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70年代,清廷各级外交人员出国后,认知、认同、接受了西方国家的外交观念及其礼仪惯例,并开始了逐渐与其接轨的近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出现一些礼仪对接中的错位现象.出于外交的需要,清廷初步确定了清国的国旗、国歌.这一时期清廷外交理念及外交活动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功不可没.但中国在政治上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惨重的,其教训也同样是不可忘记的.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0,(11):89-93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第二天,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截止到2010年6月12日,中国已经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下图片可以让读者领略新中国外交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提出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改善和发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了祖  相似文献   

4.
商周以降,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为世界之中心,周边各地都是蛮夷未开之地。"中国属内以制夷狄,夷狄属外以奉中国",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便将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地的关系限定为自下而上的朝贡关系。朝和贡的历史久远,班固《汉书》中有"修奉朝贡,各以其职",而在一些文献中有帝舜时期西王母来朝的记载,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朝贡商周王朝的记载。"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相似文献   

5.
1978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注重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由此形成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路,并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88年4月,海南经济特区建立。1992年,开发浦东的战略开始实施。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加快了中国同世界潮流融合的速度,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利益基础越来越坚实。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在改革开放中与国际社会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巨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中国传统政治不能适应近现代国际关系实际,郭嵩焘以务实态度,超越传统政治藩篱,在社会转型风口浪尖上,以中国首任驻外公使身份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正>军事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我国与中东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不断加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埃及、叙利亚、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在分裂、敌视整整四十年之后出现了令人高兴的缓和与渴望统一的气氛。早日实现民族的统一已成为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本文试图从战后太平洋外交关系的变化与中国统一进程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蔡麒龙 《神州》2012,(27):41-41
1840年之后的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形成。这种民族主义在外交上的体现就是中国民族主义外交。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所表达的外交诉求,五卅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为了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和废除外国租界,不断地与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都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的范畴。笔者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外交源流、主要表现、历史影响三个方面浅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  相似文献   

10.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边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边外交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场所 ,在中国多边外交活动 ,特别是 80年代后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的多边外交既重视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和各种全球性的会议 ,也重视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同时还日益关注非政府组织和各类多边论坛 ,具有涉及领域宽广、方式多样 ;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经济因素影响力不断扩大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骆亦粟 《百年潮》2006,(2):41-47
王炳南同志是新中国外交界的元老之一。他生逢乱世,献身革命,怀一颗赤子之心,不求闻达,鞠躬尽瘁,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许多非常人所能为的业绩。他为人宽厚坦诚,重情谊,严于律己,生前人们多以“炳公”称呼,以示亲切,是值得敬爱和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12.
13.
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的领导者虽然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战略概念,但多半是选择国际战略概念表达其对外交政策方针的思考。在学术界,使用国际战略概念研究中国外交也已成为主流。因此,在新中国外交史的演变中把握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阶段,在梳理新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战略语义和语境的基础上体会国际战略概念,有助于推进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研究的规范化和新中国外交研究的系统化,增强中国的外交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4.
宫力 《史志研究》2000,(1):43-47
在1949-1976年期间,当代中国外交在毛泽东的战略指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打破了西方列强的封锁和包围,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且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牢牢站稳了脚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是中国最初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外交上的接触与冲突,是处于社会转轨关键时期的清政府遇到来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首次冲击.然而,封闭的外交体制和自我陶醉的文化心态使清政府既无法体察中英两国国势的急剧变迁,又不能对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严峻挑战作出敏锐的反应.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标志着天朝传统外交政策的结束,而且定下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外交格局;清朝落后的外交机制以及险恶的国际环境严重地阻滞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战时中国外交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战时中国外交的若干因素陶文钊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抗战的胜利,无疑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与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邓显超 《攀登》2006,25(5):140-143
文化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力量”。文化外交作为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外交包括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留学生培养、语言推广和媒体信息交流等活动。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关系密切,但又有所侧重。中国拥有悠久的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外交在配合国家整体外交,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以及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的文化外交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外文化交流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潜力巨大的中国文化外交必将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外交政策的宏观框架,一般由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勾勒。以1982年以来历次党的报告作为文本,通过集中分析其中论述"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的部分,可以发现,党的报告中所体现出的时代观、安全观和秩序观构成了中国外交理念的三个重要思想内涵,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也主要表现为这三种观念的变化和演进。具体来说,时代观是人们以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观照国际社会所形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能源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能源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能源外交多元化方面卓有成效,中国在巩固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同时,深化与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能源多元化格局成效显著;促进能源外交机制化,中国在全球能源合作领域的实践不断拓展,多边能源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新能源国际合作逐步深化,中国不断加强双边和多边新能源国际合作,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冷战后国际形势巨变以及非传统安全地位的上升,促使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产生博弈的新领域。环境外交成为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中国的环境外交虽然起步较晚,然而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也逐步走向成熟,并在国际环境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