年,太平军出广西、跨湖南、沿江东下且回师西征时,他正在家乡,与闻桐城的团练活动。《家园记》正写成于此时。《家园记》运用日记的形式,环绕家园桐城,记录了太平军在安庆一带的战况和政治、经济措施,暴露了清皖中官绅、尤其是桐城“四凶”、“六獒”“十鼠”的罪恶,透露出广大群众“欲贼速来”的心情,从而补充了已有资料的不足。更为难得的是,《家园记》所记并不局限于桐城一隅,对太平军北伐、西征以及天京城外的战斗,均有详载。就中对北伐怀庆之役、稍子口战斗、西征南昌战役、田家镇战斗的记载尤为翔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资料系安庆市图书馆古籍组提供,抄录、整理者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昌华、徐川一。“〔〕”内的文字为整理者所加。  相似文献   

12.
《贵州文史丛刊》2000,(4):79-83
丁宝桢,平远州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归丁母忧。四年(公元1854年)遵义教匪杨隆喜犯平远。宝桢募勇击走之,进剿普定仲夷,破水塘各巢,又败贼定番州,擒首逆吴凤祥等,叙功,赏加五品衔,并赏戴蓝翎。六年(公元1856年),服阕。会苗教  相似文献   

13.
方中通字位伯(位白),号陪翁,安徽桐城人。方以智(1611——1671)的第二个儿子。生子明崇祯7年(1634),卒于清康熙37年(1698)。他的历史,据他自己说:“通五岁就傅,九岁入都,旋遭丧乱,困顿流离,变名姓为他氏子,十四岁而后归桐。”(《数度衍》,《与梅定九书》)“少嗜象数。初讯授时于汤子(圣弘),旣与薛子(仪甫)遊泰西穆(尼阁)先生所,适刊其《天步真原》成,语通,喜而交焉。”(《陪古》卷1,《中西算学通》  相似文献   

14.
71琴轩仁弟大人麾右:由驿粘钉迭寄两函,到否?日来贼至何处,各军能否追及一战?元圃何日赶到会合,殊深系念.省三、子美久无信至.天久晴暖,正好大战,猾贼乱窜,恐不稍待,奈何.元圃部下,多死士战将,兹调来总兵江自康,副将萧金元,皆前霆军营官也.打仗练兵,极为朴勇.兄处饷源支绌,不能再开马营,该二员求赴唐镇行营,必就谒尊处,望察看商酌.开字四营管带如有不得力、或戴春林马队管带有懦弱者,能否择而用之,为临敌之助,乞与元圃议行.顷刊有免死红牌,先刷五百张用印,交江、萧二将带呈元圃,或送入贼中,或投诚给之.使其互相传播,解散必多,少迟另再专送.贼若入胶莱,恐该处粮不易办,军行疲劳,骆驼在台庄,不得济急,奈何!胶局存有粮药,可就取用.匆匆顺颂勋祺鸿章顿首冬月望日(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五日,1867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5.
《天父下凡诏书》(第 2部 )是太平天国文献中一本很值得研究的书 ,记太平天国癸好三年 (1 853年 )十一月东王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 ,教导并要杖责天王洪秀全的经过。这本书当年由太平天国出版 ,但似不为当时的对手———清朝将帅所见所知。奉曾国藩檄委搜集“贼情”而编成的《贼情汇纂》一书 ,只在“首逆伪天王洪秀全事实”中记 :“秀清自恃功高 ,朝见立而不跪 ,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 ,令秀全跪其前 ,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 ,造言既毕 ,其为君臣如初。”① 这是《贼情汇纂》的主要撰稿人、曾与太平天国中人多有交往而从南京逃出的程奉璜述说的 ,事…  相似文献   

16.
来此古兰陵(今山东枣庄峰城一带)参加“金 学”盛会的150多名中外学者、专家中,有一 位寿眉银白、面容慈祥、风度庄重的教授,他便是来自台湾、重返故土的魏子云先生。 74岁的魏老先生,祖籍安徽省淮北市(原宿县)。幼时在家读私塾,深得桐城学派真传。他离家赴台湾已40余年,从事教育事业30余载,潜心研究“金学一历时20余个春秋,有15种著述问世。 “学术是公器,不仅是国家的公器,而且是世界的公器。我乐意帮助任何人,也欢迎任何人对我提出批评。研究、考证,不能带有个人情感和成见。”这就是魏子云先生治学的态度。 “我出身于桐城学派,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1,(1)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记载,总是极尽造谣诬蔑的能事。把一切他们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在革命者的身上。例如许多反动派对太平军的记载,就常看到除"杀人放火"之外,还有什么"东南文物尽矣",什么"发贼去后,荡然无存"。但是在八千卷楼主人之一的丁申所写的"武林藏书录"中,有"丹铅精舍"一条,到是无意之间,透露了真实情况: "塘栖劳经元,……子三。……次格字季言。……季言平居读书时,每置空册于案,遇有疑义,輙笔之。……藏书之所曰月铅精舍;校书之印曰:实事求是,多闻阙疑。……叶廷琯浦西寓舍杂咏诗云:真读书人‘贼’亦钦,纤尘不使讲帷侵;黄巾知避康成里,汉季儒风  相似文献   

18.
在雨花台纪念馆二馆,有一幅约18的大照片,那是1924年我的舅公姚佐唐与罗章龙、王荷波的合影照。望着这仅存的一张舅公的照片和他当年发表的文章及裹着红绸的铁锤,不禁使人心绪难平。舅公姚佐唐烈士1898年生于安徽桐城。清中叶,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史学月刊》2000,(4):148-149
张百熙(1847—1907年),字堃秋,又作冶秋,湖南长沙人。清末“新政”之际任吏部尚书、管学大臣,负责京师大学堂的恢复重建工作。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挚父。清桐城南乡高甸人,“桐城派”后期大师,早年辞官隐退,后主讲于河北保定莲池书院。目前史学界对流传甚广的张百熙“跪请”吴汝纶一说提出了质疑,笔认为有再度考辩之必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方登峄,安徽桐城人,寄籍金陵(今南京市),字凫宗,号屏垢。系方拱乾之孙、方孝标之子(自幼出继方兆及),年十六,补县学生。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贡生,后授内阁中书,迁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以工诗善画名于世。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因《南山集》案受牵连。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春,九卿、刑部议奏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