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功”     
通过对文字、文义及文例的分析可知,西周金文中的"?功"义同"武功",指军事方面的功绩,犹如文献的"军功""战功"等;与金文及文献常见的指"武事、戎事、兵事"的"武功""戎功""戎工""戎公"等含义有别,与作"大功"讲的"戎功"义亦不同。禽簋铭文中的"?"字应释作"?",训"占",所谓"禽有?祝",即伯禽负责占卜、祝祷有功,因而受到成王的赏赐。  相似文献   

2.
陈艳敏 《神州》2011,(9S):32-32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字难写,难读,难理解,总之是难学。说来有理,但我认为,这不正说明了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吗?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母语,大家当然懂的不少,但仔细想来,又似乎不太懂。不过,很多学生却有些满足,不愿深究,而且放弃了母语,学起了外语。外语固然重要,但学好语文似乎更显必要。学语文,不但要想学,还得会学,不但要学好,还得学精。怎么学呢?我认为当练好“三功”。  相似文献   

3.
夏曦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滥杀无辜而背负骂名;也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有过功绩而受到赞誉;还因在长征途中能将功补过而继续参与对红2方面军的高层领导;最终在35岁做统战工作途中溺水身亡.对于夏曦,同他共事多年的红6军团军团长、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肖克说他是“两头好,中间错”.综观夏曦短暂的一生,应该说肖克对他所作的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尹洁 《环球人物》2013,(27):72-73
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认为,研发好产品、开发新渠道、打造优秀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从贵州省贵阳市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习酒厂,有250公里盘山路,要经过一个又一个镇子,经常堵车。7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终于到达目的地。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不是这次封坛大典,很难把记者们请到厂里来。"每年秋季,在贵州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都会进入传统的盘勾  相似文献   

5.
说“来见”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顾铁符先生旧藏甲骨七片,骨片虽小,内容有的却极为重要。关于“宅丘”一片,我另有《说宅丘》一文(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卅周年纪念文集》)论之。此外还有一小片,内容亦好,存两条卜辞说: □来见。□□不见。看字体乃殷武丁时所卜。原骨承铁符先生捐赠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归我所先秦史研究室《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保存。说来也很凑巧。1962年1月,天津人民  相似文献   

6.
说“柙”     
孙机 《文物》1980,(10)
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所出第三十二号遣册简云:"大柙一枚"。案柙字《说文》训"槛也",并非随葬用的器物,所以显系同音假借之字。《文物》1976年第10期所载《考释》谓大柙即大(木大一皿),接近正确。(木大一皿)字《说文》木部谓"酒器也,从木,盔声";而口部"从口,(大一皿)声"的(口大一皿)字,"读若  相似文献   

7.
说“轿”     
正轿子,古称肩舆、步辇、担舆等,由先秦时代的辇舆转变而来。汉朝,达官显贵习惯于乘坐车马,然途经山路车马不便行,有人便想出一个办法,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固定两根杠子,乘着盘坐其上,让人抬着走,形似现在的木板担架,此即为最原始的轿子。故《汉书·河渠书》中称:"山行即轿。"轿在一前一后两人肩上,望去"状如桥中空离地也",所以又称轿为"桥"。两晋时期,因轿子式样酷似车,只是车置轮而手推,轿舁竿而肩扛,遂谓之"肩舆"  相似文献   

8.
向水面投下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这个“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合成一幅和谐的图景。春来时,万木竞发,成了一片绿的海,如果这“海”面上点缀几朵红花,这“点”和“面”又将会是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把这种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是开放的画图,给人以广阔展放的视野;“点”是特写的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说“项梁”     
项梁是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战略家,他培养项羽成长。他性格上具有粗枝大叶的弱点,最终导致他的死亡。项梁之死给项羽成长发展带来危机也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10.
说“出格”     
郑板桥有幅《墨竹图》,上画墨竹数根,以大石为背,笔势纵逸秀劲,且配一段题款:“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故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据说,宋朝文同(与可)是墨竹的第一大家,苏东坡作墨竹,是向文同学的。而郑板桥的墨竹,却打破了正统,“出于格外也”,不仅不画枯木,且“石反大于竹,多于竹”,收到了不落窠臼、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写作文,缺的就是郑板桥的这种“出格”的勇气和独创精神,许多文章大都是“套中文”。  相似文献   

