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延之是南朝文学转型时期的关键人物,百年来关于颜延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颜延之的研究历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颜延之研究开拓视域、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缪钺《颜延之年谱》历史资料翔实,是我们研究颜延之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今在《颜延之年谱》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其出仕时间,补充奉使入关行迹及时间;考订《请立浑天仪表》等4篇诗文的写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传本《颜延之集》可以归为四个系统:黄辑汪校本系统、《七十二家集》本系统、《名家集初刻》本系统和《颜氏传书》本系统。黄辑汪校本系统《颜延之集》版本最差,校勘价值不大。《百三家集》本《颜光禄集》所收内容没有超出《七十二家集》本,但刊正了《七十二家集》本中的若干文字错误,具有同等重要之校勘价值。《名家集初刻》本综合严可均辑《全宋文》中颜延之文和《百三家集》本中颜延之诗汇录而成。《颜氏传书》本《颜光禄集》属于典型的家刻本,内容最为全面,体例谨严,校刻精良,是传本《颜延之集》中最善者。对版本源流的梳理考察,有益于新辑整理校注本工作的展开,也有益于对《颜延之集》中作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五言诗的形成、发展是中国诗史上的重大事件,清末名士杨钟羲的《历代五言诗评选》分期选评了汉代至明初大量的五言诗诗人及诗作,具有批评和文献的双重属性及价值。其选评的取舍、数量的多寡以及品评内容体现了选评标准、选评方法、诗学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推崇五言古诗,主张风骚兴寄、雅正质实兼及清远、魏晋唐宋互参,以及"不可执一观之"、"宣情乃诗之道"等诗论。在大量征引、品评中亦可见杨钟羲与《诗品》《六一诗话》《石洲诗话》《昭昧詹言》"常州词派"等诗论的密切关联。因而,《历代五言诗评选》在五言诗史、五言诗批评以及杨钟羲诗学思想研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邕所整理的<琴操>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琴曲定性,界定它的审美特征.琴曲歌辞主要是四言和骚体,采用的是古老的诗歌形式,因此,对乐府诗与诗体演变的关系必须全面审视,不能片面强调它对五言诗生成的推动作用.琴曲歌辞重在抒情,篇幅短小,这也是它和其它乐府诗的重要区别.蔡邕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整理琴曲歌辞,流露出对旧诗体的依恋.  相似文献   

6.
五言四句体到了梁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人五言诗中最重要的体制之一。而产生于这个时期的名选本《选》却没有登录一首五言四句诗。本从萧统的学观点、审美理想、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梁天监、普通年间的坛风尚。  相似文献   

7.
刘玲  杨晓斌 《丝绸之路》2010,(22):58-59
颜延之所作《庭诰》,历代文献中误称、异名较多,当以"庭诰"为是。明清以来的《庭诰》辑佚,以严可均《全宋文》辑录最为全面。《庭诰》内容广泛,体现了正统儒家思想,与《颜氏家训》相类,属于家诫、家训类作品。  相似文献   

8.
沈旭 《神州》2013,(12):6-6,8
《诗品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诗学著作,开创了中国诗学的审美理论。钟嵘以新兴的五言诗为经验材料,以五言诗的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美学趣味、发展前景为思考对象的《诗品》,标志着中国有了具有纯粹的文学理论形态的诗学。《诗品》和《诗品序》是研究古诗时代诗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而锺嵘诗学理论的美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中所论述的诗歌发生论、本质论、创作论、审美鉴赏论等方面以及他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之中。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6,(1)
宋之问,唐初著名诗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据《旧唐书》记载,宋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10.
王婧瑜 《神州》2013,(6):4-4,6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诗学史上一组优秀的作品,这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感伤情怀而备受喜爱,笔者认为这种感伤情怀源于诗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并且标志着五言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李思儒 《神州》2012,(35):33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他所编的《文选》中选录了两组著名的无名文人五言诗,其一是"古诗十九首"其二便是所谓的"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作者和时间历来存在争议,作品多为抒发夫妻相思之苦的咏叹人生之作。"苏李诗"旧说是苏武、李陵诗作的合称,现在我们所见的"苏李诗"最早见于《文选》,列于《古诗十九首》之后,多为赠答留别、感伤人生之作。古诗十九首与苏李诗作为五言诗的代表作,艺术成就较高,形式也较为完整,对于诗歌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直都知道"古诗十九首"与"苏李诗"关系密切,而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剖析,从一韵重用、凑韵、通押合韵三个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故里何在?史传、地理着作、陶氏宗谱的说法皆不一致,江西九江、星子、宜丰人士亦至今争论不休。沈约《宋书·隐逸传》等称陶渊明为“寻阳柴桑人”,而乐史《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说:“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近二十多年来,江西宜丰人士多方论证渊明“始家宜丰”。然证以史传、颜延之《陶徵士诛》,尤其是陶渊明诗文,此说矛盾之处很多,实不足取信。  相似文献   

