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入关前满族宫廷音乐概说佟悦自后金建立至清朝入关前,是明末女真各部结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后,在新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初期阶段。在继承女真族音乐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中形成的满族音乐,也是从这一时期起步。由于后金(清)是以满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故此...  相似文献   

2.
满族入关前后的萨满教张树卿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不仅哺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满族,也孕育了具有其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萨满教。萨满教在满族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满族人关前后的萨滴教变化,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一、满族入关前的萨满教满族入关前是指1...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崛起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它建立的清政权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宏伟的篇章。其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人关前和入关后两个阶段,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历史,总的发展趋势是满文化融入汉文化的浩瀚大海。至今,满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已寥若晨星,但纵观其两大阶段,民族发展与融合的过程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结果。入关前的一段时期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试就这一阶段满族与其它相近民族交流及融合的状况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祭天是人类大多数民族都曾有过的礼仪。但是由于时代、观念、文化的差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清入关前,满族的祭天活动跟汉族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满民族原是元旦堂子祭天,汉族则是冬至圜丘祭天。清入关后,在祭天礼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清会典》上规定:“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  相似文献   

5.
朝珠是由满族人独创的官制服饰品,为历代官制服饰所独有,体现了清朝官制服饰的独特之处和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朝珠的起源为女真贵族承袭于汉族佛教用品,经清入关前使用和佩带,至入关后逐渐形成规制,最终于清中期成为皇帝、后妃和王公大臣、文武官员的服饰品.清代朝珠本身具备了汉族、满族两种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与研究价值.本文除对清代朝珠的起源、发展及定制做以研究外,还对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清宫朝珠予以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因此.满族化在我省化建设中举足轻重.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满族发祥地,努尔哈赤在此建立后金政权,在这里留下了清入关前大量物古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新宾满族自治县政府加强对清入关前重要物古迹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成为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几年着重开发建设了永陵、赫图阿拉两个清前遗迹和满族风情园、猴石森林公园,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7.
封面满文书影──《满文老档》穆林《满文老档》是额尔德尼、达海等奉敕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180册。记载了清入关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被誉为关外时期满族的“大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弱小的、单一的女真族到新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满族医学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发展史,也都有自己的医学发展史,只是后进民族早期医学缺乏文字记载,医学史是以口碑形式传承于民间,多有失传,致后人引为憾事。正因如此,满族医学发展史资料显得缺乏,几乎无人研究。近年个别学者,不辞辛劳,开了好头。本文拟借鉴于此,并稍加考究,或许有益于推进这个课题的研究,以利于弘扬满族文化。一、满族入关前后医学综述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满族早期医学是适应环境摸索出来的生存科学。满族入关前后的医学大半起于植物、动物食疗和山水等环境保健方面。如东北的贯众菜,加食盐,或加醋…  相似文献   

9.
满族入关后,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满汉文化从碰撞走向相互融合.在形成满汉文化融合的同时,满族仍然保留了许多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婚姻习俗种种.就是这种文化特色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恰喀喇、瓦尔哈、库雅拉等部族的婚俗以及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的水上婚、林中婚等婚姻形式的回顾,论述满族婚姻自然淳朴特色;在回顾满族民间淳朴婚俗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研究满族或者是汉族的婚俗之中,看到了满汉历史文化已经互相认同的一面.由此认识到: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清入关前满族风俗,以进入辽沈地区后的满族社会为载体,是在明末女真各部于新环境下聚合、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它既保持本民族旧时代特征,又带有新文化模式影响的色彩,对研究民族习俗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变异颇具价值。本文试对这一时期的丧葬风俗加以探索,以通过带有典型意义的局部,为深入认识满族早期礼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取名既是一种民族习俗,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人名中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习尚、文明程度、伦理观念、宗法制度、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满族入主中原后,受汉族的影响,在取名上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入关后的满族在习俗、文化方面发展变化的某些状况。本文考察满族入关后在取名习俗、名称观念上的各种变化,以及旧有取名习俗的维持和保留状况,力图从中揭示满族入关后在崇尚、礼俗、伦理观念、宗法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一些情况,总结某些带有特征性的现象。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先民已形成了许多节庆习俗,且见于诸多文献记载.随着与汉民族交往的加深,尤其清兵入关之后,满族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文化,同时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满汉历史文化结合的岁时习俗.  相似文献   

13.
在古老的民俗信仰中,对大自然的信仰几乎占据着全部信仰的支配地位。特别是在一些发展阶段处于人类社会较早期的民族当中,自然崇拜往往统治了整个生活。满族尽管在一六四四年五月入关后很快全面吸取了汉族先进文化,并对人为宗教也开始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信仰,但是,在一五八三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兵后的六十年间,满族信仰仍处于原始信仰范畴。从大量满文档案中的民俗实录看来,满族兴起形成时期的民俗信仰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不论这时汉族的佛教,道教和藏,蒙族的喇嘛教怎样向辽东渗透和影响,然而满族却依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满族是一个以渔猎经济为主,以农业、采集为辅的民族.在入关之前,满族及其先人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喜吃猪肉、粘食、甜食与酸菜的饮食习惯;在婚姻和育儿方面具有骑射民族的特点.自入关后,与汉族杂居相处,其生活习俗对北京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的近三百年间,满族人民除了聚居在东北三省,为兵为农,固守乡土之外,也有一部分人“从龙入关”,或服官,或披甲,有的驻防重镇,有的驰骋疆场,人数之多,地区之广,远远地超过前代王朝,从而在民族上、文化上、生活上出现了广泛地融合。其中满族大户著姓的世系源流、分合迁徒,因为有文字记载,可以整理出一条脈络分明的痕迹,不仅为家族史研究的对象,也能为满族史,地区民族史,一代少数民族风貌提供佐证。马佳氏是明清时代的满族著姓之一,略述其氏族源流世系,供研究满族史的参考,兼补正史之不足和讹误。  相似文献   

16.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以下简称《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17.
满族入关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入关前,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的民族,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汉族传统文化在满洲贵族中虽有影响,但根柢并不深。满洲贵族以武力征服中原后,要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  相似文献   

18.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在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中,不但建立了少数民族中统治全国最长的一个封建中央王朝,而且对于中国现代版图的形成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清朝1644年入关后,满族加深了和汉族之间的联系和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满族人那种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融入了汉文化的色彩,这种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官僚体制、土地经营、军队的建制和文化等方面。以至于有人说"满族汉化"了。但是我认为满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是双向的,这种融合是推动了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19.
巴克什是满族历史上第一个文人群体 ,在太祖、太宗时期 ,他们创制满文 ,翻译汉文典籍 ,是满族文化的先驱 ,也是满汉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时 ,他们身兼军事 ,建树军功 ,在关外时期的后金 (清 )政权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巴克什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加之后金 (清 )政权文化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及大量汉儒臣加入 ,在清入关前后 ,巴克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20.
满族在崛起时期就与佛教发生了较密切的关系。至清军入关前后,佛教对满族上层统治者已有了较深的影响,并对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欲清其流,必求其源。我们稍探满族先人——女真人时期的佛教,便可知道它对该族的影响。一明代女真对佛教的崇奉元、明时代佛教在东北地区传播益广,影响日深,尤其对明代女真的影响是来自多方面的。如果说,金代女真人受佛教的浸染,是徙居燕京之后渐成习俗的话,那么,进入明代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