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 60年代 ,为解决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凯恩斯主义”风靡西方世界。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 ,导致了新的通货膨胀危机 ,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 ,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 ,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 ,与之相顺应 ,“凯恩斯主义”渐露复兴迹象。“凯恩斯主义”的荣衰进退 ,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然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标志着西方主流经济学派随着经济危机的复杂化而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2.
段伟斌 《神州》2013,(1):218-218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给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严峻的挑战,要积极采取措施阻碍新自由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蔓延与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日本国家经济计划作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实现赶超战略,需要市场经济制度高效率运作。市场机制虽能提供一定的效率,但不能自动地从战略角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而来自国家的指导性的经济计划就成为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手段。  一、日本经济计划性质的转变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不要经济计划,新古典综合派则主张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实行经济计划以弥补市场经济之缺陷,因此,就经济计划而言,新自由主义学派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是完全对立的,而新古典综合派则在某种意义上采取所谓“中间立场”。战后日本经济计划正是基于这种“中间立场…  相似文献   

4.
王志伟教授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并兼任全国经济类核心刊物《经济科学》杂志编委;“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秘书长、学会组织组组长、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北京分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特聘专家和顾问。在他的一项名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的研究中,王志伟教授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他认为,当前国外“最时髦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着密…  相似文献   

5.
黄丹萍 《黑龙江史志》2014,(22):130-131
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引导大学生能够辩证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潮,并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树立正确地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上期谈到巴西前总统卢拉,如何以举办世界杯和奥运会来作为其统治桂冠上的两颗明珠,为其“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经济学.以及治下的资本主义盛世歌舞升平一番。本期意犹未尽,再谈谈历史上世界杯如何成被政治野心家利用为宜传工具。以往的独裁者会以战争和帝国扩张,作为成果,来使自己对民众的高压统治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陈祖洲 《史学月刊》2002,7(12):68-72
作为英国在福利思想方面的一个重要流派,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对20世纪英国国家福利的产生和发展、战后国家性质的变化、国家权威的来源、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福利的功能和目的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在福利思想方面又分为体系决定论和相对自治论。相比较而言,相对自治论更符合战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童潇 《攀登》2007,26(2):61-64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视角解释经济的发展,认为如果没有新教伦理导致的资本主义精神的存在,欧洲资本主义就不会兴起和发展起来。韦伯的这种社会学研究范式与经济学研究范式相比有许多特色,主要体现在:“跳出经济看经济”和从细微处切入探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本质;“系统的视野”和把经济发展看作是一种复合式的社会的变迁;“经验的研究”和整体类型比较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林登·约翰逊“伟大社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社会”是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内政纲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继续了“新政”、“公平施政”和“新边疆”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在政策实践中把联邦干预扩大到空前的规模,进一步将美国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从而使“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约翰逊的“伟大社会”作一初步述评。  相似文献   

10.
智力迁移是一种国际现象,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有关国际智力迁移的理论成果尽管很丰富,有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相对贫困假说、世界体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机构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有其侧重点,都不能全面综合的解释智力迁移现象。在评述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把影响智力迁移的要素归纳为四种:经济、社会、政治和国家联系;重点分析了智力迁移对迁出国的不利影响,认为应该通过国家之间的补偿机制逐渐消除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7,(2)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的全球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自由主义极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全球自由化、鼓吹"普世价值",提倡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颠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最终目的不过是瓦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搞思想领域的"和平演变",在无声较量中给予迅速崛起的中国以致命一击。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了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的发挥国家宏观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毫不动摇的坚持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简评英国福利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本世纪英国所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给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福利国家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与思想基础之上的。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既是那个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的产物,又反过来给予那个时代以重大影响,它的出现有助于各种利益的协调和制度的发展合理化。因此,对福利思想发展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福利国家的成因,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资本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领域。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资本概念及资本理论的讨论可以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资本性质这三方面内容的层层推进和深入解析,科学地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无疑,这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政治思潮。现代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作为当下主流的自由、保守主义更是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主党具有现代自由主义的倾向,共和党有新保守主义的倾向。现代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在经济、社会、外交等政策领域对两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两种政治思潮相互交锋,某种程度上又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未来美国政治思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徐太军 《沧桑》2009,(1):133-134
本文旨在梳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中的廉价政府理论脉络并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审视。笔者认为西方自由主义廉价政府理论彰显了自由主义者倡导的理性和逻辑对政府构建理论的要求,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对政府构建的影响。由于这两个异质性方面的角力,资本主义社会构建廉价政府的前途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16.
谭伟林 《攀登》2009,28(1):23-26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西方分析哲学、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产物。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这种新的现象有着自身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是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力作,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种新现象及《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一书中存在的理论问题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  相似文献   

17.
正吴敏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38.6万字,66元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探讨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深重国难背景下中国经济学界争鸣与碰撞的历史景象。国民党内汪精卫系经济学者、留学欧美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者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左翼学者,对列强与中国经济关系、中国走何种经济发展道路等问题主张各异。其中,作者对汪系学者深受大革命影响、政治右倾而思想仍保持左倾的分析,对自由主义经济学者与国民政府当局在国家建设主张上和而不同的认识,对左翼经济学者生存空间与历史角色的阐释等,颇具新意。这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反托拉斯法目标多重性形成原因的历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铁 《史学月刊》2004,(6):83-94
历史表明 ,美国反托拉斯法从一开始就不是像罗伯特·博克所说的只有一个目标 ,即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经济效率。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不同地区的代表在第 5 1届国会上的较量就决定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在目标上的多重性。共和主义的权力均衡理念、自由主义的产权观、古典经济学的契约自由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价格学说也对这种多重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美国反托拉斯法因为整个管制体制的变化而在目标上与时俱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诸如重整市场、稳定经济、加强社会关注和提高经济效率等等。因此 ,美国反托拉斯法在目标上的多重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研究西方社会和社会历史,并比较研究西方的哲学、法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反过来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剩余价值,写成《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工人阶级解放提供  相似文献   

20.
施泽东 《丝绸之路》2010,(10):87-89
本文以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基本脉络为基础,从理论、政策实践、意识形态及国民生活四个层面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同时,对新自由主义曾经的价值与意义、走出“主义”的迷雾及扭转以新自由主义为取向的政策实践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