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棺墓是洱海地区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对该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洱海地区古化、民族历史的研究,本就洱海地区石棺墓的化特征,经济生活、社会性质、民族属性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志清 《文博》2002,(3):32-36
石棺墓是利用石板或石块制作成葬具,以埋葬死者的一种埋葬形式,它是云南西部地区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洱海地区是云南发现石棺墓最集中与最丰富的地区,该地区包括今禄丰县、楚雄市以西,洱海以东,金沙江以南,哀牢山以北这一广大地区。发现石棺墓的主要地点有姚安县黄牛山、寨子山,宾川县古底;大理市海东,  相似文献   

3.
水陆庵位于陕西蓝田王顺山下,庵内现存三百余平方米精美绝伦的明代彩绘泥塑,是我国泥塑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明代彩绘泥塑群之一。为明确水陆庵彩绘泥塑的颜料使用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显微拉曼光谱仪对颜料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除中隔壁背面重妆区域的蓝色颜料主要成分是普鲁士蓝之外,水陆庵彩塑使用的颜料大多为矿物颜料,包括铅丹、朱砂、铁红、氯铜矿、雌黄和云母等。研究结果将为水陆庵后续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丰富关中地区明代彩绘泥塑颜料类型补充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汉代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的数据库,为跨地域横向对比研究及彩俑的中长期保护和博物馆展出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MINLTA CR-300色度仪、X—Rite Spectrodensitometer密度仪、XTL系列显微镜分析方法,对汉代陶俑彩绘6种颜料层61个样品的色度数据和5件陶俑残片颜料密度值的分布范围和表面显微结构信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在大量色度数据的收集分析基础上,构建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球体色度容差评估结果表明,黑色样品保存较为完好,橙红色色度腐蚀现象严重,橙红色陶俑样品较其他样品分布均匀。颜料密度分析表明,橙红色陶俑腿残片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表面的颜料层较均匀且致密。显微分析发现,5%B72乙醇体系对表面颜料加固中,B72加固剂的分散性好,颜料表面无明显变化,在陶俑彩绘颜料保护过程中,B72-乙醇体系是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5.
乌拉溪乡石棺葬墓地时代自战国至西汉时期。墓室结构独特,陶器、铜器的出土丰富石棺葬文化内容,海贝的出现则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和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6.
汉阳陵彩绘文物多种多样,出土时有些保存状态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些则相反。为了弄清其内部结构原因,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X-衍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4类彩绘文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著衣式陶俑彩绘只有一层颜料层;陶器和木马彩绘由三层构成:灰腻层、生漆有机层、颜料层;(2)漆器彩绘由2~3层漆灰-亚麻布+2层以上生漆+2~3层色漆构成;(3)陶俑和木马上的红色颜料为铁红;漆器的红色颜料是朱砂。研究建议出土时对具有生漆有机底层的彩绘即刻采取保湿措施,并采用防绉缩和加固并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的石棺墓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棺墓遗存,分布较广,并在文化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对岷江上游的石棺墓作了分析,对其分期与文化特征作了探讨。结合文献记载,认为汉代活动在岷江上游石棺墓分布区域的民族为“冉驡夷”,岷江上游石棺墓即为“冉驡夷”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分析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出土彩绘车颜料的种类,使用剖面分析、拉曼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SEM-EDS)三种技术手段对颜料进行检测分析,发现红色颜料是朱砂(HgS),黑色颜料是大漆,绿色颜料是孔雀石[Cu2(OH)2CO3]。颜料的使用有直接单层附着在彩绘车本体上的,也有颜料叠加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辽宁本溪多年发现的石棺墓及其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溪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太子河上游 ,196 0年以来 ,该地陆续发现了一批石棺墓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批石棺墓的基本资料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溪地区石棺墓的流行时间较长 ,经商周直达战国晚期 ,墓中出土的弦纹壶及青铜短剑 ,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钓鱼城悬空卧佛造像系创作于晚唐时期的一尊巨型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但造像保存现状较差,存在颜料脱落、酥碱粉化、起甲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了解悬空卧佛彩绘颜料层的成分与结构,采用金相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多种现代方法与技术对彩绘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红色颜料为铁红、铅丹;蓝色颜料为群青;绿色颜料为碱式氯化铜;青色颜料为墨绿砷铜矿;白色颜料为硫酸铅;局部有贴金。结果还表明,该造像历史上曾多次重绘。本研究成果以期填补钓鱼城悬空卧佛研究的空白,同时为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弦歌台又被称为绝粮祠,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呈现东西对称,现存建筑的规制为三进院落,从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戟门、大成殿、弦歌书院。大成殿作为弦歌台最核心的建筑,外观气势宏伟,彩绘精美绝伦,是我国东部地区规格较高的孔庙建筑之一。弦歌台大成殿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彩绘表面出现了褪色、龟裂、颜料脱落等多种病害,彩绘修复工作已成为当前文物保护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工作对彩绘样本的层位和形制进行详细分析,从剖面和表面等多角度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大部分彩绘样本由内向外的结构依次为基底层、地仗层、颜料层,蓝色彩绘样本所使用的地仗层为传统的单披灰工艺,与之不同的是红色彩绘样本为无地仗彩绘,红色颜料层直接绘制于基底层上,推测这可能与时代的发展及工艺的变化有关。为了更好地服务文物进行科学保护,需要了解大成殿彩绘颜料成分及制作工艺等。采用超景深微观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显微拉曼光谱分析等现代技术及方法,对彩绘颜料样本进行了层位结构、微观及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制作工艺上,大成殿彩绘颜料层剖面多为两层以上叠加,是明显的重层彩绘,说明历史上至少经历过两次以上重绘。同时发现大成殿彩绘颜料层既有重...  相似文献   

