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7,(2)
南书房制度递嬗、人员变迁及日常运行情况于清史研究至关重要,而相关研究所能依据的文献极为鲜见。查慎行《陪猎笔记》、《南斋日记》不仅对查慎行研究是极可珍视的第一手资料,对南斋制度研究也极其重要。《历史档案》2014年第2期发表了对《南斋日记》稿本的介绍文章,于相关研究有所助益。但由于稿本文字漫漶、行草率意,使相关介绍存有缺憾:一是将日记稿本写作时间由康熙四十三年误成康熙四十六年,以致所论史事与史实南辕北辙;二是将张廷玉的始入直时间误成查昇的,并颠倒了查慎行、查昇的叔侄关系。为免误导,特加考证。  相似文献   

2.
查氏是海宁望族,明末清初查继佐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不仕,一生讲学和述,为查氏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查慎行、查嗣庭兄弟在清初均名噪一时。不幸的是,查氏家族在康雍年间遭两次字狱打击,日渐败落。  相似文献   

3.
初读《入海记》与《枣林杂俎》、《北游录》,发现这三部书,两位作者,有值得注意的关系,随笔札记,作为“史源学实习”的习作,就教于专家、学者。《入海记》作者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一字他山。后更名慎行,字悔余,晚年自号初白庵主人,而初白之名特著,康熙42年进士,“特除编修,扈从塞外者三,岁时风土悉纪以诗,每进上辄称善”。初白于书无所不窥,工书法,尤以诗  相似文献   

4.
康生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已由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认定,只是因为“已经死亡”,依照我国法律,决定对他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整人,是康生的看家本领,直接、间接挨过他整,遭他阴谋诬陷,被打成“特务”、“叛徒”、“内奸”、“托派”……而被捕坐牢,甚至丧失生命的,难以数计,他亦以此出了名。人们谈到康生时,都想刨根究底弄个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坏?为什么这样狠毒?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刨根究底,康生何人先看“谋杀苏枚”案延安时期,我曾在康生任部长的中央社会部工作了五年,接着又随他领导的中央土改工作团一…  相似文献   

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八个革新志士都被贬为州郡司马,史称“八司马”。时过十年,柳、刘及韩泰、韩晔、陈谏等五名幸存者才得以奉诏进京,但随即又分别遭贬至更荒远的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任刺史。这首诗就是柳宗元于是年夏天,在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达贬所柳州后寄赠其他四人的作品,是诗人在经历这场变动后真实心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明史考证》在“帝崩于万岁山”后写道: 按京师被陷及庄烈帝自缢事,详实录及谈迁金陵对泣录。(查慎行人海记录其文)万岁山,金人名琼花岛,元至元四年兴筑宫城,山适在禁中,遂赐今名,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一。(《明史考证》第一册254页)显然,黄云眉先生认为,明代“万岁山”即今北海之“白塔山”,也就是说,崇祯帝自缢于白塔山,而非煤山了。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今京师原载门南逼紫禁城,俗所谓煤山者,本万岁山。  相似文献   

7.
气势恢宏的晴川阁自建阁始一直是“四方冠盖所必至”的名胜,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均造访过晴川阁.如明代“公安派”文学的创始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明代学者李维桢、王一麟、林章、肖良友等,以及清代文人屈大均、刘献庭、施润章、孔尚任、李渔、查慎行、顾景星都曾先后登阁,或赋诗著文,或刻石作画,一以不同形式讴歌这一晴川妙景.  相似文献   

8.
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茂明 《史学月刊》2003,(10):79-86
苏州潘氏是徽商后裔,亦是江南著名的科第世家。潘氏家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举与经商迭相为用的二元价值观、学宗宋儒与讲究实用的家学传统,既是明清以来,尤其是晚清士商相混的结果,也是徽州和苏州两种不同地域文化整合的结果。而潘氏族人慎言慎行如履薄冰的仕途实践经验、行善与积福密切相连的因果报应观,则生动地反映了清代江南上层士绅的行为方式和源自于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浙江海宁袁花镇查氏,是当地世家望族,代代书香,是明清以来绵延数百载的“文宦人家”。查氏先祖查慎行,中过进士,曾担任过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颇受康熙帝的青睐。故在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亲笔御题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  相似文献   

10.
清嘉庆年间曾发生一起李毓昌秉公查赈而遭毒害的大案,一时震动了朝野上下。 李毓昌,字皋言,山东即墨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分发江南,以知县候补。在候补期间,于十四年夏初,奉两江总督铁保委派,查勘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县)赈灾款发放事宜。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中华书局《建康实录》(1986年版、张忱石先生点校),发现其中标点间有失误。鉴于《建康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可补充和订正正史遗缺及讹误”,“还有一般人容易忽视的文献价值——辑佚”,故将其错标误标处择要列举,庶几使征引者不袭其谬,而再版时能完其壁。 1.案,《祥瑞志》:钟家于富春,早失父,幼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俭以种瓜自业。(3页)  相似文献   