11.
说“至”     
《殷契粹编》一五九○片辞云:"贞(?)三(?)"。(?)字郭沫若同志隶定为(?),无释。今得三证知是至字的倒书。一、《殷虚文字甲编》一七九○片"贞至□(?),吉"。此片至字的箭头向下,下一横略残,字作(?),是"至"字的正书,内容与《粹编》一五九○片完全相同。二、卜辞习见"雉((?))众"或作"雄((?))  相似文献   

12.
说“壖”     
马永赢 《文博》2012,(5):64-67
"壖"在古籍文献中有两重含义,一指江、河、湖、海等水滨的滩涂地;二指城池、宫殿、官署、陵园等重要建筑之外专门设置的缓冲地带,又称为"壖地",具有保护主体建筑的功用,一般不允许侵占,但经许可后可以适当利用。  相似文献   

13.
居延汉简中的“功”与“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延汉简中的功劳文书,过去研究者谈得最多的是“日迹”、“考课”、“秋射赐劳”、“上功”、“积劳”、“以功次升迁”等,但是涉及到“功”与“劳”的关系时都未能深入研究。因为有关的简牍仅记录守边士吏的功劳数目,而缺乏更详细的材料;历史文献也没有很明确的记载。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  相似文献   

14.
说“狼犺”     
说"狼犺"汪维辉"狼"一词,习见于明清小说,辞书多释作"笨重"①,有失允当。且看下面的例子:(1)若不是海船,也着不得这样狼东西。(拍案惊奇卷一)(2)主人登船,一眼瞅去,那舱里狼狼这件东西,早先看见了,吃了一惊。(同上)(3)皆因船只狼,行李沉重,...  相似文献   

15.
说“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玄鸟、帝、商、汤四名是相通的,“商”是成汤灭夏后建国才有的国号,“商”音由“汤、唐”来,字形由帝(玄乌)来。商族自建国后一直自称“商”,武王克商后,周人才改称“商”为“衣”、“殷”。  相似文献   

16.
说“氓”     
在讨论周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形成时,“氓”实在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但过去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原因有二:一,先秦史料中有关“氓”的记载本来不太多,其写作“萌”、“甿”者又有种种争议,因而这类记载在多数先秦史研究者中尚未引起重视。二,五十年代以来,虽有叶玉华、石世奇、谷霁光和唐兰等把“氓”作为一种特  相似文献   

17.
说“瑗”     
玉瑗是璧环类玉器的一种器物类型,其萌芽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应璧、环类器物的解玉之需而产生的。符合《考工记》《尔雅》所记玉瑗定义的实物,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重环谷纹玉璧",与《考工记》所载"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符合若节,应是当时璧、瑗、环三器集于一体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18.
“秘色瓷”本是晚唐时期形成的越窑贡瓷的名称(美称),“秘色瓷”之得名,与越瓷的釉色有关。必须将秘色瓷的问题纳入贡赋、库藏等制度范畴内考察,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作神秘化的推衍。  相似文献   

19.
说“金铤”     
刘国胜 《文物》2012,(1):80-81
湖北沙市萧家草场26号墓遣册22号简记录了1件器物,报告的释文为"金铤一",按语说:"‘金铤’,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可用于货币流通的金银。《南史·庐陵威王续传》:‘至内库阅珍物,见金铤。’出土物不见"[1]。报告的释文正确,但对"金铤"的解释值得商榷。我们可以先看看这座西汉早期墓随葬铜器及其遣册记录铜器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说“会”     
王绍峰 《民俗研究》2003,(2):160-164
“会”,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类似庙会、集市的意思,指人群大量聚集并进行商品贸易以及各种娱乐活动,《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这个义项,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会”的诸多义项只有第26条与此相近: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的意义已经有了发展,并非一定与进香朝神有关,本文以为“会”的这个意义正是来源于“赶会”这个民俗,而赶会的民俗又源自佛教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