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璐 《神州》2012,(17):8-8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代表作。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剧本中的人物夹杂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反应在作品中众人物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中。  相似文献   

2.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中,有一个隐藏在作品背后的重要背景——德国威登堡大学。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里是培养哈姆莱特成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基地。但联系莎士比亚时代德国威登堡大学所侧重的教育内容,当时这里所进行的宗教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再重新考察《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与路德宗神学的诸多相通之处,就会发现,威登堡大学对哈姆莱特产生的重要作用,正体现在宗教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3.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文学家、历史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七部喜剧、悲剧和历史剧。其中他的历史剧在英国乃至于世界剧坛上名噪一时。他的十部历史剧取材于13至16世纪的英国历史,以英国几个著名的国王为主题,翔实地、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时代的国情。这十部历史剧主要反映了英国诸王朝互相倾轧、争夺权势的复杂内幕、英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人文主义思潮的史实等。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动态、王朝更替、宫廷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复杂历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华 《沧桑》2010,(5):252-253
《奥瑟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两部著名的爱情悲剧,这两部剧中的女主角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被刻画地栩栩如生,她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她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她们的奋斗与抗争,弱点与瑕疵再现了当时生活的矛盾及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方面不同角度的分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李尔王》中主要人物李尔的形象,探讨李尔作为君主和父亲双重身份的丰富形象内涵,并结合情节的发展透析李尔的表现、经历、结局以及对于现实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琳 《神州》2012,(34):2
《李尔王》显示了莎士比亚关于物质需求和精神升华的矛盾,文艺复兴要求解放人性,但是过度的解放却又导致了物欲的横流,这使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莎士比亚陷入矛盾,《李尔王》的结局正是这种矛盾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蕴,概括出《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在审美意义上对传统悲剧的超越,最后对中国式悲剧生态电影创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海彥 《神州》2012,(32):4-4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文学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有人认为这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李尔王》主要围绕着李尔和葛罗特斯两家人的人性和权益展开。其中人性主要包括爱、欲望、道德。而在爱中主要是父子之爱、君臣之爱j男女之爱。面对这一切复杂的感情,他们不同的对待方式使他们的命运发生改变,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吴小华 《神州》2012,(13):318-318
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曾禺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很大程度受益于莎士比亚的影响。本文结合高中语文人教版编入的莎翁和曹禺的部分戏剧作品,论述了莎士比亚对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三方面的影响:一是主题思想上的影响;二是悲剧类型上的影响;三是艺术风格上的影响。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使曹禺受益匪浅,为汇入世界戏剧之流的中国现代戏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田甜 《神州》2014,(18):11-13
复仇是人们在法律成熟以前解决仇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作为一个基本的文学母题,古今中外均有大量包含复仇情节的文学作品出现。本文从法律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古希腊复仇主题悲剧和莎士比亚复仇主题悲剧中的所流露的法律观念的继承与演变,来探讨西方两个戏剧繁荣时期的剧作家在法律影响下对于复仇行为描写的变化。并以两部经典且相似的复仇悲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特斯与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的差异之比较,提出对于哈姆雷特延宕性的法律角度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令现在的大多数人感到奇怪,我喜欢读莎士比亚,尤其是他写的悲剧。什么是悲剧?1922年,冰心先生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上说,悲剧意味着自由意志的选择。二十世纪初,正是我们国家民不聊生,兵连祸结的时代,有识之士纷纷塑造英雄人物,以唤醒我们的民族,而英雄人物的文学承载,就是悲剧。文艺作品的美,单就语言与表达技巧去分析只能流于表面,本质的美在于引起“观众”心灵的震撼。悲剧的美也不在于情节以及演出时的舞台效果,而存  相似文献   

12.
胥润芳 《丝绸之路》2010,(14):52-54
《雷雨》自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以来,尤其是在1935年被搬上舞台后,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历演经久不衰,并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非同寻常的青睐。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深刻的悲剧艺术。《雷雨》广泛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等的影响,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悲剧冲实,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莎士比亚的重要戏剧中,在伟大的希腊悲剧中,总会存在一个冲突,存在一个主角,或者说英雄,还有一个与英雄对抗的大反派。在《李尔王》中主角是李尔王,反派是那两个忘恩负义的女儿。在《白鲸》中主角是亚哈,而反派就是白鲸,或者说亚哈强迫白鲸成为他的对手,与他对抗。本文从人物形象设定角度入手,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与梅尔维尔的《白鲸》做对比分析,探讨莎士比亚对梅尔维尔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雪燕 《神州》2013,(1):179-179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誉为“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情节,夸张的描写,凝成一部浪漫主义悲剧巨作。本文就书中的一种美、一种善分别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侯雯 《世界遗产》2012,(3):88-93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那么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除了《哈姆雷特》,我最喜欢的是《麦克白》。同莎翁历史剧及其他一些侧重悲剧事件和探索哲学问题的作品相比,这部剧着重描写的是人的感情和心理活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剧本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但我认为这部剧终究只是  相似文献   

17.
徐星 《沧桑》2008,(6):233-234
本文以满清贵族词人纳兰性德为研究对象,论述他与其所表现出的悲剧情怀看似矛盾实则必然的联系。本文以其悲剧情怀形成的原因为切入点,从他的事业、爱情、友情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他的悲剧情怀深重的原因,以管窥这一清初风靡词坛的词人复杂而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李建秋 《神州》2014,(14):8-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探讨人性最为深刻的一部。主人公麦克白因为受到别人的权诱,从英雄最终沦为部将的刀下亡魂。许多批评家也因此对其惨死的原因进行过多种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麦克白的死亡原因进行扩展性解析。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人文主义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对人类文化属性的强调,人文主义把人性视为文化的产物,并将其与自然置于强烈的对比和对立关系之中。此种人文主义观念对于人类正在遭遇的生态危机有一定关系。但是人文主义并不因此而应该受到完全否定。问题的出路不在于人类文化的重新自然化,也不在于自然的文化化,而在于寻求一种将人性看作自然与文化之合成的新人文主义。借此,人文主义能够将其对自然的传统理解作为人类文化成就的潜能保持下来。同时,它还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跨文化普遍性,使人类能够在保持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分享共同人性,重新认识人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人文主义精神在教学中的最终效果体现指标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中学教师,一定要结合人文主义精神教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