12.
周学雍 《江淮文史》2006,(5):132-135
1957年,反右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我在潜山县农业局工作。运动结束,局机关13人,有2人遭批判,受到纪律处分;有3人遭批斗,戴上右派帽子,其中1人开除留用,2人开除公职,劳动教养。第一个被揪出来的是刘和林,预备党员,当时抽在“五人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肃清暗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和干部历史的审查,无疑党是信任他的。在反右开始前,领导曾特意关照他说,现在正开展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你要多对党提出宝贵性批评意见,争取火线转正。他果然不负领导的厚望,开会时,积极发言,滔滔不绝;会后写大字报,一张接着一张,语言…  相似文献   

13.
翻开共和国史册,曾有一节沉重的篇章:1955年,骇人听闻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轰动全国,受牵连多达2000余人,其中78人被正式定为“胡风分子”。这年6月10日的《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社论,给他们分别戴上种种“莫须有”罪名。年仅33岁的绿原成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分子”,从此被关押7年之久。诗人出狱后经历坎坷,“革”中期又在咸宁干校度过了五个春秋。  相似文献   

14.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一七《争国本》载:(万历十八年)十月,吏部尚书朱纁,礼部尚书于慎行率群臣合疏请立东宫。”查《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卿年表二》:万历十八年三月至十九年五月吏部尚书是宋纁而不是朱纁。查《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九载:“(万历十八年十一月)先是序班刘文润以输银助边,调添注詹事府录事,大字士申时行等题:詹事府清华重地,虽守领官不宜以赀郎升除下吏部,改补别用。尚书宋纁以病乞罢,慰留不允。”查《明鉴》卷七,纲:(万历十八年)三月以宋纁为吏部尚书。目:纁前为户部五年,值四方多灾,酌盈虚,筹缓急,上下赖之,及移吏部,绝请托,奖廉抑贪,痛惩黠吏。于政府一无所关白,屡乞休,不允,卒官。查《明通鉴》卷六十九神宗万历十八年:三月改户部尚书宋纁于吏部,工部尚书石星于户部,命督陵工,工部尚书曾同亨回部官事。查谈迁《国榷》卷七十五神宗万历十八年:三月丙辰,宋纁为吏部尚书。以上所查材料完全吻合,万历十八年三月至十九年五月吏部尚书是宋纁,且《明史》有《宋纁传》,所以《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七《争国本》所列条中的朱纁应为宋纁,为谷应泰之误记。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遵照中央“打通国际路线”、“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求,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和红五军团共2万余人组成西路军,于 11月 10 日渡河西进。西进期间,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正面作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惨败河西。红军将士6 000名血洒沙场,9 000名被俘。这些被俘红军,或遭残杀,或被迫修路、架桥、垦荒、种地、伐木、盖房,遭受了人类战俘史上少见的非人待遇。 1936年冬,马步芳首先将被俘的红军900多人临时组成三个劳动队,分别…  相似文献   

16.
散木 《文史精华》2003,(1):33-36
●发生在60余年前延安的“黄克功案”,为一名军功赫赫的红军指挥员因求婚遭拒而枪杀女友的事件。该案发生后影响极大,惊动了中共最高领导,毛泽东为此亲自指示此案的处理,黄克功被判死刑。《追寻六十余年前的“黄克功案”》一文,在回顾该案的前因后果的同时,更提出了当时发生在延安的其他一些令人深思的冤案,有助于理清如何看待那段历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在延安,发生过一桩冤案──王实味案,曾经轰动一时,震动了延安和一些根据地,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区一些人的注视。毛泽东在1949年进北京后,知道王实味被错误地处决了,大为震怒,曾厉声说要还他一个王实味。多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人仍对此案颇为关心。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王实味问题已经彻底平反了!平反决定 王实味被强加过3个罪名:“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这3顶帽子都是在1942年戴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年来,终于逐个得到了平反。中共中央组织部在1982年2月作出决定,h定了所j胃‘…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制造了许许多多冤假错案,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案是其中较为离奇的一件。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根本不知道“五·一六”是个什么样的组织,许多人连它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竟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五·一六分子”,遭受残酷的迫害。  相似文献   

19.
史可法的“忠正”与钱谦益的“变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可法(1602--1645)和钱谦益(1582—1664)都是明末清初响当当的的大名人。两人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史可法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钱谦益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崇祯登基后,史可法任户部主事,钱谦益任礼部侍郎;“南明”政权建立后,史可法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弘光政权时,两人皆遭马士英等当权派排斥。  相似文献   

20.
烟赋     
中国人抽烟,大概始于明朝,是从外国传入的。从前的中国书里称烟草为淡巴菰,是TOBACCO的译音。我年轻时,上海人还把雪茄叫做“吕宋”。吸烟成风,盖在清代。现存的几种菸草谱,都是清人的著作。纪晓岚就是“嗜食淡巴菰”的。我的高中国文教师史先生说,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时,叫人把书页平摊在一个长案上,他一边吸烟,一边校读,围着长案走一圈,一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出来了。这可能是传闻,但乾隆年间,抽烟的人已经很多是可以肯定的。 小说《异秉》里的张汉轩说,烟有五种:水、旱、鼻、雅、潮。雅(鸦片)不是烟草所制,潮州烟其实也是旱烟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