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玉琢 《神州》2011,(9):2-2
《金色笔记》作为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主代表作,以它独特的形式记录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是如何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而进行斗争和自我斗争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金色笔记》中的女人们从破碎到完整,从束缚到自由的人生经历,探求“新女性主义”的特点及其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崔玉琢 《神州》2011,(20):2
《金色笔记》作为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主代表作,以它独特的形式记录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是如何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而进行斗争和自我斗争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金色笔记》中的女人们从破碎到完整,从束缚到自由的人生经历,探求"新女性主义"的特点及其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月 《黑龙江史志》2014,(18):23-23
凯特·肖邦是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关注于女性的精神独立与自由。《一个小时的故事》是一部肖邦关于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位家庭主妇在听到丈夫死讯后的复杂心理活动。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思想变化过程的挖掘,探讨其生活的社会背景中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4.
陈晋 《福建文史》2000,(2):24-27
庐隐(1899-1934),福建闽侯人。这是位“五四”时期与冰心比肩齐名的女作家,茅盾先生称誉其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一个女性”,是“五四的产儿”。庐隐短暂的一生坎坷,情路多舛,个人不幸和社会的黑暗,使她的作品弥漫了感伤的情调,她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摹世相百态,抒写了自己及同龄人的人生际遇。庐隐是以《海滨故人》一举成名,在其笔耕14年光景里,出版了《曼丽》、《灵海潮夕》、《归雁》、《云鸥情书集》、《象牙戒指》等十余部呕心之作,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诸领域。重阅这些洋溢“五四”气息的作品,我们仿佛领略女作家的真性情,对人生对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她勾勒的人物心灵图景依然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朋友     
“哎哟,肥肥!”“哎哟,喵喵!”又是一唱一和的两句招呼,我与好友又热拥在一起了。虽自从上了中学后未能分在同一个班,但也没有因此失去联络。在同一个美丽的校园里,我们也会偶尔见上一面。我们自小学就是好朋友,好不容易见了面,当然很兴奋。她一点也没变,额头上双眉间那道二郎神似的印记依旧看得清楚。记得小学时,就因为这道记与《西游记》中的猫妖一样,同学们也给了她一个“雅称”——九命猫妖。九命猫妖……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快乐、自由、烦恼、忧愁和感动。六年级时,是我与她感情最好的时候。这一阶段,我们互帮互助,形影不离,把对方当作亲人一样,互相袒露心声,说出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6.
刘小刚  刘琳 《丝绸之路》2012,(14):77-78
沈祖菜以轻灵婉丽的诗人气质,赋予其作品的浓浓诗情和瑰丽幻想,照亮了历史暗隅中挣扎着的女性世界。正如她在《赠孝感》一诗中写道:“我却用彩虹架起梦的桥梁,采摘璀璨的星斗和皎洁的月光,用情丝和思绪系上灵活的笔尖.去做灯火照亮每个灵魂的暗隅。”而在她的小说里,塑造得最有代表性、最具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是《马嵬驿》中的杨贵妃。在这部小说中,是作为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在其生命的即将终结之时,杨贵妃发出了对女性整体存在状态的悲叹——痛苦又无可奈何,清醒地认识到了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抗拒的必然性,使自身也升华为一个现代女性觉醒者的代表形象。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她的文学形象颇具现代女性的叛逆性与自觉性,折射出了现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和生存体验,并与作者的心灵完全契合,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王兵 《文史月刊》2012,(1):31-31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生活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相似文献   

8.
马艺宁 《神州》2013,(1):1+3-1,3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是与魔幻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作品,但其表现魔幻的手段却与早期作品截然不同,在叙事和描写上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使作品的风格趋于魔幻化:空缺效果在强调杜撰性的同时又展现给读者一幅生动的画面;“歪镜子”手法用扭曲的现实折射生活中的典型:“非理性因素”擅长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的。使故事产生魔幻效果。  相似文献   

9.
集币杂感     
当初上大学历史系听著名钱币专家朱活先生来校讲学时,我便掉进了“钱眼”,真是“爱她没商量”。手中有了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后,便按图索骥,用很少钱便可购得很高档的古币(藏界称“捡漏”)。兴奋和喜悦之后,仔细把玩品味,翻阅查考资料,还大段地精彩地写着笔记,满足了心理需求。其后十年来,为“她”而支出所有的节蓄,还自感“钱途无量”。  相似文献   

