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群 《攀登》2008,27(1):125-127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当注重法制,发挥法律和制度对公共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功能,形成权力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实现用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行使权力。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的法制体系,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公权力的异化,其元根是权力主体的自利性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人性与资源稀缺性形成权力趋向腐败的势能;凡是制度存在空白和弊病的地方,这种势能就变成现实的运动,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预防为先,预防之本,贵在制度。但中国现行的预防腐败的制度中却存在奖励制度扭曲,监督制度乏力、"家长"权力失控等缺陷。制度的腐败是最可怕的腐败,腐败的制度对中国的危害比腐败本身更大。  相似文献   

4.
围绕湖南省当前公共权力运行现状和社会需求,要求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权力制约为核心、以依法公开为平台、以社会监督为保障,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切实健全以法治规范公共权力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决策流程,切实健全从源头规范公共权力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权力制衡,切实健全以权力规范公共权力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权力公开,切实健全以权利规范公共权力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切实健全以群众规范公共权力的制度体系。通过有效构筑公共权力制度规范的科学路径,切实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公权力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同时强调,“努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9):26-26
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温家宝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7.
甘忠 《神州》2013,(10):230-231
多年来,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都加强了对高校基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整治基建工程领域腐败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高校基建腐败却屡禁不止,根源在制度。授权制度不科学,学校基建部门权力过大且缺乏应有的监督控制,不符合权力制约的规定。遏制高校基建腐败,亟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笔者认为,以代建制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辛宇 《炎黄春秋》2008,(12):38-44
三十年来,如果不是按中央的方针坚定不移反腐败,腐败的形势将比现在还要严峻;如果各地各部门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认识再主动一些,行动再坚决一些,制度创新再多一些,权力结构的改革再快一些,腐败形势也不会有现在这么严峻。  相似文献   

9.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统治日趋腐败。人才选拔道路壅塞,各级机关人浮于事,大小官员竞相聚敛。国民党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缺乏一个鼓励人才发展、监督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是国民政府政治构架的致命伤。蒋介石个人擅权局面又在地方各大小"诸侯"身上层层上演,权力监督和行政效率成为空中楼阁。基层组织的状况也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权力的滥用和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0.
评《宋代监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自从进入阶级社会,怎么也逃脱不了这样一条自然法则的束缚,那就是,没有制约或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权力的监督、监察十分看重,这方面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好好地加以总结。宋代监察处在我国监察史的枢变时期,在制度的层面有许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孙健 《神州》2013,(21):177-177
腐败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贪赃枉法等现象。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腐败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难以治理。面对行政腐败,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理。从源头上遏制行政腐败现象的发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2.
农牧区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滥用职权,截留挪用集体惠农资金;巧立名目,虚报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财产损失等,其具有领域广、形式多、贪腐手段多样性、隐蔽性、抱团性、迷惑性等典型特征。造成农牧区基层"微腐败"的成因是多维的,如乡村治理制度异化、民主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教育管理松散、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等。治理农牧区基层"微腐败"应强化基层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发挥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村牧公务公开机制,增强村委牧委公务公开实效性,严肃财经纪律,严惩"微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3.
张先昌 《史学月刊》2005,(11):118-120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权力专横、滥用和腐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独特运作机制,具有彰善瘅恶,防止、控制和纠正偏差或失误的功能。开皇元年(581),隋文帝杨坚建立隋王朝,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刚刚完成的政治统一局面,维护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勉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进一步狠抓内部管理,制订并完善了工作、学习、考勤、目标管理、先进科室及个人评选标准等量化考核制度,并和年终公务员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年终奖励挂钩。由于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平铺缓慢和凭感情办事的不良风气,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论惩防腐败机制的缺失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荣 《攀登》2005,24(6):46-48
从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认识我国反腐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建惩治和预防腐败新机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新课题。其中,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是基础,创新防范惩处机制是保证,创新监督约束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虹 《东南文化》2004,9(5):62-65
权力监督是防止权力异化和权力腐败的重要途径,孙中山提出了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院行使对国家权力的全面监督,同时监察权必须接受国家主权的所有者——人民的监督等主张。其权力监督思想既充满了真诚的民主主义精神,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环境因素而言,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存在弊端,导致权力滥用。要更有效推进反腐败工作,必须抓住权力监督这个关键,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使权力主体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二是提高权力公开程度,为权力监督创造条件;三是改革体制,强化权力制约;四是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8.
张云 《文史月刊》2005,(12):52-5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自秦代以来的官僚帝国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的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是巩固至高无上的皇权、制约官僚权力的自主性扩张、严厉打击官僚腐败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轨迹,揭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纵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中国封…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4-1902)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他对这种思想的另一种简洁明快、铿锵有力的表述是: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贯彻十六大确立的这一战略方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从目前查处的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看,腐败的产生都是由于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监督,增加透明度,实现公开化。江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