13.
罗鸿  罗岚 《神州》2011,(15):70-72
汉末魏晋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逐渐觉醒,这是文士个性自由意识上升的结果,是人性的苏醒。此时,虚词"忽"于五言诗中频繁出现,用来抒发他们对人生短暂、命运难卜等的感慨。这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出诗人对个体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敦煌P2762等卷诗集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文实 《文献》2000,(1):234-243
据滕枝晃先生拼合,敦煌S6161、S3329V、S6973、P2762诸残卷实为<张氏修功德记>之残篇,而这个残篇的背后,又抄有十数首七言诗及两首五言诗.由于S6973背面内容不见于敦煌遗书胶片,故诗间有断损.  相似文献   

15.
《耕织图》与日本文化臧军《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初年龄潜县(今属浙江临安县)令楼踌任内所绘,全图共45幅,分耕与织两大部分,每幅图都有五言诗一首,“一时朝野传诵几遍”,宋、元、明、清历朝及日本、朝鲜等国有众多摹本流传,并通过陶器、壁画、雕刻、年画、货币等...  相似文献   

16.
正李陵《答苏武书》在《史记》、《汉书》中均未收录,最早出现在梁代萧统的《文选》中。继南朝宋颜延之提出其为假托之说后,唐代刘知幾、宋朝苏轼、清人浦起龙等均视之为后世拟托之作。"五四"以后,疑古思潮风行,更多的学者对其真实性进行否认。新中国成立后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基本上都不予承认。由于资料阙如,仅依据文章风格、李陵的身份以及书信中相关史料来论证真伪的成果很难让人信服。20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汉代简牍书信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从书信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石刻墓志形制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刻墓志始于何时,前人论述有谓西汉,或曰魏晋,也有说始于南朝宋元嘉年间。《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载,宏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薨,孝武帝“痛悼甚至”,“自为墓志铭并序”。《南齐书·礼志》亦载:“有司奏:大明故事,太子妃玄宫中有石志,参议墓铭不出礼典。近宋元嘉中,颜延之作王球石志。素族无碑策,故以  相似文献   

18.
王铎《草书五言诗卷》鉴赏阮新梅,甘岚王铎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他真、草、隶、篆无所不能,大字小字莫不见长。大字条幅飞动洒脱、气势夺人;小字书扎、纤细多变、百看不厌。他的作品虽然流传于世者不少,但是中字草书手卷却十分罕见,实为难得的艺术瑰宝。河南省博...  相似文献   

19.
高密诗派抄本《晋唐六家五言诗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乾 《文物》1981,(10)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精抄本《晋唐六家五言诗选》一册,十年动乱前,得于豫北新乡市。正文楷书工致,眉批、夹批、尾批小行书,尤为遒劲。所选为晋陶潜,唐韦应物、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柳宗元六家五言古体诗共一百八十五首。前有《本传节录》及《诸家评语》,册末有两组题名(见图): "戊戌十二月十七日灯下同观石桐叔  相似文献   

20.
汪精卫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已是铁定无疑的了。即使近年来学术界翻案风颇为流行,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而为汪精卫翻案。可是20世纪30年代并非如此。那时候,旧中国不少青少年还对汪精卫有着英雄崇拜的思想。起因不但是汪精卫跟随孙中山闹革命,而且崇拜汪精卫的儒雅和才气。1935年冬,山东《民国日报》曾刊载汪精卫四首五言诗。诗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