12.
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分析与修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深圳博物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的矿物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这批俑的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为铅丹、朱砂;黑色颜料为无定形碳黑;白色颜料为铅白和高岭土等.同时,将其与陕西省内相关地区的彩绘陶俑或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得知其所使用的颜料与后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这批人物俑的保存现状,遵循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其实施了表面附着物清理、拼对、粘接、修复补全等保护修复技术措施,使其恢复了原有面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17件样品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铜器以红铜为主,少数为Cu-Sn合金。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铸造、铸后冷加工等,制作工艺相对单一。3件编钟均为Cu-Sn合金,并且锡成分具有等比递增的现象。兵器矛经过鉴定后说明由于墓主身份的不同,随葬的矛也有实用器和随葬器两类。农具锸和工具锥和凿的鉴定表明有冷加工或使用过的痕迹,可能曾是实用器;而农具锄经鉴定并没有在农作中使用过,仅作为随葬品,进一步证明随葬铜锄是青铜时代滇西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分析表明,当时已根据不同器物的用途进行了不同的制作和加工。本研究结果对研究滇西青铜文化及金属技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色度仪、反射密度计和显微分析技术,对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各种颜料层的色度、密度和颜料表相的显微结构信息,获得各种颜料的色度分布范围,表征出彩绘颜料层的密度和风化状况,关联分析了颜料密度与颜料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为颜料层表面的色泽评价提供定量化评价,为陶俑彩绘颜料保存时间尺度的评估提供分析数据,为陶俑彩绘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思德  蒋斌 《南方文物》2003,(2):84-86,95
2002年3月22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岭门农场职工在平整耕地时发现两座石棺墓,并出土了一些随葬品。不久县文化文物部门获悉后,会同县公安局、岭门农场及农场派出所等单位到达古墓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报告省文管办。同年4月3日,受省文管办委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人员也前往现场进行考古调查。我们抵达现场时,古墓已被夷为平地,两具石棺也被挪到他处,棺内尸骨已就地掩埋,出土遗物被职工拿回家中,后经当地公安部门追缴回来,文物现藏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滇西石棺墓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乃至东南沿海台湾一带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它是利用石板或石块作成葬具棺,以埋葬死的一种形式。云南是石棺墓的主要分布区。滇西是云南石棺墓最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的石棺墓已达400多座。  相似文献   

17.
西安南郊集中发现了4座唐代壁画墓,时间跨度为初唐至晚唐。为了解这些唐墓壁画的黄色颜料类型,通过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颜料成分。结果显示:初唐、盛唐、中唐三处壁画黄色颜料为土黄,一处晚唐壁画黄色颜料为钒铅矿。钒铅矿颜料的应用是继西安理工大曲江西汉墓、西安唐代韩休墓壁画中发现的又一使用实例,该颜料至晚唐仍有使用,为研究钒铅矿颜料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的应用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补充依据。同时结合文献调查,推测所使用的黄色颜料可能均为就地取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徐显秀墓壁画的颜料成分和制作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墓葬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颜料均为无机颜料,红色颜料主要有铁红和朱砂;黄色颜料为密陀僧;黑色颜料为炭黑;灰色为碳酸钙和炭黑的混合物;白色颜料有碳酸钙和含砷铅矿物,其中碳酸钙既为地仗层,又做颜料层,另外墓道白灰层则主要为石膏。分析结果为了解北齐时期墓葬壁画颜料的时代和技术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13日,静宁县新店村发现古墓葬一座,甘肃省博物馆参与了随后的考察与修复论证工作。根据相关考古资料,结合彩绘砖所绘画面内容,确定新店村发现墓葬为宋代墓葬。从调查结果看,因墓葬坍塌及多次渗水影响,彩绘砖胎体残损、断裂严重,因覆盖淤泥致使画面漫漶不清;加之发掘现场环境温度较低,致使出土彩绘砖严重冰冻,造成部分砖胎体结构边缘脱落、裂隙,引起表面彩绘的剥落、脱落。此外,恶劣、开放的保存环境,随着温、湿度的不断波动变化,将会频繁地加重胎体腐蚀病害的发作,所以急需实施科学、合理的修复和保护处理。针对彩绘砖保存现状,专业修复人员制定了合理的保护方案,提出了科学的修复方案与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顾文婷  王佳  魏彦飞  陈国科 《文博》2023,(3):100-108
慕容智墓壁画发现为研究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等问题提供重要实物资料。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拉曼(Raman)、X衍射(XRD)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方法,分析了唐慕容智墓出土壁画的颜料和制作工艺。结果显示慕容智墓壁画颜料原料为铁红、铅丹、碳黑、靛蓝、方解石;壁画结构分为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三部分;绘制壁画过程中,采用颜料加动物胶进行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