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莉  孙豪 《黑龙江史志》2012,(16):56-57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经济矛盾在转型时期的集中涌现,加之现实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迟钝,个体转而通过网络平台来传达自我的利益诉求,这便给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温床。一些现实中出现的公共事务或议题,在网络中得到及时的反映和高度关注,经过网络媒体、网民以及传统媒体等力量的聚焦与放大,极有可能打破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转化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破坏性的现实性群体事件,可能会对社会秩序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模式及发展规律,及时妥当地疏导网络舆论,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南方人物周刊》2013,(6):11-11
民进党重量级人物谢长廷开设新浪微博账号,一转眼就不见了。谢长廷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尴尬地说:“可能是骇客(黑客)入侵吧。”微博上大陆网民的反应可麻辣多了,有人调侃谢长廷一天就变成“谢停封”、“泻停封”,更多人批评相关单位把大好的统战机会给搞砸,并放大台海两岸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博学 《神州》2013,(35):278-278
自2010年我国微博的出现,由新浪微博引领的微博行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广大网民可以利用微博实现网络问政、社会救助和信息传递等一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但是这其中也产生了许多公共风险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压力。为此,笔者将进一步分析如何对微博语境下的信息传递进行公共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4.
刘晗 《文史博览》2013,(4):63-66
社会化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学界、业界的精英们对于新媒体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微博(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是当今最主流的大众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分析公共事件在新浪微博上舆论的缘起背景、特性特点、方式方法、效果大小等,并从网络舆情角度出发,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的作用机制,从而探讨微博之上舆论言语的生态环境,以期为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应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钓鱼岛事件之微博舆情问卷调查为例。  相似文献   

5.
刘基本 《丝绸之路》2012,(10):116-117
2011年中国社会维稳形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社会冲突的燃点降低,群体性事件频发并向暴力骚乱方向发展;压力维稳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刚性维稳结构也更加固化,维稳成本成为地方政府的巨大负担。在“稳定压倒一切”的背景下.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以广东“乌坎事件”为典型代表。这些事件显现出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新的趋向:由自发松散趋向于组织严密。由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趋向于社会骚乱。这些新趋向的出现一方面会给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众公民意识增强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再一次证明维权才能维稳,政府应当正视和正确对待民众的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一天之内,一则“水泥墙中出现老砖墙”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上万次——它为什么引起了人们如此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0,(43):10-11
如果不是最近的那场骂战,我大概不会去看周立波的微博。 虽然后来更多被提及的足“网络公厕论”,但最初的引爆点大概是那两条说上海火灾的微博。周立波同时做了两件在网络世界不受欢迎的事:表扬政府的“快速反应”和说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很难过”。前者被骂献媚,后者被视为煽情,引起了网民对另一位曾经含泪的上海人的联想。  相似文献   

8.
利益格局变迁与非直接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海军 《攀登》2009,28(3):55-60
利益冲突是引起现代社会冲突的两种基本因素之一,阶级意识(阶级认同)是阶级社会中从阶级矛盾到阶级冲突行为发生的关键环节。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平感是现代社会冲突行为发生的主要中介变量。当今中国群体性事件增多,折射出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点,反映出利益相对剥夺感群体由对物质利益分配的不满转向对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理念的怀疑,这将会直接削弱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尽管大众媒体和网民都非常关注伍皓,关于他的话题连绵不断(最近的一次,是4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演讲时遭遇网民扔五角钱的“行为艺术”).他的微博曾经中途“自杀”,但目前仍然达到近9万个“围观”.而体制内对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  相似文献   