10.
无论张爱玲怎样投入到俗世生活的中心去津津乐道灯红酒绿和笙歌艳舞,她小说中的人物却总是穿透岁月,穿透她有意强调的城市繁华,给人一种无限蔓延的孤独感。所谓“大隐于世”,笔者以为,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这种令人隔膜和凄冷的城市孤独,正是张爱玲的一种创作风格。那么具体到小说《琉璃瓦》,这种繁华掩抑的孤独是如何在张爱玲笔下表现的呢?冷漠的亲情营造孤独意境由于作者张爱玲本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慈爱和母亲的温暖,所以她的作品中很少能见到合乎常伦的亲子关系。“《心经》中的父女之爱是畸形变态的。《花…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蒂娜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女作家,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前半生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女性问题。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复杂的社会背景让她的妇女观在当时很具有特色。但是她在为女性立言的同时,却也没有避免时代的局限。本文试图通过历史比较学的方法,对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简要探讨其妇女思想的矛盾性及其成因,进而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中世纪的女性和她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对于《金色笔记》的研究仅限于对该作品中女性主义、苏菲主义等思想的阐释,以及对作品中后现代创作手法的解读。本文分析探讨了女主人公安娜如何在荒谬、混乱的后现代世界中从精神崩溃到最终重新找到自我的精神旅程。揭示出该作品中人们普遍面临的存在主义问题以及莱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精神,为解读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现实主义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沉寂     
《文史博览》2014,(8):44-44
“世故老人”鲁迅自《不三不四集》出版而又遭禁后,便又沉寂了多时,很少见他那“刁钻尖辣”“使人哭笑不得”的小品了。最大的原因自然也是目前环境使他的作品缺少了发刊的权利——如《自由谈》等那好的场面是不可再得的,以致有某刊物谓其“目前客观环境无写作之必要……”之类的话语。  相似文献   

14.
<正>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主题的人,她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出身寒微,长相平庸的、矮小的简爱,但她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奚影 《神州》2013,(2):5-5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的女人。与新旧两种思想的缠绕与纠结,给这个不安定的灵魂,也给这个大家庭,埋下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祸根,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彭辉丽 《神州》2013,(21):10-10
《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翁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女性形象。小说一面世,就得到了人们的大力关注,安娜·卡列尼娜也随即被人们评为“世界文学名著中最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那么,安娜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堕落、放荡的女人,还是一个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真正的女性?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试就安娜·卡列尼娜一生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妻子、母亲、恋人分三个方面对其迷人之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禅逸一词出现于近代,主要用来形容宋代开始出现的一批禅画家。牧溪作为禅逸画风的集大成者,在日本被称为“画道的大圣人”,在中国近代也有“墨气深沉集大成者”的美誉。其笔墨中的自由洒脱、不费装缀,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均有所体现。本文从《六柿图》这一作品出发,从笔墨、构图、题材等方面探讨其禅逸画风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庄君 《神州》2014,(17):32-32
简·坎皮恩是一位典型的女性导演,她的作品均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塑造了多位独特的女性形象。虽然对她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见,但是并不能忽略这样一位导演的重要性,她的电影可以让观众透过影像看到一位精神独立的女性对于女性意识、两性关系的透辟的理解。《性烟》是简·坎皮恩的第六部作品,是一部受争议然而又未被充分重视的作品,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南京史志》2009,(11):M0002-M0002
读者心声 认识《好家长》是在去年的中秋节,那个时候我刚刚升入大学。当时,初来乍到。我没有一个朋友,而这个时候《好家长》走芦了我的视线。首先,她的装帧十分精美,充满特色的封面图片总能给读者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次,结构的设计在众多杂志中也是独树一帜,一面是家长,一面是学生,并且有两个封面,无论读者从哪面打开都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20.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众多的轮回故事.死亡意味着遗忘前生,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轮回者往往能清晰地记得前生.纪昀如此刻画轮回故事,和他坚持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有关,也和他坚持“寓劝戒”的创作宗旨有关.既要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轮回故事导人向善,又坚持不能虚构,纪昀只能记载另类的轮回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