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对清华简《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简《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史博览》2006,(7):40-40
“清真”二字最早见于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诗意是对创作而言,“清真”指自然、质朴。唐宋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困宗教部自称“清道”,又都主张“清静无为”,故喜用“清真”一词。明中叶后,回族穆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  相似文献   

3.
一、“父权婚”的形式 1970年初,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属平茶乡的一个苗族村寨,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桩婚姻:村上有一户姓龙的人家,两老有三个姑娘,老大、老三都遵父命,早已出嫁,只剩下老二。本来老者要她嫁给同寨一户姓欧的去做儿媳妇,老二不肯,硬要“自由恋爱”,父女二人常常为这“扯筋”。一天晚上,老二竟“私奔”了。老者几次着人去寻找,老二不会面,男家也不承认。老者无法,只有动用苗家传统“领”的办法来对付了。“领”是苗语译音,有“咒”的意思。不管是“人”是“物”,被“领”过后,都没有人再要,会“犯忌”的。特别是父母“领”过的子女,一定是大大的“忤逆不孝”,是“逆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史》2014,(1):43-43
解放战争胜利距今已过去60多年。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剧”。主要理由为:这是一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三民主义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而这场战争则是“共产主义战胜了三民主义”。其所谓的“悲剧”根源在于,“中华文化中缺少一种现代民主政治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近代”一词的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它的出现本身就蕴有“近代”何以构成的“故事”。为什么“近代史”的叙事情节中不断出现的是与“西方”有关“事件”?是“历史学”编制了“近代史”,还是“近代史”产生了“历史学家”?这个“故事”似乎可以一说再说。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2,(10):94-94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  相似文献   

9.
伊格斯(George lggers)认为:尽管“历史写作”(“historical writing”)很可能包含某些“文学的”(“literary”)因素,但是将它本身视为是一种“文学”(“literature”)的形式则是错误的。对他而言,历史写作基本上是一种媒介(a medium)用来传达一种特别的“学术”(“scholarshi  相似文献   

10.
说"捉搦"     
“捉搦”连言,隋代翻译佛经中即见,至唐其义有二,一为“捉拿”、“缉捕”,其搭配对象是人;一为“防范”、“把守”,其搭配对象是事、地。本对“捉搦”一词的义项进行了梳理考辨。说明在《伍子胥变》中“大须存心捉搦”一句中其应当解作“防范、把守”为宜。  相似文献   

11.
说“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貊”地近燕,是一重要的古族。先秦即以“蛮貊”泛指非华夏民族。汉以后单称的“貊”指高句丽及其别种,它与先秦“貊”的关系尚有待考古学帮助解决。战国已出现“胡貊”并举,它固化为一合成词后可指匈奴或一切北方民族。“秽”本是“貊”之外的另一族,汉代因和“貊”同处东北,遂连称“秽貊”。固化为一词后可指不同的东北各族。  相似文献   

12.
向水面投下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这个“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合成一幅和谐的图景。春来时,万木竞发,成了一片绿的海,如果这“海”面上点缀几朵红花,这“点”和“面”又将会是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把这种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是开放的画图,给人以广阔展放的视野;“点”是特写的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专制”在现代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专制”和“君主”连在一起的“君主专制”一词,亦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使用。然而,古今“专制”语义不同、使用对象亦不同。“专”的义项有“独占;独用;独裁,专擅,独断独行”等。“制”的语义较多,与“专”组成合成词“专制”的义项有三个:独断专行、君主独掌政权、控制掌管。《辞源》对“专制”的解释为“独断、独行”①。《辞海》的释义有二:一是独断;二是君主独掌政权,“专制”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国家大权、实行专横统治的政治制度,剥削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②。《汉语大词典》又增加了一个释义:…  相似文献   

14.
湼吉达尔人是现在苏联远东最小的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北岸支流阿姆贡河(即亨滾河)一带,人口约有五百人。这族人自称“叶勒勘”、“叶勒勘一贝叶浓”。意思是“此地人”,或称“阿姆贡一贝叶浓”,意谓“亨滾河人”。从前,满人称他们为“奇勒尔”,“奇楞”。赫哲人称他们为奇勒尔、“鄂伦春”或“亨滾叶尼”,后一称也是“亨滾人”的意思。费雅喀人(今称尼夫赫人)称他们为“雷古”。“湼吉达”是鄂溫克、鄂伦春、满琿(今称乌尔奇人)等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河边人”、“极边人”。  相似文献   

15.
“趋”与“徐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空华同志《“入而徐趋”新解》一文。文章认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释“趋”为“快步走”,冯其庸先生在《历代文选》中把“徐趋”释为“慢慢地向前跑”,都不正确。因为“既是跑又怎能徐呢?”“岂不自相矛盾?”空华同志认为,“趋”是“古代下对上、卑对尊、幼对长的一种恭敬”,“本身是礼节”。而且描写了“趋”的形象—“行而张足曰趋”,“张,大也。”“‘行而张足,就是举步前先端正姿势,然后一步一步抬起脚来走,以表示恭敬,不能走成碎步,更不能紧,不能快。”冯其庸先生把“徐趋”解释成“慢慢地向前跑”,确实不妥。因为“跑”是脚跟不  相似文献   

16.
一、年鉴框架结构调整的原则与依据框架结构设计是整个年鉴编纂流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框架是年鉴的“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因此,调整框架结构,是每年年鉴工作的“题中之义”,是年鉴工作者的“必修课”。年鉴的框架是相对稳定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策划  相似文献   

17.
一匹泽帖     
在西藏,最常见的布料是氆氇,这是一种用羊毛制成的布料,而泽帖是一种比氆氇更为精细的羊毛织物。泽帖编织是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独有的一项手工技艺。“泽”即为泽当镇的简称,“帖”是藏语“帖玛”的简称,在汉语里称为“毛哗叽”,正因此,泽帖也被称作“哗叽”。  相似文献   

18.
韩艳 《神州》2010,(2):76-7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书法上章——此番要讲的是秦代书法了。书法本是一种两栖文化现象,它脚踏两只船,一只“船”曰“实用”,一只“船”曰“艺术”。从古今扯不清的皮,盖缘于此。  相似文献   

20.
张力平 《文史博览》2013,(11):64-64
“血腥”和“愚昧”是“文革”的两大特点。十年浩劫,满是荒唐,“打鸡血”便是一例。一边是大破“四旧”封建迷信,一边却又迷幻于“神水”、“圣水”、“打鸡血”、“喝胃宝”、“甩手疗法”等“神奇”、“科学”和“专业”的“养生绝招”,“文革”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