10.
马宇鸿 《神州》2013,(10):24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吃饭、睡觉,微博",看似夸张,其实是对当今很多人的真实写照。网易、新浪、腾讯等网站都有微博空间的开通。简单讲微博就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微型博客,它具有传统博客的一些特质,但它最特别的也是它最受欢迎的一点是可以即时的发布消息。微博越来越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很多人通过微博迅速的提升着人气。本文将要通过一些网络事件,简单剖析微博时代媒体的重要性,及对传统媒体所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政体制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两权分立的总统制式的分权制衡宪政体制。在实践中,临时政府与参议院之间出现了两次比较大的矛盾冲突:借款事件和定都之争,但两次冲突都在体制内较好地化解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政体制还不完善,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基本架构和运作是良好的,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党统治北平的起初两年中,北平市党部领导的民众团体商民协会以中下层商入的代表自居,积极推动民众运动,与北平商界上层发生了两次激烈的冲突。在冲突中,国民政府和北平地方军政当局与商界上层站在一起,反对市党部及商民协会的主张,双方呈对垒态势。市党部与商民协会由于没有实际权力,其目的常常难以达到。国民党中央对市党部的要求则虚与委蛇。中央、地方各党政机关对这些纠纷的态度和处理手法不同,缘于国民党内存在着新旧之争、党政之争,其根源是“打天下”、“坐天下”的路线之争。  相似文献   

13.
胡圣方 《丝绸之路》2011,(24):61-62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场中网民互动关系,发现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间的联系是松散的,整体舆论受少数主要网民影响明显,且少数网民间存在相互支持的现象,表明网络群体事件中意见领袖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谢玲玲 《神州》2012,(25):134-13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的特殊的形式。其新的走向呈现出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化,主体日渐多元化,组织化严密,行程日益"合法"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等趋势。本文由此而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走向和危害,为网络群体事件的治理和研究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类型微博舆情时空分布关系的差异性及其地理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浪微博转发行为作为舆情时空分布的研究对象,分别选取4·20雅安地震事件代表重大社会舆情、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代表公众生活舆情、郭某某事件代表网络热点舆情3类案例,总结不同类型微博舆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性,进而透视客观存在的地理规则。研究发现:①3类舆情事件微博转发量的时间分布分别表现为:长尾型、山峰型、多个时间段上的波浪型。②与时间轴对应的空间分布呈等级结构,信息扩散节点城市等级(转发量)结构还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伸缩变形或与距离衰减形成叠加关系,3类事件分别表现为:延续传统规律的“始终金字塔”结构、在相对较长时间过程中具有范围伸缩的“始终金字塔”结构、距离衰减影响下的“始终金字塔”结构。城市规模效应主导和距离摩擦阻尼效应影响构成网络信息空间分布的基本地理规则。③微博舆情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与事件类型有关,并与不同微博用户的作用有关。微博用户的不平衡区域分布和其跨区域流动对信息空间分布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昆 《黑龙江史志》2011,(11):31-32
92年前的一场“问题与主义”之争,引发了一场的广泛讨论。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大家的看法相去甚远,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通过第三只眼来分析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根本原因,阐释具体的论战,以及事件的性质和意义,从而试图还原历史的原貌。  相似文献   

17.
孙华 《中华遗产》2007,(1):32-35
2006年绝对是文化遗产大热的一年。关注遗产,保护遗产,业已成为现今最为时尚的话题之一。 这一年,文化遗产领域发生的大事小情让我们真正感受到:“遗产”这个概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于是,我们决定回望2006年。我们联手新浪网,邀请业内专家和广大网民,共同对2006年度中国遗产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建立于用户关系基础上的信息获取、共享、交流、传播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发布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随着微博用户的迅猛增加,微博发挥的作用也愈益增强,国内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个人等等都开始关注这一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2009年,博物馆官方微博首次出现。此后,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博物馆纷纷开始建立官方微博。通过新浪微博搜索,全国与“博物馆”有关的微博有500个以上,涉及“博物馆”名称的微博有451个,经过实名认证的有115个。  相似文献   

19.
公正夫人     
杨潇 《南方人物周刊》2013,(37):109-109
周一傍晚见到Kiku时,她满面红光地跟我拥抱:“下午的课怎么样?我的学生是不是很棒?”说的是周一下午的《文化与社会》,因为和她先生桑德尔的课时间冲突,所以我只好轮周旁听,这周轮到听Kiku。  相似文献   

20.
尹巧蕊  李雅萍 《神州》2011,(10):200-201
以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为背景,全方位思考诱发这种群体心理演变的社会成因,提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长效化的综合机制,防控群体性事件于未雨绸缪之中。为“改善民生”夯实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