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南京郑和文化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全国各地从事郑和化研究的专家、学齐聚金陵、这既是郑和研究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南京化界的一大幸事。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向莅临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让郑和文化从南京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历史上明交流的先行。他于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打通并拓展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  相似文献   

4.
5.
南京,物华天宝,四大古都之一,最具无限韵昧和重要价值的是其丰厚的历史化。在这笔丰厚的历史化中,明化与六朝化、民国化同为南京化最为恢宏的一篇华章。惟其如此,明化在璀灿的南京化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在南京化中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宁夏史志》2004年第3期刊载白述礼先生《古灵州历史大事浅说》一文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其中汉惠帝置灵州,北魏孝明帝立灵州一段,在谈论刁雍在古灵州地区修渠时说:刁雍“上表奏请开艾山渠。”艾山在吴忠以南,原富平县西南三十里,也就是今天的牛首山。引黄河水修渠,史书载“灌田四万余顷”。对此段叙述,我也有一些看法,与白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7.
8.
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在他60余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渡过的。南京称得上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南京又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出发地,并且是最早感受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成就的地方,南京的郑和遗迹保存最多,也较为完整,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化价值。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9.
春牛首、秋栖霞,这是明清以来南京人休闲度假的口头禅。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寄托了一年的希望。人们选择春牛首,不仅仅是牛首山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山野田园文化、最佳借花献佛的好去处,更是寄托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在牛首山抗击金兵,伟大航海家郑和赐葬牛首山的崇敬和思念。研究南京牛首山的历史,离不开(明)盛时泰《牛首山志》。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首山地区面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史料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以葡萄牙史料为基础,对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新近出版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1421-Tht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一书中所引用的葡萄牙史料进行了有广泛献支持的系统剖析和点评,澄清了一些基本史实,论证孟席斯关于郑和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作建议以后的郑和研究应注重史料的发掘,包括对郑和船队经访的亚、非地区和欧洲的史料进行发掘。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郑和文化特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化?从总体上说,它与经济、政治并存,成为人类社会构成的三要素之一。具体的定义,却众说纷纭,据有人统计,达300多种。我认为,无论其说法的多寡,均可分割为广义与狭义,物质与精神两块,这应该是无疑义的。学会领导孔令仁先生出题,要我就南京郑和化的特色谈点看法,我只能遵命。经苦思冥想后,略叙拙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间,7次率领船队远航,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在当时,其航海船舶数量技术之先进,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     
站在斯里兰卡最南端栋风帆越来越近,势不可挡。在火色风帆的下方,出现了一座庞大的““城市““,一座景德勤海角嶙峋的岩后上,第一眼望见的明朝舰队,像是地平线上一片巨大的阴影。阴影渐渐升高,化成如漫天云海一般饱满的风帆,在热带骄阳的沉浸下耀眼如火。古未有的水上浮城,栋德壳海角上站着的官员、士兵、农民看见眼前展开的情景,无不大惊失色。在印度洋上绵延数里,以无上威严浩荡逼近的,正是大明正使太监郑和统领的皇家大舰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在1956年被发现清理后,其中的地宫石盖没能得到及时处理,一直延至2012年才又重新出土,从而使弘觉寺塔的地宫体系得以完备。这件刻有八吉祥图案的地宫石盖,在中国舍利塔地宫考古发现中十分少见,对其纹饰的含义、八吉祥的排列顺序以及时代等问题的考证研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任务,同时以相关学术史的回顾作为基础,去重新认识此件地宫石盖的研究意义,将又会为学界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郑和是15世纪初年的人物,五百年后始为人们所注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关史料较少且比较分散,他的一生和航海事业迄今还有不少空白;二是五百年后,人们才真正对郑和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才真正对他有所了解。但较全面,有目的、有系统地研究郑和,还是20世纪下半世纪的事。  相似文献   

16.
17.
明代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史学家、学家徐霞客,一生放弃仕途,立志寄情祖国大好河山,以旅行考察地理为己任,从22岁踏上旅途,34年间,不畏艰难险阻,风餐露宿,勇于开拓,足迹遍及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周游大半中国。其间曾两游以曲靖为中心的滇东地区。本试就徐氏此行作粗浅探讨并对一些问题作出考证,就教于知之。  相似文献   

18.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中国及世界航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海洋的重视,加深了明朝与东南亚及非洲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首历史是令人沉重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一“超前轶后之奇举”,2001年4月,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第22次办公会议,作出了“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并通过了活动方案。届时,江苏将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人曾于《三论美洲由郑和船队发现的见解》中提及,根据《岛夷志略》记载之地名位置资料,《四夷广记》在西南夷一章提及郑和船队船员之周老人所说,一些郑和船队曾到达的国家就是位于西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