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九九重阳节这天,按照中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  相似文献   

2.
那达辣     
红河北岸有个叫山马头的地方。这一带山高坡陡,气候炎热,多旱少雨,土质泛红,盛产辣子。这里的辣子个头小,皮发亮,皮薄,半透明,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籽,含油量又高,包辣椒的纸能被油浸透,味道又辣又香。当地人把这种辣子叫作“那达辣”。那达辣是怎样来的呢?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两弟兄,一块作生意,哥哥叫那法,弟弟叫那达。一个三伏天,弟兄俩做生意路过山马头,山上土地烫得冒火,一丝风也没有,又闷又热,但找不到水喝。弟兄俩又渴又饿,人和马都精疲力竭;人提不起  相似文献   

3.
大约400年前,起源于美洲的辣椒传入中国,很快红遍各地,花椒、姜等中国土生的辛香料地位渐渐衰落,茱萸竟险些被逼退出中国饮食辛香用料的舞台。而颠倒全球食客的川菜,其实只是中国辣味江湖里的冰山一角。但凡称得起“江湖”的地界,总是藏龙卧虎、高手迭出,各地餐桌上颜色各异的辣椒,以及弥漫其中的浓郁生活味道,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多彩的...  相似文献   

4.
秦人嗜辣     
秦人吃饭,可以不吃菜,不吃鸡鸭鱼肉,但不能没有辣子。辛辣的辣椒和陕西人刚烈的性格十分吻合。秦人嗜辣,最喜欢吃的是当地产的线辣子,也叫秦椒,因辛辣无比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袁琦《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次印刷)附录《山海经叙录》标点有误: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十八篇,已定.错在误动词“言”为人名,当点为:侍中奉东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已定.  相似文献   

6.
对辩误的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希晨 《百年潮》2003,(5):79-80
张学良将军病逝后,我在2002年5月总122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叶剑英是西安事变中的当事人之一。我当时访问叶帅,是想请他谈一谈,他在事变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所选顾炎武《宋世风俗》一文,系一九八○年再版修订时增入篇目。其末句: 《书》曰:“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为大臣者,可不以人心风俗为重哉!  相似文献   

8.
千百万年来,辣椒们合辛茹苦制造辣椒素,是为了阻止自己被哺乳动物吃掉,不是为了帮哺乳动物抗癌。 哺乳动物肠道太长,种子会被消化得太彻底而难以发芽,是辣椒讨厌的对象。辣椒是为喜欢红色且尝不出辣味的鸟儿准备的,鸟才是它们传播种子的好伙伴。为了让哺乳动物别来碍事,辣椒们准备了一系列生物碱小分子。  相似文献   

9.
10.
正身为川人,本有足够的谈资来说吃辣这回事。尤其是近来在重庆又生活了这些日子,吃辣的功力见长,简直有登峰造极之感。但对辣的领悟,却来自吃不出辣味的一瞬间。前些日子,微博上有个V说瞧不起吃辣的人,因为只有干体力活儿的人才吃辣,咸辣好下饭,历朝历代吴越地区养尊处优者居多,所以吴越口味偏甜。一石激起千层浪,唾沫星子无数。对此,重庆人会骂句"哈儿",成都人会说句"瓜娃子嗦",撒一把花椒辣椒灭了那妖孽。  相似文献   

11.
【案例】王小宝是家庭里的"小宝贝"。聪明伶俐反应快。孩子上学了,家长寄予很高的期望。孩子很争气,样样很优秀,总是考满分、拿"第一"。二年级仍是班里的优秀生。家长兴奋得不得了,大有遥远的希望就快要成为现实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说起吃辣椒,人们多半会想到四川、湖南。“麻辣烫”的招牌,可谓无人不知,享誉中华。而毛泽东关于吃辣椒与革命性相关联的名言,也使嗜辣与湘人联结得更紧密。至于陕西人也极喜食辛辣,却知名度不甚高,有好好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读者释误     
《炎黄春秋》2001,(6):13-13
贵刊今年第2期《黄克诚率部进军黑土地》一文,最后一段中讲到;“长春郑洞国集团被全部歼灭”,与史实不符。 郑洞国集团即国民党东北“剿总”第一兵团,下辖第60军和新编第7军,被围困在长春孤立无援,锦州解放两天后,即10月17日,第60军由军长曾泽生率领起义,10月19日,军长李鸿率新编第7军投诚;郑洞国则在周恩来副主席以“当年黄埔革命初衷,毅然决断”的电报敦促下,于10月21日晨4时率兵团部投诚。起义、投诚与被歼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应严格区别。 第3期《反“五风”亲历记》一文中,说到“1958年‘反右…  相似文献   

