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政文 《攀登》2013,(5):113-118
实践证明,网络反腐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运用得当将为体制外民意监督公权力开辟实效进路,运用失当则会演化成为新型“运动式反腐”、诱致“民意旗帜化”、践踏“官员人权”现象再现,这就迫切要求在规范化治理视阈下科学促进网络反腐“正功能”发挥而规避其“逆效应”产生。当前根除网络反腐现实诸乱象,唯有了解其基本特征、明确其功能定位、明晰其规治路径,才能推进网络反腐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你一哭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4,(21):111-111
农民大哥是被他妹妹“押”来相亲的。一切问题。他的回答都在三五个字以内。“您今年多大了?”“59。”“到我们这儿来相亲肯定是单身啦,那您是什么情况?离异、丧偶还是一直没结婚?”“丧偶”“哦,这位大哥比较害羞哈,不要紧,别紧张。您丧偶几年啦?”“5年。”  相似文献   

3.
朴槿惠这次翻的账有点老:是父亲时代的老人、“最后的独裁者”全斗焕;牵扯的人有点多:独裁者的妻子、儿女、亲家,一个都不能少;手段有点狠:抄家、拘捕、扣押资产、禁止出境,能用尽用韩国总统的“宿命”,是韩国民主运动的衍生品。悲情式的韩国反腐以一种“自残”的方式,彰显了韩国民众上下一致的反腐决心和对“廉政洁癖”的苦苫追求。  相似文献   

4.
杨亚人 《百年潮》2011,(6):22-26
本刊今年第4期发表的杨亚人同志《“破四旧”运动中人民大会堂文物何以保存》一文,讲述了“文化大革命”中为了保护人民大会堂的文物,在周总理指导下,曾对人民大会堂进行过“红化”。这一鲜为人知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兴趣。杨亚人不仅对人民大会堂进行过“红化”与复原,而且人民大会堂厅室的装潢设计也是由他负责的。人民大会堂内部有哪些特殊设计?都具有什么内涵?设计过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在此篇中再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5.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相似文献   

6.
“不存在谁来授意我” 人物周刊:你说你是一个作家,不是反腐专家。为什么这次要发声?  相似文献   

7.
反腐不成,竟成产业。雷政富变成加工“原材料”,赵红霞成了生产线上的一个“机器零件”。他们都受到了法律制裁,但是谁来制裁这套宏大的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8.
“样板戏”,一度家喻户晓,人人哼唱,、可是您知道“四人帮”一伙利用“样板戏”所搞的阴谋诡计吗?您知道有关“样板戏”的各种轶闻内幕吗?本文作者是权威的知情人,他将告诉您想了解的秘闻。  相似文献   

9.
于洋采写 《纵横》2013,(12):33-37
问:早在2005年,您就曾致函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要求为您的祖父杨虎城将军平反。请问这个“平反”是什么含义?是怎样的契机促使您写信给他的?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2005,(4):40-41
如果我告诉您,有一项运动,青岛绝对是全省冠军、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乃至宇宙冠军,您肯定不会相信我,再告诉您.这项运动.绝对填补了世界运动的空白您更不会相信。不过您马上就会相信了.因为也许您本人就是这项运动的选手,也许您现在就正在进行激烈的对抗赛——您猜对了我说的.正是打“够级”。  相似文献   

12.
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小土群”运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却在建国后的发展史上铭刻下沉重的一笔。当时,我是新华社天津分社和《人民日报》天津记者站工业记者,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今天旧事重提,是想为历史留下一点痕迹。  相似文献   

13.
要问当前什么事情最不得人心,大概就是腐败了。必须反腐,也是朝野共识。老百姓对腐败当然深恶痛绝。掌权者也没有谁敢给腐败辩护。但是回顾过去的十年或二十年,却是“越反越腐”。不过,使一些人心情为之一振的是:中共第十八届新班子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展开反腐行动,某些所谓“有后台”的贪官已经纷纷落马了。“要动真格的了!”有人这样评论。现在“两会”闭幕,中共十八届领导已经全面接班。人们最憎恨的腐败能被根治吗?一般而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确实不愿意自己的队伍里有腐败分子,因为这种人危害自己的统治。中共执政以来,曾经多次不惜以死刑对付贪官,这在当今的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严刑峻法,还能说“没动真格的”吗?然而当政者的决心是一回事,腐败的产生机制却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14.
康晶 《中华遗产》2011,(5):160-160
做本期“酒令”专题之前,编辑在杂志的微博上做了个小调查,比如:“您平均多长时间赴一次酒局?”,“参加酒席大多是为什么目的?”,“在宴席上喝酒的方式多是主动劝他人喝酒,挑起席问气氛,还是被人劝、不得不喝?”20天后有如下调查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向党交心”的前因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刃 《炎黄春秋》2010,(12):58-62
许多人都知道1957年的反右运动,但对此后接踵而至的知识分子“向党交心”运动却知之甚少。二者有什么关联?其前因后果如何?笔者保存有先父张高峰(原《大公报》记者)1958年6月“向党交心”原始记录六份,真实地反映了那次运动对“交心者”心灵的触及和知识分子洗心革面“自我批判”的无情。联系到此前的反右运动和后来的“文革”浩劫,或可大致勾勒出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来信     
入世出世二月河 他再度成为媒体聚焦点,并非他曾经描绘帝王将相的历史巨作,而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一次小组发言,发言对当下疾风暴雨般的反腐褒扬有加,他形容当前反腐盛况——“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并再次提及,“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接着他又强调指出,“高薪不能养廉,低薪肯定不养廉。”  相似文献   

17.
朱承修 《百年潮》2010,(9):46-53
我是1949年6月到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工作的。1951年6月下旬,总社从各总分社抽调一批同志去支援志愿军总分社,并且指定华东总分社要调4名干部。那时,全国爱国主义热情高涨,能亲自去前方参加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是极大的光荣。华东总分社有不少同志提出申请,最后周沙尘、刘有铎、丁德润和我的申请得到批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歌剧选曲,能在我国听众中妇孺皆知,并能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产生影响、留下印象,实属难能可贵。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就是这样一支歌曲。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登上景山,到最高处万春亭内,见一日本老年妇女,她和一些晨练的中国老年妇女一样,将腿举到了亭中间的石台上。我问她:“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年轻时,是游泳运动员,现在是教孩子们游泳。”我说:“我也是个冬泳爱好者。”她听我这个普通老头儿说能在冰里游泳,感到惊奇,忙问:“您是做什么的?”我说:“您知道中国的《白毛女》吗?”她和身边的一位少女都…  相似文献   

19.
微博热议     
《环球人物》2013,(14):13
环球人物杂志V:【人物·普京·偶像式反腐】普京大举反腐,拿下不少自己昔日的爱将。但外界怀疑,普京的反腐也许会流于一阵风。普京似乎只想把自己塑造成俄唯一的反腐勇士,揭露不诚实的官员仍然是克里姆林宫的特权。这样的偶像式反腐能走多远,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20.
问: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家风是什么?”的调查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您认为,家风这个命题的提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应该怎样理解家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