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2月,我和来学斋同志在洛阳大学河洛化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代表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办公室向应聘出任该院顾问的名作家李凖赠送了包括《牡丹志》、《物志》、《教育科技志》在内的几部《洛阳市志》。李凖先生见到家乡的志书显得十分高兴。在  相似文献   

2.
说到我和李凖的交往,还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郑州日报》副刊部当记者,除自己要经常写一些诗歌、散文、小说等供本报副刊发表之外,还兼负着和省、市文艺界联系,向作家和评论家约稿的任务,以提高本报副刊发表作品的质量,扩大副刊的影响。1958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对我说:“编委会开会研究了,想邀请著名作家为本报写些文章。你看邀请谁好呢?”我略加思考,脱口而出:“邀请李凖吧。”  相似文献   

3.
与鸵鸟对视     
与鸵鸟对视的刹那,恍若回到远古蛮荒时代。 我是在一个夏日的下午来到花园村的。这曾是抗战时期的黄河决口处,是中华民族一处永远的痛。河南老作家李凖先生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曾细致而缠绵地再现过那一段历史风情。决堤的黄河水,没能挡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却冲荡出一片“黄泛区”——战争  相似文献   

4.
他这个"反党分子""忠"得令人哭笑不得 我对父亲黄克诚的了解,来得很迟很迟,可以说 是始于1972年5月间头一次"探视"见到父亲。当 时他被"监护"已是第六个年头了。 我怜悯父亲,为他的际遇感到酸楚。骤然见到他 衰老的面孔和不整洁的旧军衣,我脑海里闪过了电影 中那些狼狈的国民党俘虏的形象。一刹那间,在走马 灯般的历史舞台上,人的角色、位置和作用都仿佛是 可以任意转换的了。但是我错了。我的那种感情可能 更多地出自"黑帮"子弟的一种自怜。父亲并不要求 同情,也不去过多忧虑"历史的裁判"。  相似文献   

5.
南宋初年,因军费支出浩大,财政困难,曾发行虚值货币铜銙牌(即钱牌),面值分“凖贰伯文省”、“凖叁伯文省”、“凖伍伯文省”3种。其中“貳伯文省”“貳”字的写法极为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我在重庆以卖为生,曾听到一些抗战时曾在桂林呆过的友们谈,广西有二李,凭他们与广西当局的特殊关系,对进步化人庇护支持,使进步化人比在其他蒋管区少些恐惧,所以桂林才成为化城。这二李,一是李钊先生,他和李宗仁是表兄弟,1950年我在桂林联曾与他共过事,留待后写;一是白崇禧的老师李任仁先生,可惜我只见过他的侧影。那是在1950年初,我从联回岳丈家看孩子,见黎家巷口停着一部小汽车,  相似文献   

7.
金科 《江淮文史》2005,(4):135-155
1987年金秋时节,李良杰应四川艺出版社之约,来成都修改他的长篇新《彩色的漩涡》。李叔叔在改稿期间,除了应出版社之邀,去了趟九寨沟外,前前后后在成都待了将近两个月。其住地尽管变动过好几次,但是变来变去,距离我家都很近。因此,我时常去他的住处,与他闲聊,陪他散步。时而在晚间,李叔叔也会来我的小家里坐坐的。  相似文献   

8.
张光年 《百年潮》2002,(1):61-63
冯乃超同志是我的老朋友和情同手足的老大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多年的直接领导者.我们大约在1935年就认识了,那时我们都在武汉,他在湖北省民政厅,我在武汉搞戏剧运动,得到他大力支持.1936年他的夫人李声韵应邀在我组织排演的一出外国话剧中饰演女主角,来参加过几次排练,后来她因身体不好,没有正式出演.  相似文献   

9.
李琼 《贵阳文史》2008,(1):66-67
我的父亲李紫光先生,名德辉,号癯道人,别号窳翁,寓寓庵主,金竹庵主,晚晖亭主,麦北村农,城南李三等,祖籍浙江绍兴。他生长在一个清末官宦人家。我的曾祖父和祖父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期幕僚。曾祖父和祖父都在贵州兴义做过知府。  相似文献   

10.
正李遇是唐代的一个穷秀才。科考失败后,亲戚王安推荐他到一位官员家当私塾先生。官员赏识他的才华,就招他当了上门女婿。一次,李遇听说王安喜欢古玩,就拿着一枚玉石戒指,找他鉴定。王安仔细看了看说":戒指是假的。"李遇听了,沮丧地说:"那就给你家孩子当玩物吧!"过了几年,王安家道中落,只好靠卖家产度日。一天,他拿着戒指到一家古玩店变卖:"我想卖100两银子!"王安对店员说。店员答:"请稍等,我去请老板。"结果,从屋里走出的老板正是李遇!"你怎么会在这?"王安很惊讶。"我倒想问问,您为何要卖这枚假戒指呢?"李遇话音刚落,王安拿起  相似文献   

