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慧良 《神州》2012,(18):162
随着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印刷书籍早已不再是唯一记录人类文明与历史的方式,其信息记录功能也在逐渐淡化,更加突出的则是书籍自身所拥有的审美与愉悦功能。因此,目前许多书籍设计师立志于书籍形态的设计,并从设计范畴的界线延伸到新的媒体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2.
张媛 《神州》2013,(12):210-211
从造纸术发明至今,飘着油墨清香的纸质书籍已经陪伴了我们千年之久。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大量普及,电子书籍出现了,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新的方式。然而纸质书籍并没有因为电子书籍的迅速发展而衰落,而是以它独有的形态展现出惊人的美。  相似文献   

3.
宋元鹏 《神州》2012,(20):206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都是一门艺术,本文结合在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中所得的经验,将其要点与内容进行结合,将其艺术和工艺进行完美的结合,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来提高设计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4.
刘素平 《神州》2012,(36):228-228
对于设计对象的更进一步认识引起对有关图书设计称谓的变化,本文笔者将具体解说书籍的特征以及设计师可以操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冯巍 《神州》2012,(18):173
书籍艺术在我国的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被世界所赞叹。我国的很多临国,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吸收了很多的精髓并且结合了本国的文化而发光扬光大的。西方人也从东方的艺术瑰宝中吸取了一些文化,融入到了西方文化中去。在中西方融合以及相互影响下也给书籍装帧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中,文字和图片在书籍装帧的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地位,图片作为书籍装帧中的一个符号现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我们通过图形和文字有效的组合起来,使书籍装帧在版面上的编排更自由灵活、前呼后应,富有文化的意韵,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美。  相似文献   

6.
守旧不思进取的书籍设计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对常规书籍设计的正确判断能力,其设计出的出版物与常规的书籍设计背道而弛,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远远滞后于社会应用技术之后。要提高设计水平的关键是与时俱进,适时地调整课程,并且采用书籍设计软件加教学实习基地的方法等,使得学校书籍设计教学课与社会的应用技术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箧和笥均是古代竹制盛放物品的器具。本文运用考古发掘资料和传世文献相互对照,对箧和笥作为先秦两汉时期简帛书籍盛具的功用作了考实,进一步探究简帛书籍的收纳方式。  相似文献   

8.
贾琳 《安徽史学》2018,(2):50-60
作为清季知识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官、报人与士子三大群体在清廷"科举改章"之际围绕科场书籍从行为层面到思想层面发生着不同面向的转变:清廷颁布"改试策论"谕旨后,绝大多数省份出现了"房官录用不敷"情形,不同层级的考官普遍更新和选购一些新式书籍以应对知识短缺与职位需要;报人则采取招股印书、刊登广告等方式应对"科举改章"后考试书籍变更带来的商机;士子在"科举改章"后对于传教士的科场赠书由拒斥到接纳,而在应试士子"卖书"尤其是"买书"行为的背后,又折射出各省士子在中西书籍阅读种类与阅读数量上的总体差异与各省士子知识水平上的分化程度之大。与此同时,此一分化过程中还孕育了新的政治与社会变革元素,这又反过来使得清廷不得不通过厘定文体与查禁书刊的方式对"科举改章"后出现的书籍歧变与知识"乱象"进行政治管控和强力干预,而清廷"科举改章"的复合效应及其内在张力也于此毕现。  相似文献   

9.
刘容 《东南文化》2021,(6):157-163
为激发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活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博物馆文创联盟应运而生.博物馆文创联盟以博物馆联盟为形式基础,经过以博物馆商店联盟为代表的雏形阶段,通过与其他单位跨省、跨界联合发展,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成果和助推剂.未来,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出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可能会出现全国统一的博物馆文创联盟平台;二是...  相似文献   

10.
各级行政区域的窗口性概览读物,应该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来编纂。编纂中应发挥地方志的优势和长处,突出地方特点、时代特征和人文特色,以通俗读物的形式,服务普通大众。中英双语版《成都概览》的编纂出版,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单日 《神州》2013,(34):14-15
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国梦”文化方面的主旨思想,该文从设计的维度去阐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设计文化的反思,其次,是在设计文化反思的基础之上,中国本土化设计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显现与生成,最后,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国设计之路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唐山博物馆除积极开展博物馆业内的馆际交流之外,还加强了同文化系统内其他单位的合作、同教育系统的合作、同旅游系统的合作、同社会团体的合作以及同观众的合作,改善了博物馆资源有限的局面,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互动,更好地满足了所在地区民众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实践证明,开展多渠道、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实现文化共享,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和综合效益,对于中小博物馆而言,尤其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3.
张磊 《旅游纵览》2013,(9):266-267
汉字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从古传承至今,对中国社会的变更,对中国人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汉字思维是意象的,设计思维属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在汉字思维的影响下呈现出包容、兼并、诗意的特点,它不但对设计的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设计过程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中国文化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多元一体文化,而其中的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则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结合的文化,也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结构。由于中国文化随  相似文献   

14.
园林展起源于西方国家,旨在通过展览的方式,促进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园林展纷纷在各大城市举办,不仅带动了园林、园艺事业的长足发展,更为举办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园林展在中国的红火发展,展园的规划设计和后续利用也成为摆在设计者面前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立足于园林展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从选址、主题的选择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对园林  相似文献   

15.
郑志勇 《风景名胜》2020,(2):0070-0070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建筑的实用性上,而是更加看重建筑的生态性与美观性。现代设计中,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二者的有效融合方式也是人们的关注点之一。文章就分析了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发展及意义,阐述了两者关系,并结合我国建筑设计现状提出了二者融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夏颖 《风景名胜》2021,(6):0133-0133,0135
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功能性,而是开始更多的关注美观性与舒适性。通过将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进行融合,能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促进人文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文章从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出发,综合分析二者的融合方法,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期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当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后,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只要做到实用就可以了,但现在需要兼顾美观和实用.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多园林设计中都是增加了景观建筑,以此作为园林的点缀,让园林从整体上更加具有艺术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  相似文献   

18.
新方志续修的篇目设计方面的继承与创新,以《宾阳县志》为例,阐述了要注意体现正确的指导思想,注意与前志衔接,搞好条目设置,突出地方、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在满汉杂居的东北, "旗户"地主与"民户"地主之间在土地经营管理及日常生活交往中形成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民族心理表现出"常态"与"变态",满汉民族文化在碰撞磨合中既相互吸纳又交融共生.  相似文献   

20.
刘庆星 《风景名胜》2021,(6):0131-01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进程,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中城市主街区设计为重点关注项目。以合肥市包河区罍街四期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对该街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深入探究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街区设计理念与方法,以便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