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由政治体制、信用法律制度、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金融生态因子组成。针对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信用环境和法律制度建设、提升中介机构专业水平,加快企业客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庞香萍 《攀登》2008,27(4):91-94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进程,必须高度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切实解决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以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相似文献   

3.
余敏 《旅游纵览》2013,(12):240-241
从金融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选取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行为、法律环境和科技教育五个方面十二个指标的相关数据,建立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贵州省九个地市州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结果显示,仅有两个地市综合得分高于平均水平,而其它七个地市州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较差,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特点,提出了改善贵州金融生态环境的意见。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步引起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排斥逐渐问题引起金融地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对金融排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金融排斥的现象、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体上,对金融排斥概念界定有所拓展;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分析逐步由"接触性"和"使用性"排斥研究向综合排斥研究方向发展;并从金融供给的地理排斥、金融需求的社会经济排斥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排斥等多维视角阐释了"为什么被排斥";最后对金融排斥易导致的金融公平缺失、贫困加剧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趋势,并指出中国金融排斥的研究应加强对排斥的不同群体、不同空间尺度与空间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地方金融工作的好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也会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笔者认为,二轮志书金融编要避免单纯而平淡地记载金融业内部业务,要把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联系起来写。把金融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开发联系起来写.要在编目和内容上鲜明地反映金融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而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金融发展及其金融制度建设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这是日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明治维新后日起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战争金融能力则是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的金融支柱。发展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需要重视金融发展及金融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程彩霞 《神州》2012,(36):216-216
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努力转变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等促进我国现代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良 《人文地理》2004,19(6):6-10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盱眙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立体种植型、观光生态型、规模开发型、庭院生态型,农林牧副渔综合型。着重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指出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要充分考虑山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因地制宜,实现从生态环境资源化到县域经济生态化,树立全新的观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丘陵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诗源 《攀登》2012,(2):121-126
金融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已被各界所认可.本文以协同学为视角,首先阐明了县域金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和机理,然后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对其县域金融与经济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两者不能协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构建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5,(6)
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和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区域性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和运作不仅可以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从供给端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区域科技金融产品供需失衡等问题,进一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拟对传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模式进行"流程再造",通过模式创新来构建新的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是全国金融改革五个试点城市之一,金融改革又是1986年全市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半年多的时间,金融改革紧紧围绕"筹集资金、融通资金、盘活资金、管理资金"这个主题,注意把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结合起来,为经济改革服务;把金融改革与其他经济杠杆部门的改革结合起来,运用经济手段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恢复银行的传统业务与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结合起来,支持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初步收到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在县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朔州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朔州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并针对生态环境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重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最后就生态环境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常志霄 《攀登》2010,29(3):10-16
本文以1985-2005年的经济数据和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未来趋势,并着重从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与贸易结构、资本流动、区域经济的货币金融相关度、区域一体化的福利效应和推进一体化的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汪永臻 《丝绸之路》2014,(18):74-75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经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众多不利影响,如何处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我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综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历程,并在阐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定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二者发展的一些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吴焕新 《攀登》2006,25(6):92-9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和区域人口转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理论及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发展历程和特征;从资源环境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应遵循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全面深刻认识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特征,加强循环经济“三大体系”建设,以全面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集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集聚属于服务业集聚范畴,既与制造业集聚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金融集聚的研究主要依托于区位理论、集群理论和金融地理学。区位理论是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集群理论为金融集聚提供了研究范式,金融地理学的发展为金融集聚研究带来新的动向。金融集聚的现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集聚的动因、类型、效应、模式的探讨,以及金融中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发展布局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应重点加强对金融分支行业和微观区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涪陵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做法,但是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诸如:生态文明理念弱,生态保护意识差;环保产业发展遇瓶颈,单位GDP能耗水平居高不下;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生态质量恶化;水质污染日趋恶化,城乡污染日趋加重;工业污染治理薄弱,生态文明建设动力不足。结合市情、区情,提出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构建协同创新参与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力推生态示范创建;确立以生态原则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加大环保资金专项投入力度,实现生态与扶贫和谐发展等几点思考与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蕾 《风景名胜》2021,(1):0272-0272
切实做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应将改变农村风貌作为核心内容,积极发展现代林业经济,让林业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因此,如何深入推进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现代林业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与互相促进,各部门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当地现代林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因地制宜的调整当地现代林业结构,全面发展乡村林业经济,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快速的提高。基于现代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特点,不仅仅从农民经济水平提升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价值,还应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等现代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确保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植 《攀登》2012,(3):1-2
为深入推进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言献策,2012年4月24日由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办公室、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林业厅、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协办的“三江源的新希望:走向绿色经济与治理”研讨会在青海省行政学院召开。来自省内外二十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科研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共话三江源的新希望。现将研讨会上10位主旨报告人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