14.
湖南的辣味里,透着那么一股子令人赞叹的平民智慧。湘菜菜式丰富,但多是用些简单易得的原料烹制,制作上也没有太复杂的工艺,口味有点重,但充分尊重着食材本身的味道,仅这一点,就与那些以辣遮盖一切的菜式分出了高低。  相似文献   

15.
春去秋来,冬至,漫长的2014年,耳畔终于听到除夕夜渐近的脚步声。对每个人来说,这一天都是充满着温情与期望的。在这一天,人们约定成俗:无论相距多远,工作多忙,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相聚,一起祭祖、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离不开的是团聚相守,舍不掉的是美味佳肴。在窗外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和电视机里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高昂喜庆的祝福声里,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开席了。八宝饭、辣子鸡、盐菜肉、腊肉香肠……  相似文献   

16.
1921年至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及海陆军大元帅期间,我父亲李宗黄被任命为大总统府及大元帅府参议。当时担任总参议的是胡汉民,父亲和他共事3年多,不时往返,每逢战事紧急,常奉孙中山电召跟随办公,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所以彼此间公谊私交都很深厚。  相似文献   

17.
宋案中赵秉钧的形象,实际上是由袁世凯、国民党、当时舆论及后来研究者多方扭曲、误解而成的。就事实来看,赵秉钧绝非宋案主谋。其致洪述祖、应夔丞函完全不针对国民党,其送应夔丞密码电本也无对付国民党目的。他曾卷入构陷“孙黄宋”阴谋,但又中途退出,并将“应密”电本交给了洪述祖。洪、应后来策划杀宋,赵并不知情。说他为“长保”权位而杀宋则是个伪命题,因宋教仁被刺,适逢临时政府期限将届,不论有无刺案发生,赵秉钧都将卸任;而国民党的政党内阁主张,对赵秉钧而言非但不是威胁,反而是机会。宋被刺后,赵欲辞职自证清白,因受袁与总统府人员、部分国务员以及一些舆论反对而未果;赵拒绝上海地方检察厅票传,背后也是袁世凯在起作用。但袁所为也并非因为他是杀宋主谋,而是为了防止宋被刺给其竞选正式大总统造成进一步冲击。故可以说,赵其实是以牺牲自己的声誉为代价,维护了袁的利益。袁没有理由将赵毒杀,事实上,根据医学检验报告,赵也是病死而非被毒杀。百年宋案谜团不能解开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赵秉钧被严重扭曲、误解的本来面目未能得到还原。  相似文献   

18.
由台北故宫博物院选辑、日本东京堂影印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共三十巨册,内容多出自清内府旧藏,荟萃历代名家真迹,观之令人眼界大开。其中少数作品的鉴定尚有可以商榷之处。本文拟就一件被误定为元人陈修所书而实系宋人欧阳修作的《致元珍学士尺牍》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海内外方家。《致元珍学士尺牍》,纸本,行楷书,为《宋元宝翰》册中的一幅(图一)。《宋元宝翰》册在清内府中有两册。名称完全相同而  相似文献   

19.
龙门石窟是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自北魏开凿以来,就有人进行记录,最早记录龙门石窟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之后,宋朝欧阳修的《集古录》等辑录了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目录或录文。解放后,龙门石窟的研究走向新的道路,许多学者从艺术史、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些讹误,现仅就本人浅见所及列举出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遗像题材称谓错误龙门石窟大部分中小型窟龛有造像题记记载施主造像动机、洞窟开凿及完工年代,有的还记载造像题材。但是在研究、介绍龙  相似文献   

20.
甹蘖辨误     
《文献》19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