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兴化(今莆田),有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郑樵。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几十年如一日,在家乡读书、教书和著书,走上一条自学成才的成功之路。他的代表作《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通考》合称“三通”,为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其中  相似文献   

2.
郑樵的学术成就,在于《通志》一书。书中的“二十略”,被后人公认为是全书的精华。郑樵在学术上的成就很多,而有关历史编纂学方面的理论,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校雠略》关于查找史料、注释文献、编次必谨类例的理论,《图谱略》关于书有图谱的理论,《灾祥略》斥妖妄、记灾异的理论以及《金石略》对于文献编纂理论的启示,略谈郑樵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志》凝结了郑樵毕生的心血,倾注了其"会通""类例""成百家之言"等史学创新精神及批判精神。其中《校雠略》所探讨的亦是关乎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作者从档案文献编纂的角度汲取了其中的"求书之法"、"校书之道"以及"编目之旨"三个方面的思想。遵循这三个指导思想,我们在档案文献编纂时可以既一脉贯通,又采取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郑樵(1104-1162年)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不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氏族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代表作《通志》既是一部体现其史学思想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反映其自然科学精神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胡应麟论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是我国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和目录学家。明代浙东学者胡应麟对郑樵学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了郑樵的得失关键所在 ,奠定了后世进一步探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郑樵的档案学的思想萌芽于校勘工作的最初实践。以此,从档案学思想、档案史料、档案分类、档案专业化等方面,对郑樵在档案学领域中的卓越贡献进行探讨,以期指导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说“会”     
王绍峰 《民俗研究》2003,(2):160-164
“会”,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类似庙会、集市的意思,指人群大量聚集并进行商品贸易以及各种娱乐活动,《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这个义项,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会”的诸多义项只有第26条与此相近: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的意义已经有了发展,并非一定与进香朝神有关,本文以为“会”的这个意义正是来源于“赶会”这个民俗,而赶会的民俗又源自佛教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华洋义赈会淮河流域灾害救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兴 《民国档案》2006,4(4):126-132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各种灾害频频发生,呈现出无年不灾、多灾并发,灾害种类多、以水旱蝗灾为主,大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及灾害群发期现象突出等特点。面对灾害,华洋义赈会开展了施放赈款、赈粮赈衣、举办粥厂、建收容所、农贷和工赈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灾害救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效果还较为显著。此外,作为建设救灾理念的直接体现,华洋义赈会还于1922年成立导淮委员会,不遗余力地促进“导淮”工程,为民国时期的“导淮”做了大量工作。从华洋义赈会的灾害救治活动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洋义赈会为防救农村灾害,为复兴农村,而倡办了农村合作社。这逐渐为其他注重农村的团体所仿效,从而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该运动中,华洋义赈会的成效最为突出,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评稿会是整个修志流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是行政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会议,有审查鉴定、学术研究和指导培训三大功能,不能与一般性会议相提并论而缩减会期。评稿会要有一定的规模、规格和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中蒙古教区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教会的成功既在于其传教方法得当,也在于教会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怎样评价教会的传教活动,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闵凡祥 《史学月刊》2006,1(8):87-93
在英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18、19世纪是“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对“友谊会”运动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国内外学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通过对18、19世纪英国“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兴盛与衰落过程的历史考察表明,“友谊会”运动的出现,是此时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和救助需求与英国国家职能尚未完全扩及到社会保障领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社会福利需求的结果,“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对18、19世纪英国国家职能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缺位的重要填充。  相似文献   

14.
郭润康 《文史天地》2002,(11):27-29
1942年岁次壬午,六十年一轮回,2002年再次迎来壬午,迎来了“金竹邮票会”建会60周年,我作为当年发起人之一,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怀念。“七七”抗战爆发后,避难内迁的人,纷纷拥向大后方云贵川。贵阳居西南交通中心,当时既是容纳由湘、桂而来的人群,也是通向川、滇必经之路。贵阳离前线较远,当时有福地之称,故也有很多人在黔立足,其中也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定居下来。渐渐地与本地的邮人汇成一股力量,为发展山城的集邮活动带来机遇。但初初二三年由于人地生疏,又忙于生活,彼此缺乏联系。  相似文献   

15.
“进奏院赛神会”与会人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奏院案”是庆历四年惊动朝野的大案,当时许多新进之士卷入到其中。然“进奏院赛神会”与会人员具体有哪些,却是历来记载不一。本先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人员进行考辨。再就所见资料,补入可能的参加陆经、孙甫及梅尧臣三人。  相似文献   

16.
刘冰 《神州》2012,(7):361-361
教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这一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树立过程中心、认识结构中心、学生中心的观念,以达到“学会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1,(10):29-29
9月13日,在广西融水香粉乡古龙坡举行的斗马比赛中,一匹赛马把对手斗倒在地,尘土四起。 当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群众欢度传统节日“古龙坡会”,举行斗马比赛庆丰收。据了解,“古龙坡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祈丰收,后者庆丰收。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由于匪乱猖獗、军阀混战等原因,中国北方农村的一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农民武装组织红枪会便应运而生。鲁西北的红枪会多集中在德县、陵县、夏津、禹城等地。他们的目的是"积极御匪,消极御兵"。其中,德县和陵县红枪会在山东发展比较早,几度较为活跃,影响也比较大。鲁西北地区的红枪会既有抗击军阀、土匪,保卫家园及领导农民抗捐抗税等积极作用,也存在危害地方、滥杀无辜等落后性。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四川“射德会”,不仅延续了华夏传统体育文明,而且其筹创经过、赛事雅趣都极具巴蜀地方文化特色,其衰亡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郑樵的《通志》,可以是明清以来省志的专称,可以是志书编纂的一种体例。通志作为省志的专称,也是一直在使用。对以贯通古今体例编纂的方志,以通志称之,也已为志界认可。还有一些以通志为名的专史、专志,也大量存在。就方志而言,通志贵“通”,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方能因时创新,延续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