11.
话剧老将兴话剧默然大师不默然──访李默然陈奇1995年元旦前夕,笔者有幸采访了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默然。当李默然伸出大平,挺起他那魁梧的身躯面带微笑和笔者握手时,我竟然又不认为他是李默然,而是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他虽然头发已几乎...  相似文献   

12.
《我们俩的婚姻》播出后,我接到一个毕业后再没联系过的同学的电话,他看完电视剧,在电话里把我当成婚姻专家向我倾诉李自人不像是个导演,没留大胡子,没扎小辫子,穿着也很老实。只有当他开口说话时,你才能感受到他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39):22-22
以前,我从来都不知道害怕。现在,我外始会。 ——撑了5年的广州海珠区最牛钉子户李雪菊终于撤离,与开发商和解同时撤诉。这些年,李雪菊一家遭遇过断水、断电、放毒蛇、挖“护城河”等各种逼迁手段,家人甚至因此精神崩溃  相似文献   

14.
1950年8月,我从成都四川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来到西南大区首府重庆,被分配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楚图南、副部长李长路———主管文化、徐方庭主管教育),先后在政策研究室、科学普及处工作过。1952年春夏之交调到李长路副部长办公室当秘书,从此我便直接...  相似文献   

15.
陈德邻 《炎黄春秋》2010,(10):23-23
<正>1950年下半年,我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六区工作,担任六区区委书记,当时经我之手处理过两次李昌同志的信件。第一封信是1950年土改前夕,我带领七个村寨的贫农与李昌同志的母亲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并开会斗争了李昌同志的母亲雷田氏。在此之后,雷氏给李昌同志写信告我的状,李昌同志给他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此信虽然是写给他母亲的,但对我们的土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肯  相似文献   

16.
温暖的手     
正从小到大,我遇到过许多不同风格的老师。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班主任兼教英语的李老师。李老师个头虽不高,看起来也很寻常,但她却有着一颗能感化人的心。那时,虽然我的英语成绩也和现在一样,算得上是班级的佼佼者,但我课堂举手发言那可是难得一遇。唯独在公开课或有老师来听课时,我才会勉勉强强地举起小手。李老师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不是他连续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我还注意不到这同学呢!"李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我。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节既普通又特别的英语课了。  相似文献   

17.
登紫金山     
正邻居李爷爷是一个70多岁的独居老人,而且他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尽管如此,他却乐观开朗、心地善良,整天看起来乐呵呵的。李爷爷平时总是坐在自家门口,常常边晒太阳边听广播,或者躲在树阴下边乘凉边听广播。李爷爷特别喜欢小孩,我路过他门前,常常会被他叫住,然后他像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小零食给我吃,有时还会讲故事给我听,高兴起来就用胡子蹭我的小脸蛋,又痒又疼的,每当我使劲地躲他,他就哈哈大笑像个孩子似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月9日,张一弓病逝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又一位故交走了,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多好的一位作家啊!张一弓曾对我说:"我替李铜钟辩护,你替我辩护!这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家大事。"不错,他写的是国家大事、历史事件,活生生的醒世恒言。张一弓死了,李铜钟活着。一、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俶元教授(1895~1982)是我的老师。在我从事戏曲文学工作中,不管在什么地方和岗位上,都不时登门或书信向他求教,以解决工作中的疑难,一直受业约四十年之久。他博学强识,学贯古今,授与我的太多太多,我常常想念和感谢他。初窥《会真》受训获益与李老师接触,还是1945年我读永中高二时。一天上午,李老师上国文课。他叫我们打开书页(他从不带课本,几乎能倒背如流),边念课文,边在讲解。我却悄悄翻阅着课桌抽屉里的一本线装书,津津有味地偷看着。忽见一个身影在桌边一晃,空中伸出一只大手,一把将我抽屉里的线装书…  相似文献   

20.
董大中 《文史月刊》2002,(10):37-38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灾难记忆》的短文,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介绍一本叫《光绪三四五年年荒论》的手稿,后来我又得到一本手稿,也是写光绪三年大旱的。张杰编《山西自然灾害史年表》,综录地方志所记,详尽而具体。其中引述了几部专门著作,有李用清作《大荒记》、夏县的一块碑记、文水人李钟英所作《悯荒吟》和洪洞县梁培才所作《山西米粮文》等数种。我所得恰巧就是梁培才所作,不过书名和内文都不完全相同。张杰似未见到原稿本,他是从山西省人委办公厅在三年困难时期编的《光绪三年年景录》引来的。两相对照,我这本手稿似乎更原始一些,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